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華裔牙醫自費赴印度 貧兒獲益(一)

牙醫許志強:敬仰為他人付出的人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倩西阿德雷得特稿)曾經一次偶然的機會,走進阿德雷得唐人街的許志強牙醫診所,印象中許醫生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很樂觀開朗,講話聲音清晰洪亮,直接了當。也常常聽唐人街上華人提及許醫生醫術高,人緣好。

最近聽說他去了一趟世界上最偏遠地區之一的印度塔布,幫助改善那裏人們的牙健康。於是,懷著分享他的故事的願望,再次走進許醫生的診所,利用手術的空擋,許醫生侃侃而談。

赴印度偏遠邊區援助貧民

今年7月,許志強(Tony Hooi)接受大學時代的同窗好友塔斯馬尼亞的鮑伯∙萊維斯(Bob Lavis)的邀請,一起組織了一個牙醫服務志願隊,到印度最偏遠的地區,幫助改善那裏人們的牙健康。而萊維斯是在一次印度佛寺大住持訪澳時瞭解到情況,並應其請求而決定投入這項援助計劃的。

許醫生回憶說:「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自籌援助計劃,所有經費、設備、人力、藥材等都是我們自己張羅,雖然辛苦,但我們覺得這樣能使我們的捐助更有效的落實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許醫生敘述,和中國一些地區一樣,在印度很多人還很窮。人們的收入不夠支付他們的生活,辛辛苦苦一生都償還不了他們的債務,常常是下一代還在償付著上一代的借貸。而偏遠地區更窮,由於風雪大,一年當中只有4至10月得以和外界通交通。這些窮人常常得不到政府和相關機構的關注。

許醫生說,在塔布(Tabo),只有一個牙醫,他的治療辦法永遠就是一個:把出問題的牙拔掉。這支澳洲牙醫志願隊的到來,在短短的一個多星期內,使得數百名印度邊區的學生兒童及成人得到專業的牙科醫護。他們克服條件差、時間緊,由於運輸問題導致的缺少麻藥等困難,為Tabo的一所佛寺學校和Rangrik 村的一所穆斯林學校的八年級以下的每一個孩子全面檢查和清洗牙齒,共補了295個牙洞,還為成年人做了93例拔牙,這些人的牙齒由於長期得不到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已不能再修補。

「在塔布(Tabo),我還診斷出一男孩的牙齦裂腫,導致說話障礙,校長說,難怪我一直納悶這孩子怎麼講話總不對勁兒吶。」

許志強的朋友萊維斯在接受《澳洲人報》採訪時說,「這次行動很成功,我自己打90分。明年我們將計劃到Spiti村建立志願診所,然後期望印度當地的牙醫參與並承續下去。」「我們開創並提供一切所需條件,要鼓勵他們逐步的自己幫助自己。」

青睞牙醫行業

許志強出生於馬來西亞華裔家庭,從小接受的是英文教育。東方文化熏陶和西方文化的教育,培養了他自信豁達而又仁厚謙禮的品質。1967年,18歲的許志強從馬來西亞來到澳洲的塔斯瑪尼亞,就讀高中12年級。受到做牙科醫生的哥哥的熏陶和影響,他也立志做一名牙醫,而當時塔市沒有牙科,因而來到阿德雷得深造,1974年畢業後便在阿市工作。1977年,為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許志強在海外旅行了三年,足跡踏及泰國、尼泊爾、印度、土耳其等地,1980年到達英國倫敦,在倫敦工作一年後,回到阿德雷得定居。1993年開了自己的牙醫診所。

他覺得牙醫是一個很不錯的職業,有專業技能、收入穩定、受人尊敬,還能廣交朋友。他有三個子女,或許是耳濡目染,女兒已經學了牙科,小兒子今年12年級,也青睞牙科。

「人還是要趁年輕學習和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和技能,以保證自己和家庭將來的生活,同時還能有本領服務和回饋社會。」

做牙醫也很辛苦,因為要長時間的集中精力在人口腔內很細小的部位進行操作,精力和體力消耗很大,為了能保證精力充沛的高效率為病人服務,他很重視休息,平衡調整好自己。(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可能生產有助抗癌牛奶
南澳新法將實施 影響帶水池住宅銷售
南澳一名會計偷竊醫院50萬被判監禁
乾旱迫使南澳1/3果農放棄家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