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奇人 75歲老漢孤身住古墓23年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10月16日訊】一位75歲的老人,在新洲道觀河油麻岭村大厚洼山的墓地中,獨自生活了23年。他是如何尋到這片墓地?又怎麼會選擇在他人看來「不祥」的墓地中居住?坐在那間在墓地地基上砌起來的10平方米「臥室」內,75歲的「墓中人」陶少堂講起往事,他思路非常清晰,精神矍鑠,身體健康,看起來只有60來歲。

據楚天金報報導,1984年,陶少堂外出打工沒有賺到錢,身無分文地回到家鄉,當年的房子被一場大火毀掉,他居無定所。沮喪的他來到村裡的大厚洼山上,在山上池塘旁邊的瓜棚裡住著,風吹雨打整整一年。一次,他上山挖藥材,無意中發現了池塘往山上走有幾處墓穴,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已經沒有碑文,他腦子一轉,便想出在墓裡搭個棚子避雨的點子。

他將自己瓜棚內的小竹床搬上山,往兩米見方的墓地一擺:剛剛好。他就著兩邊墓牆,搬來石頭砌成1人高牆壁,再用茅草、樹枝、塑料紙在上面搭一個頂棚。短短一天時間,陶少堂就在墓穴裡給自己擴建了五、六平方米的「家」。

接下來一年半時間,陶少堂住在這間墳墓中,每天自墓穴裡出入。「這裡一點都不潮濕,空氣也蠻好。

在這一年半的時間中,陶少堂陸續從山下搬來凳子、桌子等家具,這一下就把窄小的墓穴空間給塞滿了。因此,陶少堂決定擴建,他利用旁邊的墳基又搭了一間屋子。

無電無水 與狼對峙

10多年間,陶少堂陸續從山上搬來石頭、石片,在四處墓穴的基礎上一共搭起4間房屋,一間做堂屋,另外兩間養雞、養兔。陶少堂一開始住在最右邊一處墓穴裡,因此,他捨不得搬離,就將那間墓穴做了自己的「臥室」。

陶少堂的家中一直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供電。他開始時喝的是山上流下的泉水,後來,自己在山間挖了兩口井儲水,解決喝水問題。夜間則是點煤油燈,

由於房屋地處深山,晚上墳墓周圍常有野豬等野獸出沒。「我一點都不怕,他們見了我才要躲避呢。」陶少堂有自己的一套野外生存之道,他在墓穴前生起一堆柴火,火光把頻繁出沒的野豬都嚇退了。

一天大清早,他剛從地裡勞動回來,就看到一隻狼正在叼他養的兔子。狼的眼睛裡閃爍著凶狠的光芒,與陶少堂相隔3米左右的距離對峙。他遲疑了片刻,操起靠牆的鋤頭,三兩步衝上前就往那隻狼揮過去。狼被打傷了,丟下兔子一路逃跑,陶少堂就一路追趕,一直追到不見蹤影才罷休。20年間,陶少堂用鋤頭赶跑過兩、三隻狼。

從住進墓穴的第一天起,陶少堂腦子裡就沒有「門」的概念。過去,他在墓地正牆上開個口,就能隨意地進出。如今,他的房子多了,養的雞、羊、兔也多了,頻繁被偷,他才給自己家中裝了兩道門。但是,每次出去勞動,陶少堂還是不習慣關門。思想純樸的他想不通,每個人都可以靠勞動為生,為什麼有人會去偷東西呢?

戀山戀墓不愿離開

陶少堂透露了一個養生之道:他自1986年左右在墓地裡住下後,在墓穴的側牆上打了個洞,放個蜂箱養蜜蜂。這麼多年來,陶爺爺每天早中晚都要喝點蜂蜜。

「每天一睜開眼,我就能听到牠們的聲音,一個人悶得慌就和牠們說說話,覺得心裡挺舒服。」

除了養蜜蜂,陶少堂還養魚。陶少堂陸續在周圍山上種下桃樹、棗樹、野板栗、芝麻等。屋子背後種了好幾棵銀杏樹,他每天像照顧孩子一樣澆水、施肥。

陶少堂一天的生活非常簡單:每天天一亮,他就起床,走出墓穴來到田間勞動,晚上10點左右睡覺。因為賣水果、賣糧食、賣魚,陶少堂和外面的交流越來越多。無事休息時,就常下山玩牌。他家裡還多了兩件現代化設備——一塊手表和一台收音机,都是山下的朋友送的。

陶少堂一直沒有成家,獨身一人,與山、與墓、與蜂為伴。23年來,他已經深深地眷戀上了自己住的地方。當問及陶爺爺有何心願,他看了看墓穴周圍,回答竟是:我希望把家一直維持下去,好好保護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俞曲園講的神奇事
朱健國:中國高官開始冷淡領帶西服
年姨傾談—鄉野驚異﹙一﹚活捉水鬼
四川南廣河出奇事  河水定時如沸水翻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