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中國人的道德底線在哪裡?

清風

人氣 1

【大紀元1月13日訊】記憶中的兩件事雖然都已過去了很久,但依然深深潛藏在頭腦中,久久揮之不去。其一是幾年前報紙上刊載的一段新聞,說是瀋陽市市民平時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橫穿馬路,導致城市交通混亂,時有汽車撞傷行人的事故發生,這使得瀋陽交通警察部門頗為頭疼。當然這樣的問題需要解決,但解決的辦法只能是加強管理,教育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然而,瀋陽交通管理部門可不是這樣的,他們提出了一個頗為令人驚愕的口號:撞了也白撞!也就是說,如果行人橫穿馬路被汽車撞死,那就活該!駕車人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另一件事發生在去年的成都。一天早上正是上班高峰期,一個年輕女子站在鬧市區一個臨街高樓的陽台上,她披頭散髮,估計是因為感情上出了問題,欲從高樓縱身跳下。這時一大群人圍在樓下嘻嘻哈哈看熱鬧,有的人甚至向樓上女青年高聲喊叫:「跳啊!跳啊!」、「我們等著看你的表演吶!」有的人打開手機,嘴裡喊著:「來啊,這裡有個漂亮妹要高台跳水呢,快來看啊!」而那個女青年對面一座樓的陽台上一個小夥子正在彈琴湊熱鬧,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像在為這場活報劇配樂。

這兩件事之所以長久印在我的腦子裡久久揮之不去,是我感到現在的人們在面對別人即將死亡時為什麼會如此的毫不在意?「撞了也白撞」可不像官員們的「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那樣無足輕重,「撞了也白撞」那不就意味著駕駛汽車的人可以在大街上橫衝直撞,可以隨意去撞擊別人而根本無須計及後果?城市管理者也許可以就此省卻了不少「麻煩」,但人的鮮活生命怎就可以這樣對待?面對從高樓墜下的年輕生命的即將逝去而幸災樂禍,甚至藉之輕歌曼舞,尋求開心,這顯露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境界?

如果把「道德」視為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那麼,上面兩件事所表達出來的內在含義就不能不令人考慮今日中國人的行為準則與規範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其實,若干年來生活在中國社會中的人早已深深感到中國人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的日漸沉淪,上面所說的兩件事只是發生在中國的千千萬萬件道德淪喪事例中並不起眼的小事。政界的爾虞我詐、買官賣官;商界的坑蒙拐騙、騙錢騙物;學術界的剽竊抄襲、造假成風;文學界的「下半身寫作」;演藝界的潛規則盛行;性事與色情的氾濫以及整個社會誠信的蕩然無存,無不顯示著整個中國社會道德的急速下滑。

其實,若干年來人們一直在議論中國人的道德問題,從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私德與公德方面的優良道德傳統,到最近若干年來國人的道德淪喪;從文化層面到制度層面對道德淪喪的探討,無不表明人們對中國社會道德淪喪的深深憂慮。

當然,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著誠信的問題,但不同國家以及一個國家的不同時代,社會誠信問題有可能是相差懸殊的。在中國的所謂舊社會,還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等等價值準則。雖然這些價值準則不一定完全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但其中的精華卻是讓人向善的。但中共執掌中國權柄之後,把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那些良好道德價值觀統統視為封建糟粕而加以批判、摒棄,代之而起的是極力弘揚所謂的共產主義世界觀、價值觀,是毛澤東鼓吹的「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是頻頻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觀與價值體系。1949年後所開展的歷次政治運動更是以殘酷鬥爭為標誌的,通過一次次的政治運動的結果,人與人之間不再有誠信,也不再有情誼,人與人之間彼此設防,甚至父子、兄弟之間都要有所防備,舊社會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更是蕩然無存。文化大革命中的慘烈更是史無前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普遍發生學生揪鬥老師,甚至打死老師的慘劇,那個參與打死北師大附中校長的宋彬彬不是獲准代表紅衛兵登上天安們城樓向毛澤東敬獻紅衛兵袖章的嘛。筆者在1966年最瘋狂的文革批鬥高潮中曾經親眼目睹一所醫院的「造反派」將所謂的「反動學術權威」批鬥之後,又強令他赤裸著膝蓋跪在玻璃碎片上。應該說,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國人的道德操守推向了低谷。而從1980 年代開始的所謂改革開放更是中國人道德加速下滑的起點,從那時起就再也沒有道德的回升。

這幾年媒體經常報導這樣的事,即在一個公共場合有人被搶,但許多圍觀的人眼睜睜看到別人被搶卻不施援手,甚至救人的英雄倒在血泊中,圍觀者仍無動於衷。不少地方甚至設置了「見義勇為獎」,但越來越無法激起人們去見義勇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不能不從社會的演變說起。最初,社會上是有不少見義勇為者的,但他們的遭遇卻從另一個層面教育了大眾。比如,在中國東北的一個城市,一次一位女子遭歹徒公開搶劫,她大聲呼救,「抓壞人啊,有人搶我的錢包!」圍觀者眾,但大都是在看熱鬧。當時,有一位男子挺身而出,與歹徒搏鬥,而三個歹徒中一個手持匕首者向那位救人的男子刺去。男子倒在血泊中,受了重傷,不得不入院治療。而新聞報導中特別提到,那位被英雄以鮮血的代價拯救的女子最後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她再也沒有出面對英雄的行為表示感謝。他救了人,但是被救的人沒有說一聲感謝的話,甚至從此沒有露面。類似的事在中國已不是一樁,兩樁,那麼,日積月累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應?那就是面對行兇的歹徒,人們選擇了旁觀、圍觀,或者是遠遠避開。你可以責備那些圍觀的人缺乏施救的道德良心,但這是整個社會無良的積聚效應,或者可稱之為道德負面的傳染。現今的社會中流行著這樣的對答:如果你指責某個人為什麼見死不救,問他良心何在?他會理直氣壯地問你:「良心多少錢一斤?」是的,在中國,良心、道德早已是不值錢的東西了。而且,如果一個人不講公德卻佔了便宜,那麼,他還會繼續在道德的滑板上往下滑,而其他人也會跟著倣傚;如果一個人不講道德,導致另一個講道德的人吃了虧,那個吃虧的人可能為了將來避免繼續吃虧,也可能學著做,也不講道德。如此以來,整個社會的道德就會漸漸地蛻化,出現道德逐漸淪喪的可怕情況。

有人說,是因為改革開放後所推行的市場經濟走嚮導致了社會道德的墮落。其實,這是只見表面不見本質的說法。的確,從表面上看,社會財富增加了,但貧富差距卻急速加大了,富人富得流油,而貧者連基本的生存需求都無法滿足,但卻極少看到富人對窮人的慷慨施捨,而那些失業者、下崗者、城市的赤貧階層以及貧困的農民倘稍有不慎就會受到道德的奚落。這完全不是市場經濟之過,如果把中國社會的道德墮落歸咎於推行了市場經濟制度,那麼,試問為什麼推行市場經濟制度的西方國家並沒有出現中國社會這樣的道德墮落?在那裡富人慷慨捐獻救濟窮人,各種慈善基金會林林總總為社會做好事,人們的文明禮貌程度遠非現實的中國可比。有一位評論者把中國社會的道德墮落的原因之一歸之於改革開放後西方的意識形態進入中國,這更是胡說八道。

最近若干年來由於社會誠信的進一步喪失,人們失去了對良性價值觀的嚮往,卻熱衷於個人經濟利益的瘋狂追求,「金錢萬能」成了社會的共識;日益普遍的浮躁心態使整個社會拋棄了理想;公眾人物以及官員操守的日漸跌落,尤其是整個官場貪腐歪風的擴散,上樑不正下樑歪,更導致整個社會的道德淪喪。這其實還只是表面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尚需要在意識形態以及現行的根本體制上去尋找。

中共執掌中國權柄後以其所謂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徹底否定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即所謂的「大破大立」,破的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與價值觀念,「批孔」只是其中的一個側面;立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所主導的價值觀。如果說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國社會的道德風貌尚未完全腐爛的話,甚至一些人還懷念那時的社會風氣。那麼,經過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中國社會的道德圍欄已是殘破不堪了。而1990年代前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土崩瓦解,如果用那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作為驗證,那麼,再多些花言巧語也無法使人們相信共產主義那套邪說了。所以,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以及世界共產主義的崩潰使此前所灌輸的道德說教徹底崩潰了。其後果就是中國人的頭腦處於真空狀態,人們失去了理想,於是,各種烏七八糟的東西逐漸主導了人們的思維,道德的崩潰也就開始了。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是,1989年「六四血案」後,中共似乎也意識到單靠原來的那一套已經不靈了,他們也開始強調尊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甚至把他們原先批判的孔孟之道也抬了出來。這兩年更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宣揚起國學來了,想以此來繼續推行他們的意識形態麼?那是無濟於事的。胡錦濤的「八榮八恥」說教只能為社會增添了一個笑料而已。

另一方面是制度層面的問題。中共所實行的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是個獨裁的制度,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而官場愈演愈烈的貪腐對社會心裡的影響是極端負面的,對社會道德的破壞作用是無法估量的。而且,這一體制並沒有給每個公民提供公平的機會,這當然影響人們的道德心理。

一言以蔽之,中國社會的道德淪喪的根源有二,其一是中共的意識形態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的破壞,包括各種政治運動的破壞。其二是中共所實行的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所造成的。只要這兩方面繼續存在,那麼,中國社會、中國人的道德淪喪就會持續下去。那麼,中國人的道德底線在哪裡?回答是:中國人已經把道德底線洞穿,再也沒有道德底線可言了。

──轉自《自由聖火》(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人生感悟:君子清香如蘭
劉蔚:中國人應該怎樣反對歧視?
劉曉竹:我們為什麼要解散共產黨?
胡少江:中國是世界經濟的救世主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