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樹一幟 08’寶馬X6 35i

人氣 347

【大紀元11月12日訊】純種與混種(Crossover,又稱越界車)汽車之爭漸趨白熱化,歐日車廠也紛紛推出混種汽車,以滿足顧客得一想二的慾望。以SUV混合跑車為賣點,Mazda的CX-7雖比X6早推出市場,但BMW的X6走得更前,務求脫離SUV行列,別樹一幟。


車後窗角度傾斜。(攝影:李奧/大紀元)


開創SAC

首先,寶馬拒用SUV的名字已有前科,硬把X5定位為SAV(Sport Activity Vehicle),而寶馬這次為X6另創新系列SAC(Sport Activity Couple),從名字己告之天下,此車是多用途車跟Couple的混合體,上半身線條與一般 Coupe無異,而下半身的粗獷則跟同門X5不相伯仲,從此可見寶馬的野心是創造一輛既可跑又可越野的城市坐駕。

4人同坐4驅車
沿用著同廠X5的底盤,X6這一輛Coupe有著非一般的高頭大馬身形,車身長度為192.1英吋,寬為78.1英吋,亦由於X6尺寸巨大,無論遠近看也會感受到它的霸氣。


(攝影:李奧/大紀元)

但也不要被其巨大身驅而誤認為X6跟X5一樣是可坐入7人,相反,X6只有4座位,後排中間位置設置為杯座及小桌面,並且不設中間安全帶,所以最多只可坐入4人。前排座椅為仿桶椅設計,除了一般的前後、高低、背塾角度調校外,還有座塾伸縮、背塾上下半部角度調校及不同的氣塾,每當啟動汽車時,背塾左右翼內的氣塾便會自動膨漲,把筆者緊緊包裹,關掉引擎時又會自動鬆綁,令駕駛者容易「脫身」。


後座中間設有杯座。(攝影:李奧/大紀元)

後排座椅沒有前排的貼身舒服,但由於後座只有兩座位,腳部空間也非常足夠,只是X6的車後玻璃窗的角度傾斜,令人擔心有碰頭之危。


(攝影:李奧/大紀元)


(攝影:李奧/大紀元)

275、315與300
首先,究竟275和315 這兩組數字與X6有何關係?車長?不是!是X6使用的輪胎為315/40R20及275/40R20,實際的是前輪寬度為10.8英吋,後輪胎則為12.4英吋,可媲美超級跑車的輪胎,而一般的Corolla使用的只是195/65R15 ,寬度少於它的三分之二,無可置疑它的「咬地」能力是超強。


3公升渦輪增壓引擎。(攝影:李奧/大紀元)

安裝在X6 xDrive 35i版本內的是3公升渦輪增壓引擎,跟之前測試的135i及335xi的一樣,最大馬力與扭力同樣達300,馬力是300匹,而扭力為300磅/呎,但由於車重關係,加速力明顯不及前兩者,官方0-100加速是6.9秒,也比前兩者慢上一秒多。雖然如此,但比起一眾豪華SUV,X6也算是相當優勝。 

I與X兩大支柱
然而,缺乏爆炸加速力的X6,在操縱上為它挽回了面子,無論在街角彎、高速公路上急速轉線,都能在極為穩定狀態下完成,這全賴寶馬的xDrive全輪驅動系統,採用全球首創的動態性能操控(Dynamic Performance Control),可根據狀況在瞬間將動力分配在任何一個車輪上,確保行車敏捷性。其電腦控制系統與全新的後輪驅動差速器,會在高速或低速狀態下將扭力適當輸送給左右後輪,提高X6在轉彎時的穩定性。


iDrive按鈕操控方便。(攝影:李奧/大紀元)

而iDrive多功能操控系統,盡在一個iDrive按鈕上,上推是「通訊」,可控制藍芽電話系統等;下推是「娛樂」以控制音響系統,往右是「汽車資訊」,往左則是「氣候」可操控汽車溫度、風量等,左右旋轉則可選擇不同參數,向下壓是確定,十分方便,缺點則是駕駛者需分神看螢幕操作。

在數天的試駕裡,行走了約二百多公里,雖然對於X6的表現相當滿意,但人總需向前看,筆者極為期盼測試擁有400匹的X6 xDrive 50i版本。

試車地點: 溫哥華


08年BMW X6 xDrive 35i。(攝影:李奧/大紀元)


以兩大圓組成的儀表板,設計平凡。(攝影:李奧/大紀元)


變速桿手感極佳。(攝影:李奧/大紀元)


(攝影:李奧/大紀元)


(攝影:李奧/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名車共賞 – 2009年式BMW 750i
我的寶馬男人(一)
我的寶馬男人(二)
我的寶馬男人(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