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改變政治 奧巴馬將成為網際互聯總統?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十日專電)當年甘迺迪當選美國總統,新媒介─電視,扮演很重要角色;歐巴馬(亦譯:奧巴馬)當選總統後,各方認為網際網路是勝選原因之一。大選後,歐巴馬的「Change.gov」互聯網站已正式啟用,做為總統當選人的辦公室,顯見他對網路天空的重視。

「哈芬登郵報」總編輯哈芬登直言,「若沒有網際網路,歐巴馬當不了總統;若沒有網路,歐巴馬也不會獲得提名」。      

「紐約時報」一篇報導,引述哈芬登在舊金山一場座談會與幾位政治顧問對話政治與Web 2.0之間的關聯性時,做了上述說明。   

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狄恩於二零零四年開創性利用網際網路,從成千上萬市井小民,募得驚人經費。歐巴馬今年更進一步運用Web 2.0的互聯機制,改變了政治支持者組織動員、與選民溝通及推動廣告、回擊攻擊者等方法。  

政治分析師說,因為網際網路的互聯特性,讓Web2.0形成的平台在過去四年有了大幅改變。也讓歐巴馬能一反傳統方式,在網路上呼叫、動員他的選民。    

另外,歐巴馬陣營在YouTube上進行免費廣告。此舉較一般電視廣告更有效果,觀看者比較不容易受到干擾。    

根據統計,選民在YouTube上觀看歐巴馬陣營的廣告時數達到一千四百五十萬個小時,若換算成電視廣告時段需花費四千七百萬美元。      

當然網際網路也徹底改變選民的查證方式。就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亦譯:麥凱恩)的副手培林(亦譯:佩林)遭遇批評為例,選民從網路上很容易進行辯論真偽,若發生在四年前,當事人勢必得一再重覆對選民澄清說明。     

哈芬登也說,網際網路讓民眾可以重覆聽候選人面對攻擊時的說法。例如面對黑人牧師賴特的煽動言詞,統計顯示,六百七十萬選民透過YouTube觀看歐巴馬長達三十七分鐘的反應。    

另一方面,社交網站Facebook的大量運用,也強化了候選人與選民對彼此關心事務的連結關係。

哈芬登認為,網際網路需要的是真實,電視很大一部分卻是假的。然而,真實卻是政客以前很少注意到的事。    

一位政治評論家預期,一個即時與選民互聯的機制,將改變美國總統的治理模式。    

在外界建議歐巴馬使用名為「MyWhiteHouse.gov」網站對外溝通後,歐巴馬在當選後,已正式啟動「Change.gov」互聯網站,做為他政權移交階段與民眾的溝通平台。      

政治評論家說,就像甘迺迪是「電視總統」,歐巴馬恐怕會是第一個「網路互聯總統」。

相關新聞
歷史時刻 奧巴馬將首度造訪白宮總統辦公室
共同社:傳峰田等人可能出任美駐日大使
奧巴馬上任後  維安措施全球最嚴密
奧巴馬今見布什 討論政權交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