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奇人 75岁老汉孤身住古墓23年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10月16日讯】一位75岁的老人,在新洲道观河油麻岭村大厚洼山的墓地中,独自生活了23年。他是如何寻到这片墓地?又怎么会选择在他人看来“不祥”的墓地中居住?坐在那间在墓地地基上砌起来的10平方米“卧室”内,75岁的“墓中人”陶少堂讲起往事,他思路非常清晰,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看起来只有60来岁。

据楚天金报报导,1984年,陶少堂外出打工没有赚到钱,身无分文地回到家乡,当年的房子被一场大火毁掉,他居无定所。沮丧的他来到村里的大厚洼山上,在山上池塘旁边的瓜棚里住着,风吹雨打整整一年。一次,他上山挖药材,无意中发现了池塘往山上走有几处墓穴,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已经没有碑文,他脑子一转,便想出在墓里搭个棚子避雨的点子。

他将自己瓜棚内的小竹床搬上山,往两米见方的墓地一摆:刚刚好。他就着两边墓墙,搬来石头砌成1人高墙壁,再用茅草、树枝、塑料纸在上面搭一个顶棚。短短一天时间,陶少堂就在墓穴里给自己扩建了五、六平方米的“家”。

接下来一年半时间,陶少堂住在这间坟墓中,每天自墓穴里出入。“这里一点都不潮湿,空气也蛮好。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中,陶少堂陆续从山下搬来凳子、桌子等家具,这一下就把窄小的墓穴空间给塞满了。因此,陶少堂决定扩建,他利用旁边的坟基又搭了一间屋子。

无电无水 与狼对峙

10多年间,陶少堂陆续从山上搬来石头、石片,在四处墓穴的基础上一共搭起4间房屋,一间做堂屋,另外两间养鸡、养兔。陶少堂一开始住在最右边一处墓穴里,因此,他舍不得搬离,就将那间墓穴做了自己的“卧室”。

陶少堂的家中一直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供电。他开始时喝的是山上流下的泉水,后来,自己在山间挖了两口井储水,解决喝水问题。夜间则是点煤油灯,

由于房屋地处深山,晚上坟墓周围常有野猪等野兽出没。“我一点都不怕,他们见了我才要躲避呢。”陶少堂有自己的一套野外生存之道,他在墓穴前生起一堆柴火,火光把频繁出没的野猪都吓退了。

一天大清早,他刚从地里劳动回来,就看到一只狼正在叼他养的兔子。狼的眼睛里闪烁着凶狠的光芒,与陶少堂相隔3米左右的距离对峙。他迟疑了片刻,操起靠墙的锄头,三两步冲上前就往那只狼挥过去。狼被打伤了,丢下兔子一路逃跑,陶少堂就一路追赶,一直追到不见踪影才罢休。20年间,陶少堂用锄头赶跑过两、三只狼。

从住进墓穴的第一天起,陶少堂脑子里就没有“门”的概念。过去,他在墓地正墙上开个口,就能随意地进出。如今,他的房子多了,养的鸡、羊、兔也多了,频繁被偷,他才给自己家中装了两道门。但是,每次出去劳动,陶少堂还是不习惯关门。思想纯朴的他想不通,每个人都可以靠劳动为生,为什么有人会去偷东西呢?

恋山恋墓不愿离开

陶少堂透露了一个养生之道:他自1986年左右在墓地里住下后,在墓穴的侧墙上打了个洞,放个蜂箱养蜜蜂。这么多年来,陶爷爷每天早中晚都要喝点蜂蜜。

“每天一睁开眼,我就能听到它们的声音,一个人闷得慌就和它们说说话,觉得心里挺舒服。”

除了养蜜蜂,陶少堂还养鱼。陶少堂陆续在周围山上种下桃树、枣树、野板栗、芝麻等。屋子背后种了好几棵银杏树,他每天像照顾孩子一样浇水、施肥。

陶少堂一天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天天一亮,他就起床,走出墓穴来到田间劳动,晚上10点左右睡觉。因为卖水果、卖粮食、卖鱼,陶少堂和外面的交流越来越多。无事休息时,就常下山玩牌。他家里还多了两件现代化设备——一块手表和一台收音机,都是山下的朋友送的。

陶少堂一直没有成家,独身一人,与山、与墓、与蜂为伴。23年来,他已经深深地眷恋上了自己住的地方。当问及陶爷爷有何心愿,他看了看墓穴周围,回答竟是:我希望把家一直维持下去,好好保护它。(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俞曲园讲的神奇事
朱健国:中国高官开始冷淡领带西服
年姨倾谈—乡野惊异﹙一﹚活捉水鬼
四川南广河出奇事  河水定时如沸水翻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