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授揭開千年木塔水火雷不侵之謎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11日訊】「遊人石擊地,蛙鳴貫長空」,在山西永濟普救寺鶯鶯塔周圍擊石,能聽到 「咯哇」、「咯哇」類似蛙的鳴叫;而應縣木塔被傳「水不能淹,火不能焚,雷不能擊」;在五台山顯通寺,古時用來召集僧侶們用飯和做齋時所用的雲牌,可以奏出多種樂曲;五台山「滴水殿」維修之後不再滴水。為揭開其中的奧妙,山西大學退休教授丁士章展開多年的「科技考古」。

鶯鶯九聲


「永濟八景」的鶯鶯塔。(資料圖片)


據山西晚報1月10日報導,從永濟縣城出發,西行約12公里,一座黃土高台突兀而起。千年古剎普救寺,坐落高台之上。這裡是《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中鶯鶯塔由此得名。

鶯鶯塔下,以石相擊,塔內時有蛙聲相應,「擊前地, 則聲在塔底;擊後地,則聲在塔頂」。這一現象清時已被人發現,被列入「永濟八景」。然而,塔何故能發蛙聲卻一直懸而未解,為鶯鶯塔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1986年,丁士章自一個同學處聽說此事,大感興趣,邀集多位同仁合作,對此展開調查。

丁士章等入駐之時,正值當地有關部門對普救寺進行維修,更為奇怪的事情在他們眼皮底下接二連三發生:

——「蘇三出了洪洞縣……」1986年的一天,維修工人曹師傅一行剛剛走到塔下, 突然聽到塔內傳來唱戲的聲音。進去一看,塔內空無一人。聲源來自哪裏?丁士章以塔為中心四處尋找,發現距塔南2.5公里處的蒲州鎮文化站露天劇場在唱戲。與戲文內容對照,分毫無差。

——1986年的一個夏夜,塔門緊閉,工作人員正在塔前乘涼,突聽塔內傳來陣陣喝酒猜拳聲。丁士章等人在四周仔細查找,發現聲源卻在普救寺門外62米處的一個農戶家中。此後,這類事情時常發生。同樣是那戶人家,主人一次在廚房輕聲說「快點,客人快來了」,竟也被人在塔前台階上聽到。

1986年至1988年間,丁士章和他的課題組研究人員,在塔四周幾公里範圍內反覆進行實地測試,發現9種聲學現象。 通過實驗,他們發現了其發聲距離及產生原理——一是特殊的地形地貌,所處地勢高敞,而四周平坦又無障礙物,它可接受大範圍內傳來的聲波;二是特殊的建築結構,鶯鶯塔每一層塔簷挑出成內凹弧形,能把聲音反射聚匯,「蛙聲」就是十三層塔簷反射聚匯的結果;三是特殊的建築材料,鶯鶯塔身和塔簷全部用青磚疊砌而成,由於黃土高原風沙長年累月吹拂,青磚表面光滑,猶如塗了薄釉料,對聲波反射係數高達0.95~0.98,傳來的聲波,幾乎被全部反射。

應縣木塔「水不能淹,火不能焚,雷不能擊」

應縣木塔1056年建成,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1987年,一場有關是否該給其架設避雷裝置的討論在應縣展開。


應縣木塔「水不能淹,火不能焚,雷不能擊」。(資料圖片)

支持為木塔建避雷針的,多為文物保護工作者及消防部門,他們認為,應縣年雷電日較多,木塔正位於雷電帶上,木塔附近已有多起雷擊事件發生。而木塔總高67.31 米,是中國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也是當時應縣的最高建築,最易受到雷擊。

但是木塔歷千年也不壞,當地人傳言木塔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水不能淹,火不能 焚,雷不能擊」,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丁士章等人也發現,中國許多古代建築並無避雷針之類裝置,但卻從不遭受雷火之災,應非偶然。

丁士章課題組前後8次的測量數據顯示,除底層及塔剎處有部份塔磚外,木塔全部為木結構,除塔剎外木塔沒有包括鐵釘在內的任何金屬物,塔身材料絕緣;各層塔簷伸出7米或更多,兩簷間平均高度為8.8米左右,雨雪天氣無法將側面完全打濕,各層之間均留有乾燥部份,雨雪天也絕緣;塔基密閉性很好,淺層地下水不能侵入塔基,打開夯土層取樣非常乾燥,塔基絕緣……應縣木塔的建築技藝令丁士章等嘖嘖稱奇。

對各項材料進行絕緣測試及模擬雷擊實驗之後,丁士章等得出結論,應縣木塔存在 「絕緣避雷」機制,只要保證這種絕緣性能不被破壞,木塔就不致遭受雷擊。反之如果強行為其安置避雷針,不僅嚴重破壞景觀,而且容易影響塔身基礎,甚至變為引雷。


應縣木塔「水不能淹,火不能 焚,雷不能擊」。(資料圖片)

台山雲牌叮咚響起

「關焚木魚瘦,齋鐘麥燕腴」,清代傅山詩中的「齋鐘」指的就是雲牌,寺廟中用於召集僧侶用飯和做齋時敲擊伴奏。 一個偶然的機會,丁士章在五台山顯通寺發現一塊雲牌,用之可以敲擊出多種樂曲。

丁士章突發奇想,仔細觀察雲牌各個部位,發現雲牌由不同模具分塊鑄造而成,共分31塊,每塊的幾何形狀、大小及面積各不相同,打擊各個部位分別發出不同聲音。

先後8次往返五台山,測試表明,用木錘敲擊雲牌的31塊結合體,其中間部位及邊緣部份發出的聲音各 不相同,包含了「1、2、3、4、5、6、7」幾乎所有音質。而他們對其它幾處寺廟的雲牌實驗表明,那些只由一塊整體鑄鐵做成的雲牌沒有這些效應,顯通寺雲牌成為國內發現的唯一可以作為樂器使用的雲牌。

滴水不再回聲減弱

「水滴石穿」,自1683年翻修至1982年,數百年間,春夏秋三季,不論晴雨風天氣;簷瓦總在有規律滴水,為五台山十大奇觀之一,文殊殿因此得名「滴水殿」。


數百年間,春夏秋三季,不論晴雨風天氣;簷瓦總在有規律滴水,為五台山十大奇觀之一,文殊殿因此得名「滴水殿」。(資料圖片)

奇怪的是,自1982年文殊殿翻修之後,這種滴水現象從此絕跡。經丁士章等反覆考察分析,發現原來是有的瓦上有洞,下雨時雨水通過小洞流到瓦下,瓦下有復雜科學的貯水裝置,水又利用毛細原理滲到簷瓦,再通過小孔下滴形成滴水。而在貯水裝置下方,有著良好的防水層,確保雨水不會流進大殿。遺憾的是,這座極具 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旅遊價值的巧奪天工建築,1982年翻修殿頂時,由於事先沒有請有關專家學者論證,滴水裝置遭到破壞,除去下雨再不滴水。

同樣的悲劇在鶯鶯塔也有體現。因《西廂記》中有圍廊的有關記載,當時丁士章等學者對塔的回聲機制尚未搞清,當地有關部門斥資40萬元在鶯鶯塔四周蓋了一圈 圍廊,使塔的回聲效應受到極大破壞,只有部份能夠聽到微弱蛙鳴。@(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文明不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也是世上唯一的連續的文明。當其它幾大世界文明的後人只能靠猜測古文字的意義來觸摸他們祖先的靈魂時,現代的中國人卻能通過幾千年前的文字,進入與神明緊密相關的遠古中華文化的起源。
  • 北京舊城中心的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6年),為明清兩代的皇宮。矗立在圍繞故宮的宮牆四角的建築-角樓雖然無法和豪華的宮殿相比,但它的建築構造精巧無雙。當初明朝皇帝朱棣修紫禁城時,工匠們在角樓面前犯了難。
  • 神醫扁鵲在秦國遇難,他的弟子們經歷了千辛萬苦才盜回了扁鵲的人頭。神醫平日裡治病救人,死時卻無全屍,眾人正在悲傷,從人群裡走出來個乾巴瘦的老頭,開口說話了:「你們不忍心神醫沒個全屍,這好辦,咱們給他雕個木身不就結了!」眾人一聽都覺得這主意行。可方圓百里的木匠師傅都不敢接這個活,怕活做不好,對不起神醫啊。那老頭把頭一昂,指著自己說:「這事我全包了!」
  • 「人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一直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在追尋的答案。神韻藝術團所表演的《創世》以及關貴敏的《我是誰》將這個不解之謎點出一線曙光,劇中所表達內涵與意境觸動著台南最後一場的觀眾。
  • 一套在箱子裡塵封了七八十年的瓷壺,一個的機會,在大連市民劉志國的家偶然被發現﹐若這套瓷壺是五代時期柴窯的古瓷,它將是迄今為止面世的唯一一件柴窯瓷器。它一出現﹐其身份和價值立即備受關注,同時,也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 數十年來,科學家已知降低卡路里攝取量,而不減少營養攝取量,有助於延年益壽,從酵母菌、老鼠以至猴子,所有的生命體都是如此;為何如此,過去一直是個不解之謎,直到最近專家終於找出答案。
  • 在文藝復興早期,建築家布魯內勒斯基 ( 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 ) 因致力於研究古代建築,而去測繪這些古代建築的結構。由於他要把古代建築的樣子正確的記錄下來,所以發明了科學性的透視法。
  • (大紀元記者趙志興編譯報導)自從科學的產生到現在,科學家們已通過它控制能量、載人飛行、治癒疾病和觀察天體,已成就許多卓有成傚的結果,但是舉目望去,我們這個世界仍然存在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科學也許永遠無法知道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也可能永遠都無法解釋清楚信人的仰與意識的諸多現象。對我們眼前這個充滿謎團的世界也是一樣,儘管科學能夠解釋許多奇怪的現象,但還有很多謎底有待揭開,所以科學好像還是個小兒科。這些不解之謎中有些可能有朝一日會得以解開,因為過去曾經是未解之謎和難以對付的事物,如肺勞病等,現在已經不是醫學的祕密;而還有許多,仍然等待科學去揭曉。LiveScience網站提供了十個到目前為止科學仍無法解釋的現象。
  • 希臘雅典著名古代建築群巴特農神殿(The Parthenon)的博物館開始搬往新館址,由於要將數千件藝術品搬往山下,恐損壞文物,再加上新博物館過於現代化,與古蹟格格不入,引起民間爭議。

    位於雅典衛城(Acropolis)的巴特農神殿,殿內的博物館館藏豐富,吸引不少遊客參觀。不過,希臘當局最近在衛城大興土木,將2千5百年以來從來沒有移動過的超過3百公噸、4千多件珍貴藝術品,用天秤運到山下4百米外的新博物館,預計需時6個星期。新博物館預計明年年底對外開放。

  • 瀘定橋是由清朝康熙皇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是四川通往西康 、 西藏的要道之一。在沒有建橋之前,人們主要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個渡口渡過大渡河。由於水流湍急,無論官民,商旅,還是藩地使臣過河都很艱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