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金融風暴下一枝獨秀-加拿大

華明

人氣 10

【大紀元10月23日訊】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 )10月22日重申,加拿大國內銀行體系強健,在因美國次債危機導致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加拿大是「穩固之島」。可是,毗臨加拿大的美國,卻因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而大有「天塌地陷」之勢。俗話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但加拿大目前池魚尚安,頗為平靜,令人深感奇怪。

傳統銀行體系vs投資銀行

對此現象,加拿大經濟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加拿大的銀行系統往往以更傳統的方式經營,受到較嚴格的監管,銀行資本中傳統儲戶資本佔大部分,並擁有更忠誠的儲戶和堅實的資本基礎。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本月評述說,加拿大銀行在世界上是最可靠的,優於瑞典和盧森堡的銀行。

同時,加拿大沒有出現美國次貸危機的原因在於,房貸市場有較嚴格的規定,如貸款總額超過房價80%必須購買保險,房貸利息不享受免稅待遇等,從而提高了購房門檻。

再者,加拿大實業經濟基礎雄厚。除了是發達的工業國,還是資源出口國,並且也是農業大國。加拿大東部以製造業為主,西部以能源經濟為主,中部是兩大農業省。不僅石油紅利很多,農業也受益於近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鮮少經濟泡沫現象。

因此,到目前為止,加拿大銀行體系基本穩定,房價沒有出現大幅下跌,信貸市場也保持平穩。

可是,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一向野心勃勃,次貸危機如何形成?一位親身經歷美國次貸危機全過程的理查德‧比特納撰寫的一本書:《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也許給出了最好的回答。比特納將「次按業務」形容為毒品交易,華爾街是大毒梟,經紀人兜售毒品,為促成生意而無所不用其極,整個行業失去理性而變得瘋狂。華爾街逐漸成為一個豪賭的「戰場」。

相互信賴vs信用危機

加拿大總理哈珀曾在9月19日表示,他並不認為美國金融危機會蔓延到加拿大。他還說,加拿大銀行界有強大的實力來抵擋全球金融體系的各種麻煩。

10月2日,哈珀又指責美國金融危機及在全世界範圍內產生的餘波源於「不負責任的」政策。在發表上述言論的前一天,美國參議院通過旨在扼制此次金融危機的七千億美元一攬子華爾街救助方案。他在加拿大10月14日大選前舉行的一場電視政治辯論期間也表示,「美國金融危機損失慘重,政策是不負責任的。」

顯然,加拿大人對現任政府有足夠的信任,哈珀在大選中再次當選總理。許多分析家認為,在10月14日的加拿大選舉中,人們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擔心,幫助總理哈珀增加他的保守黨議會席位,並再次連任總理。民調顯示,在此次選舉中,經濟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投資借貸需要的是信譽,而在美國,民眾對現任政府深度失望。有專家稱,華爾街的貪婪已成為政客們競選的砝碼。在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來臨時,美國政府採取的辦法,就是往這個貪婪無底洞裡填錢,從七千億美元的計劃一出台,就有分析師指出這塊餅可能做得不夠大。

上星期,已獲政府850億貸款而得以免除破產命運的AIG,又再向紐約聯邦銀行融資378億美元;據主管機關表示,9月7日受接管的「兩房」,其財務健全度和收入展望仍持續惡化。

這些額外支出將使美國國債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的70%,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高記錄。美國債務總額,包括公眾和政府機構持有的債務,已達9.6兆美元,約國內生產毛額的68%。所以,新救援方案也已增加政府部門債務限額從10.6兆美元到超11.3兆美元。

通常,這類支出很難獲得國會通過。但觀察家表示,面臨大選,華盛頓已變得愈來愈不節制開支,為吸引選票,首長們只會增加更多昂貴的救巿項目,甚至減稅。位於華府的反赤字團體「諧和聯盟」(the Concord Coalition)的比克斯比(Robert Bixby )表示:救巿方案「已成為各種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的粉飾,也掩蓋了許多罪惡。」

加經濟依賴美國 早有危機預感

分析人士曾指出,由於加拿大經濟依賴美國甚深,對美出口占加拿大全部出口的80%,而且因美國建築業急劇衰退,提供木材原料的加拿大受影響最大。因此美國經濟發生問題,加拿大一定會受到影響。事實上,多倫多股市也一度暴跌。

不過,加拿大也在積極應對此次金融危機。加拿大財長費海提(Jim Flaherty)9月16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政府早已做了最壞打算。他說,加拿大政府早就預期有些投資銀行會遭遇更多麻煩,雷曼兄弟及美林公司的例子證明果不其然。

費海提認為,金融市場危機應該只侷限在金融市場,加拿大消費者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費海提也堅持不修定今年加拿大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一的預估。

10月8日,加拿大中央銀行曾與全球多國央行聯手,將基準利率降低了0.5個百分點,以應對日益惡化的金融危機。21日再度宣佈將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降至2.5%,達到四年多來最低水平。央行在聲明中說,降低基準利率旨在刺激經濟增長。

貪婪vs知足長樂

此外,也許是更重要的一點,加拿大各方面的「性格」與美國差異巨大,這是一個舒緩、平和、知足長樂的國度。

就在華爾街次貸暴發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時,加拿大銀行及普通人並沒有眼紅瘋狂地跟進投入,當美國房地產陷入危機、大批貸款者把跌價房交給銀行時,加拿大的房地產卻依然平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買房人都是自己住,沒有多少人是住一套買三套的投資者,也沒有幾人願意去投機冒險。

而美國人,眾所周知,儘管瘋狂工作曾給美國帶來「世紀輝煌」,但分析家稱,近年來在網絡和房地產泡沫中成長起來的美國人,缺乏道德感和責任感,人心底裡的貪婪及不顧一切的投機冒險促成了這場金融危機,也許道德回歸「生財有道」才是解決危機的關鍵所在。(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華郵:金融危機加獨善其身 哈珀得連任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  南非經濟相對穩健
韓股及經濟風險增 券商:不致蹈冰島覆轍
IMF預測明年中東經濟成長幅度趨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