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戍:倒騎驢與插秧

子戍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10月9日訊】為什麼張果老倒騎驢?至今很少有人說清楚。但至少有一點我們應該知道,中國古人是敬天信神的,境界和現代人也不同。因此神會通過一些方式傳輸給人一些神的理,並且讓人知道那是和人的理相反的。

命運曾把我拋向農村的廣闊田野,當我扛著鋤頭和農民們在一起,走在一步一趔趄的田埂上時,我才真正的想起為什麼盤中餐會「粒粒皆辛苦」。是啊,不在農村生活的人體會不到,在那片仰頭見藍天、低頭是原野的單調歲月裡,雖已無心詩情畫意,但有一首民謠(不知是幾百年前流傳下來的)卻讓我至今難忘,大意是:

手把青稞插秧田,
低頭驚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稻,
退步其實是向前。

一粒米從種子開始到碗裡的米飯,要經過從選種開始,到育秧、插秧、除草、施肥、收割、脫殼這些過程之後,再經過巧婦之手,然後才能成為碗中晶瑩熱騰的米飯。其中首數育秧、插秧最為重要。這兩個環節做不好,後面的環節都是徒勞的。

農民種稻子(插秧),雙腳站在水田里,左手攥著一把稻秧,右手從左手接過已經分好的一撮兒稻秧往水田里插,從左至右共六排(壟),就這樣一下插一撮兒、一下插一撮兒的往水田里插,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像,左手分出一撮秧苗時還要同時把夾雜在秧苗中的草剔除,一個插秧好手插好一排(六撮兒)只需兩三秒,誰又能想像到這是否是一種功能的產生呢。

且說「低頭驚見水中天」一句,當插秧彎下腰時,你會發現水中的天空竟然如此廣闊,與頭上的天空皆然不同,仰頭看天空,有一種墜落在地面的感覺,而低頭看天空,感覺自己像是旋翱在雲際中,真是別有一番心境;民謠中的第三句就更有一番含義,「六根清淨方為稻」,這「六根」從字面上講是指手中的秧苗,六棵秧苗為一撮兒,時多時少,這也要看插秧人手裡的功夫。這裡的「六根」其真正含義是指修道人的「六根」:即「眼、耳、鼻、口、意」等,秧苗中有時會混雜著稗子(稗草),它的葉子像稻葉,在把秧苗往水裡插的同時,還要把混雜在秧苗中的稗草剔除,只留下組合為一撮兒的六根稻秧,這才是真正的稻子。這裡稻的含義也是指修道的「道」。

最後一句說的是,插秧人插秧時必須是彎著腰一步步退著走,秧苗在水田里整齊的排列著、延伸著,從遠處看整個插秧的過程卻是在向前推進,插秧人退到最後(田埂處),便是插秧的(圓滿)結束。

「退步其實是向前」使人又想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同時也道出了寓意在自然中的人生哲學和人與神的不同境界。只有當你親臨其境,才能從大自然中體會出這首民謠的意境,才能從大自然中感受到上天賜予人類這天人合一的偉大造化。那麼張果老的倒騎驢和這「退步其實是向前」有沒有相聯的內涵呢?只有身置其中才可領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古今:一不共產、二不民主、三不統一的「混世魔黨」
舒榮:倒騎驢的張果老
小故事:慶祝兩會與狗打架
王赫:真誠為傳 真實為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