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興:烏魯木齊的大火與濟南的大水

楊寬興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1月10日訊】新年伊始,烏魯木齊市德匯廣場的一把大火便燒了33個小時。與德匯國際廣場一同被燒掉的,還有相鄰的德匯大酒店。在這場大火過後,兩座大樓僅餘一付空空的骨架,並隨時面臨倒塌的危險,除了徹底拆除,已經沒有其它選擇。

據瞭解,德匯廣場建好後,落戶其內的商戶生意一開始並不是很好,最近一兩年才有了氣色,德匯廣場正逐漸發展成為烏魯木齊最具影響力的批發市場,由於眼下正值新年商業旺季前夕,德匯廣場內的上千家商戶備足了貨物,準備趁年關好好地賺上一筆,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使上千個商舖的夢想徹底落空,據稱,這次大火致使多人死亡,並造成損失達11個億,這個數字差不多是整個烏魯木齊市年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誰該為此承擔責任?僅僅是經營德匯廣場的溫州老闆嗎?

不要忘記,這場大火不是燒了3個小時,而是整整33個小時,在這33個小時中,烏魯木齊市的消防部門究竟在做什麼?

當然,在付出三條消防官兵的生命代價之後,再接受輿論的指責,對烏魯木齊消防部門可能顯得有失公平,確實,他們已經盡力,在零下十幾度的環境下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並成功地救出了幾名困在樓內的民眾,這是對消防官兵體能和意志的雙重考驗,這些一線搶險者無可指責。

但是,在有外地消防力量增援的情況下,烏魯木齊市的消防部門顯然對於撲救大火無計可施,烏魯木齊消防支隊負責人在新聞通報會上稱:

「儘管近年來烏魯木齊消防設備、車輛和人員配備比以往有所更新和增加,但整體基數依然很低,裝備依然落後,消防中隊最高的消防雲梯只有54米,所以這次緊急從鄰近地區調消防人員和設備支援。此外,烏魯木齊冬季嚴寒,遇到零下20攝氏度以下的低溫,消防車中的水很快就會凝結成冰,水泵、水槍和水炮凍裂問題難以解決,也嚴重耽誤了滅火時間。」

也就是說,烏魯木齊消防部門根本不具備足夠的消防能力(至少是嚴寒天氣下的消防能力),而這是新疆自治區首府的消防部門,如果他們不具備守衛城市的能力,新疆其它城市的情況恐怕更不樂觀。

據瞭解,影響這次大火撲救工作的,至少還包括如下因素:

一、防官兵趕到後,先是遇到消防栓內沒有水,隨後又因商場樓下的消防通道被攤位佔用,不能及時進入火場而耽誤了救火時間,致使大火迅速蔓延;

二、大火蔓延到德匯廣場大樓上半部後,著火樓層的高度已超出消防高噴車射程範圍,由於現場溫度過高,消防人員無法靠近;

三,與德匯廣場相連部分著火後,火勢迅速向上蔓延,同樣由於沒有必要的滅火設備,在場的消防官兵只能任其燃燒。

事實上,德匯廣場的火災在第一時間就被保安人員發現,並撥打了報警電話,15分鐘後消防第一批消防車就趕到了現場,因此,從理論上說,大火是可以被撲滅的,至少不應該將整座大樓燒燬,更不應該殃及相鄰的德匯大酒店。

說穿了,烏魯木齊市消防部門根本不具備必要的消防能力,尤其是不具備對於高層建樓的消防能力,所以,當火燒起來的時候,消防者能夠做的就只能是疏散現場和救人。

大火使人們震驚,也使人們清醒,如果沒有這場大火,人們可能意識不到這樣一種嚴酷的現實:烏魯木齊根本就是一座對大火不設防、也無能設防的城市。

而這樣的現實,僅僅存在於烏魯木齊一座城市嗎?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土地價格的抬升,高層建築相繼拔地而起,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基本上已是高層建築的天下,以前那種六七層的多層建築不再具有商業開發價值。如今,各大中城市中,高層大樓日復一日地竄升,而且許多高層建築的底層都被用於開辦酒店、歌廳和商場,其人員複雜、用電量大、防火責任心差。針對這種趨勢,早就有人指出高層建築防火問題的嚴峻性。要知道,德匯廣場不過是座12層(另外還包括地下一層)建築,假如那些鱗次櫛比的三、四十層高樓發生火災,後果又將如何?難道,一旦大火燃燒起來,我們就只能看著它一直燒下去嗎?

消防設備的落後是顯而易見的,由於設備的落後與陳舊,消防部門一旦面對意外情況,根本拿不出有效的替代方案,「消防車多次出現消防水炮凍結,消防車水泵凍裂,舉高車液壓油凝結等問題」,難道真的就是不可克服的困難嗎?

烏魯木齊的大火讓我們看到,城市的快速發展中,呈現給我們的是最漂亮、最光鮮的一面,有了這些漂亮的建築,就有了 GDP,就有了政績,就有了可供炫耀的經濟發展,但是動輒投資上億的建築不是孤獨的存在,建設一座城市或一幢大樓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其安全防護,防患於未燃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然而,防患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工作,是看不到政績與GDP的,哪個官員又有興趣在這上面下功夫?

於是,那些漂亮和堅固的建築,其實脆弱到極點,一個火星兒就可能使之毀於一旦。

與烏魯木齊大火相對照的,是今年夏天發生在濟南的7‧18大水,和烏魯木齊一樣,濟南也是省區政府所在地,城建規模日益擴大,但短短一個小時的大水,就讓濟南成為一片澤國,洪水順著街道順流而下,地下排水管線根本不起作用,在那場大雨過後,至少34人死亡。

俗話說,水火無情,但GDP衝動下的瘋狂商業開發中,除了錢,似乎什麼都可以不放在眼裡了,象德匯廣場這樣高層建築,卻被用於開辦大型批發市場,開發商是否對其風險性有過充分和嚴格論證?

規劃與監管部門也難逃其責。儘管烏魯木齊消防部門曾經對德匯廣場內的吸菸者予以治安拘留,可是,商舖佔用消防通道、消防栓內沒水這樣的低級錯誤,竟然發生在消防投資上千萬的德匯廣場大樓內,這僅僅是經營者的責任嗎?消防監管如果不能制度化,便只能形同虛設,大火總不會先向消防部門打過報告再熊熊燃起吧!

所以,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與防範制度的形式化、空殼化,才是這一場場災害的罪魁禍首。據說中央財政的錢如今多得花不完,不捨得用來建立基本的社會保障、不捨得投資在教育和公共醫療上面,為什麼卻連必要的消防設施也不捨得投入,這究竟是為什麼?

如果民眾與民意代表機構對於財政資源的使用具有發言權,人們會容忍官員大吃大喝而在事關生命安全的基本投入上如此摳門嗎?
──轉自《自由聖火》(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楊寬興:廣電總局的司馬昭之心
楊寬興:飄搖在我們眼前的「狼毒花」
楊寬興:藤森留給當代政治家的教訓與警示
楊寬興:青春的哀歌與暮年的人性回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