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康:張銘清為什麼挨了打?

徐寧康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27日訊】張銘清挨打了。消息一經披露瞬間引起了海峽兩岸乃至全世界的強烈震動。這一事件勢必會使正處在歷史「最好」時期的兩岸交流受到一定的打擊。張銘清本人一臉無辜,幾近哽咽的說,此次遭遇將是其一生難以忘記的經歷。張銘清確實很冤,這一頓打不是單單衝他而來的,換句話說他是為某些人或者某個集團或者是某種意識形態與文化的背景背了黑鍋,當了替死鬼。

特殊的歷史原因,造就了特殊的地緣政治。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兩岸至今仍然處於敵對狀態,官方至今還沒有直接的交流,而是借助兩個民間組織(大陸的海協會和台灣的海基會)進行一些觸及兩岸切實利益,而又不得不解決的議題的協商。台灣民眾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對大陸還是心存牴觸情緒的。這是因為長時間的對抗,紛爭造成的。回顧互相稱匪的歲月,還故去不遠,台海危機的陰雲,還消散未久。因為國共內戰的原因,相當一部分台灣泛藍人士對大陸的執政黨持天生的敵對情緒。因為統獨的關係台灣具有泛綠色彩的民眾,多對大陸持牴觸情緒。在對大陸的關係對待上,台灣民眾是超過族群與政治立場紛爭而保持統一的。有一份數據證實,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願意在以大陸為主導的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談判的只佔百分之五(持以中華民國為主導的一個中國立場的民眾除外)。今年台灣開放了大陸觀光客赴台旅遊,這樣的舉動造成了台灣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據媒體報導,台南市的一位飯店業者,竟打出了「報告蔣總統,共匪登陸了」這樣言辭極端的條幅。由此可見,兩岸的交流與互信還是相當薄弱的。在此種薄弱的互信之下,就不乏對張銘清訪台持強烈反對立場的民眾。大陸與台灣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消除各自的偏見,消融歷史所帶來的裂痕,瓦解意識形態不同而造成的壁壘。這樣才能使台灣民眾接受一個「前敵人」官員的訪問。從此種層面上看,張銘清是因為兩岸的歷史紛爭所造成的對抗與誤解挨了打。

海協會只是一個半官方組織,但是即便是這樣陳雲林也是赴台大陸官方人物中,級別最高的一位。而台灣,包括執政黨的主席,副總統,首都台北市的市長,這些重量級的人物都曾經訪問過大陸。台灣泛綠陣營的民進黨早就放出話來要發動百萬民眾抗議陳雲林訪台,民進黨的煽動好像乾柴遇見了烈火,瞬間就聚攏了台灣超大規模的人氣,台灣保守勢力的民眾,正摩拳擦掌等待陳雲林的到來。由此情景可見台灣人民是心存怨氣的,而怨氣的由來多多少少是因為兩岸不對等的交流使台灣民眾擔憂其地位被矮化造成的。從此種層面上張銘清挨打,是因為兩岸當今不對等的交流所造成的,台灣民眾對兩岸不對等的交流的憂慮與牴觸在張銘清身上有著直接的表達。

張銘清赴台的目的,他是為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赴台打前站而來的。而陳雲林赴台可以說是為了大陸的統戰而來的,所以張銘清訪台也可以視為是為統戰這一目的而來的。台灣民眾歷來是很反感大陸統戰攻勢的,舉個例子:在宋慶齡逝世時,大陸曾邀請宋慶齡的親妹妹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前來大陸弔唁,但是宋美齡認為此舉是大陸的統戰措施,而斷然拒絕參加其親姐姐的葬禮。大陸至今還在國際空間上對台灣進行全力遏制:與台灣爭奪台灣邦交國,阻止台灣加入聯合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甚至不允許在國際體育活動中使用其國旗與國歌。一邊有上千枚導彈對準台灣,一邊又推動與台灣在不承認其主權與地位框架之內的談判,這樣的談判已經被台灣某些人視為與統戰香港與統戰澳門相似的統戰舉動,他們認為大陸的最終目的是借助這樣的談判打開台灣的大門,以便以自身的經濟實力滲透台灣的各個階層,以便施加更大的影響力左右台灣當局的決策,以期望在以大陸為主導的前提下進行統一。在此種層面上張銘清挨打是因為台灣民眾對大陸對台灣統戰舉動的隱憂,有相當一部分台灣人害怕台灣走上與香港類似的道路。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台灣民眾把大陸官方人物的訪台,視為了一個表達其對大陸官方對台政策不滿的抗議舞台,張銘清的訪台舉動在民眾意願層面上還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合時宜的。此次用極端方式暴力襲擊張銘清的人士是想以此來引起輿論震動,表達其自身的意願。但是不論怎麼說,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反對暴力的,因為這種暴力事件的發生會嚴重打擊剛剛萌發又步履維艱的海峽兩岸的交流與對話。大陸如果真正想消解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誤解與怨氣,只在經濟上出讓利益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政治上「解放」台灣,允許台灣參與國際事務,還需要明確台灣的主權與地位,消除台灣對大陸想「鯨吞」台灣的恐懼情緒,我想這些做法才能從根本上贏取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民眾意願的表達非常容易,民選的政府會尊重民眾的意願表達。大陸需要理解台灣政府的難處和困境,不要妄圖以台灣政府的允許交流掩蓋台灣民眾的抵制交流。因為今天台灣政府是萬不敢強硬的禁止民眾的示威行動的,因為這會關係到自身的支持率與自身的政治生命攸關。學習贏得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這是大陸當前在與台灣進行交流活動時的首要功課。

──轉自《自由聖火》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銘清事件 台學者:凸顯不滿政府傾共
張銘清事件  蔡英文:凸顯政府對中國軟弱
童文薰:從張銘清、陳雲林相關報導談起
龍瀟:張銘清為中共摔了一個政治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