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的小男孩

陳嘉莉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走出教室門口之際,忽然聽見一位約略高年級的小男孩暴跳如雷,不停抱怨間歇發出怒吼聲,雙手搥著書包。基於禮貌我不敢直視小男孩和他的爸爸,仔細一聽,小男孩跺著腳噙著眼淚:「都是你害的啦!害我被老師罵。我不是叫你簽名,簽好放在我書包,都是你害的。」

男孩的爸爸一臉委屈,雙手忙著翻書包,一邊安撫小男孩:「我簽完名就放在桌上,你都不收。我等一下去跟老師說,叫老師不要罵你。」

小男孩沒有因為爸爸的安撫而冷靜下來,仍舊哭鬧不休,爸爸翻遍書包還是找不到書,小男孩手一拉書包,整個書包掉落在地板上,所有的書、作業簿和鉛筆盒灑落一地,小男孩乾脆坐在地板上哭鬧,真是像極了一個三歲哭鬧要糖吃小小孩。爸爸卻像小媳婦般蹲在灑落一地的書本旁,收拾著書本和鉛筆。爸爸收拾好書包後,溫柔地拉起坐在地上哭鬧的小男孩,對著他說:「對不起拉!爸爸回家幫你找,我們先回家,我再跟老師說。」騎上機車揚長而去。

我坐在機車上觀賞這一齣現代鬧劇。想起小時候,對父母親是何等尊敬,豈敢在父母親面前撒野?我的父母親忙於工作,為了賺錢餬口養家,而我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功課完成。所以一放學回家,隨即開始寫作業,寫完作業再複習功課。儘管有時糊塗忘記帶美術用品,絕對不敢打電話回家求救,打電話回家是自找苦吃,爸媽不但不會送東西到學校,反而回家討一頓打。從小到大,功課作業都是我自己的事情,然而父母親的要求與教育成就我獨立自主的性格。

然觀現今的父母親過度寵溺孩子,事事為孩子著想,處處為孩子設想,反而讓孩子成為無用之人。缺乏解決事情的能力,一遇到問題,不是大哭大鬧,就是將過錯歸咎於父母親,不懂反省自己;把學習當作父母親的責任,遭遇挫折,只會怪罪父母親,絲毫沒有應變的能力。其實看似是孩子的問題,追根究柢仔細思量,這根本是父母親的責任。

孩子是父母親的一面鏡子,孩子學習模仿著父母親。如果父母親一味地寵溺孩子,孩子只會不辨是非,不知對錯。如果父母親只是一味地順從孩子,孩子只會過度自我,驕縱自私。

親愛的家長,孩子是手心肉掌中寶,適當正確的愛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過度的放縱與溺愛,會讓孩子脫離正常的成長軌道。父母親應該三思而後行,思考正確的教育方式與灌輸孩子正確的觀念,別讓孩子成為父母親的疏忽與無知的犧牲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吸塵器般搜尋報紙中的徵人啟事,來來回回搜尋多次,深怕遺漏任何一個可能的工作機會;打開眼睛雷達,瞥見一個工作性質與自己預期的目標相符,馬上拿起電話撥打號碼。約好面試時間,將履歷表一次次修正與校對,詳細填寫豐富的學經歷,試圖讓面試者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
  • 往生的同學從小聰穎過人,是班上第一名的常勝君,大家稱他為小博士,他隨手一本百科全書,關於自然科學的問題都難不倒他。一旦同學有問題問他,他一點也不吝惜為同學解答,遇到不懂的問題,必定想盡辦法找出答案,把解答詳細解說給同學瞭解。小學畢業前,他已經閱讀過所有圖書館裡的藏書。
  • 小女孩騎了約莫五十公尺停下來,轉向爸爸,哭得梨花帶淚的小臉龐望著爸爸,向爸爸又是抱怨又是撒嬌地說:「狗狗好可怕,害我嚇一跳。」
  • 家長感嘆不懂孩子在想什麼,其實孩子想得很簡單,想得很純真......
  • 海茵細嫩的白皮膚與精緻雕琢的臉蛋,任何人看了一定會愛上這個可愛的小娃兒,一頭烏溜溜的秀髮彷彿黑色的瀑布流洩整個背部,然而完美總有不完美,海茵的父母親皆是聽障,海茵遺傳父母親,聽覺天生有缺陷,但海茵戴上助聽器後,還可以聽得見,奶奶希望海茵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學習,不想讓海茵去讀聾啞學校,奶奶不惜花大把鈔票為海茵買最好的助聽器,希望助聽器能幫助海茵的聽力猶如正常人。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