幽默:貝河蟹生存指南

為了讓富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河蟹自由生活

人氣 4

【大紀元9月7日訊】首先讓我們來一起瞭解河蟹。
  
  河蟹又稱螃蟹,最明顯特徵是橫行霸道。我國蟹類500多種,河蟹是我國蟹類中產量最多的淡蟹。河蟹白天常穴居於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間頻繁活動,性交。日常食物以貝河蟹抓到的魚、蝦、動物屍體和貝河蟹種植的穀物為食。
  
  河蟹的適應性很強,在我國分佈很廣,北自遼寧的鴨綠江、南至廣東的雷州半島都有分佈,甚至在遠離海洋1000多公里的湖北沙市也能找到它的足跡。我國開始於60年代,70年代初我國水產工作者在沿海河蟹苗資源調查的基礎上開始了人工繁殖研究,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先後解決了親蟹飼養運輸、交配產卵、越冬孵化、幼體培育和蟹苗暫養等一系列技術問題。所以現在大河蟹的蟹苗長大後一般還是大河蟹,而貝河蟹一般只有兩隻擁有一個後代,而且長大後也還是貝河蟹。
  
  目前,與河蟹最親近的3個種為朝鮮絨螯蟹、越南直額絨螯蟹、古巴狹額絨螯蟹,在小蟹苗時容易混淆,希望廣大貝河蟹注意鑒別。
  
  一、河蟹的生物學特徵及生態習性
  
  河蟹屬於高等思想性動物。在動物分類上隸屬於某黨門,馬列綱、三表目、無齒族、河蟹科。
  
  貝河蟹棲居分穴居和隱居兩種。在飼料豐盛飽食的情況下,河蟹為躲避敵害和大河蟹而營穴居生活。當不具備穴居條件時,則隱居在石礫或水草叢中。河蟹喜歡棲息在水質清淨、水草豐盛的江河、湖泊、溝渠等隱蔽處。在養殖高密度的水域中,大多數貝河蟹卻只能隱伏於水底淤泥之中。
  
  待續
河蟹與貝河蟹產生:
最初,世上本沒有什麼河蟹與貝河蟹,都是螃蟹,但在19世紀,馬列綱動物中的一個個體突然產生一種傳染病,該傳染病通過腦電波傳染,由於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因素,該傳染病未在起源地歐洲流行,反而在歐洲與亞洲的交匯處俄羅斯肆虐起來,該傳染病在俄羅斯爆發後,導致當地幾千萬螃蟹死亡。剩下的螃蟹發生變異,進化出了兩個物種,由於當時科技水平落後,人們未能將發生變異後的螃蟹區分開來,沒有從理論高度上給予定性。
在10月的某一天,該傳染病毒附著在一枚炮彈上落到了遙遠的東方,在該地區流行起來,不僅如此,由於炮彈的高溫,病毒在傳染的過程中也發生變異,與最早產生的病毒已不太一樣,變異後的病毒只在該地區傳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都不太容易存活。雖然曾有人進行過活體試驗,在世界其他地區人工散播,但存活時間都不長。在病毒最早的爆發地俄羅斯,該病毒也已經快消聲匿跡了。
但在遙遠的東方,變異後的病毒反而存活的更加強壯,在病毒的傳染下,螃蟹分化為兩個物種,在該地區受到傳染的50多年後,人們終於才搞清楚了兩個物種間的不同,而且也觀察到了該傳染病發作的一些特徵:1.傳染初期非常隱蔽,受感染的螃蟹不像是得了病,反而精神更加高昂,變異的兩個物種間的區別也不是非常特別明顯;2.一般在傳染後幾年或10年後要爆發一次大規模的死亡;3.大規模死亡後,兩個物種間的差別迅速顯現出來。到了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終於從理論高度上定性了兩個新物種:河蟹與貝河蟹。其中河蟹在分類學上劃分到某黨門,馬列綱、三表目、無齒族、河蟹科,而貝河蟹與河蟹躍然在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物種,人們還未將其正確分類(其中極少部份貝河蟹可以進化為河蟹,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以來,人們只看到過化石,現在終於可以親眼看到進化的發生了)。

下面為網友撰寫,編輯到一起,看著方便。

踏歌而來1:
權威的野生動物研究機構表示:馬列綱物種因自身問題導致嚴重退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野外生存數量急劇減少,該物種棲息地曾經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因種群數量銳減現已嚴重退縮至亞洲東南部,另南美加勒比地區有少量分佈,歐洲東部曾是該物種主要分佈地區,但根據最新的野外調查結果顯示該物種已經在東歐地區正式滅絕。

ihorse:
貝河蟹在目前全球氣溫升高, 污染加劇的環境下, 在進化過程中出現向兩個極端發展的趨勢, 極小部份貝河蟹發生基因突變進化為河蟹, 而絕大部份貝河蟹的基因極其穩定, 除了食量增加幅度加快, 其智力出現倒退的情況, 使其安於現狀, 並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和諧社會另一面--血泊中的訪民
石濤:百姓權益被「和諧社會」扼殺了
央視春晚稱「盛世」 網民砲轟不要臉
新聞週刊(75):大陸物價飛漲 人民生活艱難 港商大陸被騙 奮起維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