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誠品與出版商交易模式改變 盼創雙贏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十四日電)近日因交易模式改變,引起圖書市場波瀾再起,誠品書店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新推出的「寄售制」及供應鏈交易平台 (B2B)的商業模式,希望作為書店的通路與出版的供應商共創圖書市場雙贏局面。

誠品執行副總吳旻潔表示,此次推出B2B交易平台,至今已有五百家供應商簽約,佔與誠品往來供應商家數百分之九十。剩下的未簽約的五十家左右,二十多家自行評估主要場域不在此,如教科書型的出版商,另二十多家正逐一洽談中。

這項新的交易平台可以快速反映讀者閱讀的趨勢與購買行為分析,提供出版業者即時銷售的數據與資訊,使出版與經銷業者即時掌握相對適合出版的書目、印量與銷售趨勢;將擺脫目前市場過度供應形成的資源浪費,並讓進銷退存的作業流程透明。

誠品供應鏈總監李介修說明,這項交易平台委由「鴻利全球」建置,將對供應商依往來營業額收取少則每月二千元、多則每月四萬元的費用,相當於減少一點五個人力的費用;他強調,「這是商品交換平台,而非誠品資訊系統的延伸。」

另外,針對出版供應商與書店通路的交易模式,誠品將由過去的「月結制」改為「寄售制」;吳旻潔指出,目前中國大陸是採「銷結制」,日本出版一年以上的長銷書則是採「寄售制」,而台灣圖書供應商與其他零售產業如大賣場、網路書店多採「寄售制」,且行之有年,相較下,強調人文關懷的誠品在這方面吃虧多年。

「月結制」是用進、退貨的方式每月結算,貨權歸通路商,書送到中盤供應商及收款;「寄售制」貨權歸供應商,通路商有商品保管的責任,對庫存量掌握較真實。有人擔憂誠品推動「寄售制」之後,將導致書店只賣暢銷書,部份經典等長銷書將很難在書店中出現。

對此,李介修指出,事實正好相反。過去「月結制」下,因尚未售出的上架書籍,積壓書店資金無法快速回轉,導致書店採購趨於保守;但推行「寄售制」後,書店可以讓長銷書、類型書、專業書與主題書等優質的「長尾商品」,在架上長期陳列,形成出版端、通路端與讀者端三贏的局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