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富豪:運動鞋大王耐特(下)

陳眾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3日訊】商場上的弱肉強食的激烈競爭,並沒有使鮑爾曼改變初衷。他把經營權交給耐特主持,自己則繼續潛心於研究運動鞋式樣的改進和質量的提高。鮑爾曼發了財仍不忘本,過了兩年,他乾脆離開公司繼續幹他的老本行——當教練去了。從此,耐克公司就由菲爾‧耐特獨自一人擔當了。
  
70年代末80年代初,體育運動變成了時髦風尚,儘管並非人人都從事體育運動。電視屏幕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介紹包裝精美、不用熨燙的運動服和式樣新穎的運動鞋,以及幾乎天天都有的體育比賽實況轉播,使任何人都無法抵擋體育運動的誘惑,即使從來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也為之怦然心動。體育運動的魅力、活力、意志力和勝利的喜悅,促使人人都去穿運動鞋和運動服。於是,人們開始將美國黑人流行藝術引用到運動衣和運動鞋上,使之成為時髦的標誌。
  
耐特敏銳地注意到體育用品市場上這一重大變化。他一方面堅持初創時的信念,堅持辦體育用品公司,而不辦時裝公司,另一方面又採取了產品多樣化策略,除生產運動鞋外,還推出了童鞋、非運動休閒用鞋、旅遊鞋、工作鞋和運動服裝。由於這一舉措,耐克公司的銷售額當年就猛增50%,純利幾乎翻了一番。
  
耐特巧妙地迎合了美國人的流行藝術意識,在做廣告上尤為注意這一點。廣告既強調體育運動,又具有強烈的煽動性,起著流行時尚的導向作用。耐克公司加強了與體育界頗具影響力的運動員的合作,但所選人物均屬備受廣大青少年崇拜的「好鬥型」選手。例如網球明星麥肯羅,人們老是看到他在網球場上大發脾氣,與權威們爭吵。還有網球名將阿加西,他留鬍子,長發蓬亂,將牛仔褲剪短當網球褲,而這種牛仔網球褲也就成了耐克公司的特色產品。黑人籃球明星喬丹,他是美國青少年心目中的榜樣與英雄,由他參與設計生產的航空喬丹運動鞋,成了耐克公司最暢銷的產品。

有了這些大牌體育明星做活廣告,耐克運動鞋已不再僅僅是運動鞋,而成了偶像和社會地位的象徵物。闊氣昂貴的運動鞋成了追求時髦的美國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耐克公司的產品就像其他流行藝術一樣迅即在全美國走俏。耐克鞋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湧現。為趕時髦,不少人甚至不惜驅車50英里去買耐克鞋。在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上,耐克鞋出盡風頭,不少體育名將借助它贏得了金牌,這與4年前形成鮮明的對照。
  
以老大自居的阿迪達斯公司對這股體育用品市場上的時髦風開始似乎還無動於衷,直到1980年被耐克公司迎頭趕上才慌了手足。商店中,標有三條槓標誌的阿迪達斯老式的運動鞋和運動衣褲堆積如山,無人問津。而阿迪達斯全力推崇的網球明星埃德博格和格拉夫,其品性過於慢條斯理、規規矩矩,不能體現青少年體育愛好者的叛逆意志,產生不了廣告效果,又怎麼能起到促銷的作用呢?
  
阿迪達斯公司在耐克公司凌歷的攻勢面前節節敗退,終於從80年代起喪失了自己在體育運動用品幣場稱霸數十年的主宰地位。
  
作為耐克公司最高負責人的耐特.並不因在美國本土上的勝利而滿足,他決定發動一場全球性的促銷攻勢,使該公司的海外銷貨比率大大提高。美國、西歐和日本是世界上三大運動鞋市場,耐特試圖挾其在美國取勝的餘威,與競爭對手角逐於西歐和日本兩大戰場,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的領先地位。
  
然而,進軍海外市場並非一件易事,可謂障礙重重。首先,當時整個西方世界經濟不景氣,生產下降,原料價格劇跌,失業浪潮衝擊著每一個工業部門。曠日持久的經濟衰退,使西歐、北美、日本之間的貿易戰愈演愈烈。在這種世界經濟背景下擴展海外市場,自然是舉步維艱。例如.要日本減少或降低關稅就很難做到。換句話說,任何產品也不可能暢通無阻地長驅直入日本市場。日本傳統風俗習慣意識比較強烈,成為外國貨打入的無形障礙,同時由於國際貿易間的競爭,日本市場的排外性就更強烈。這種情形在西歐各國中似乎少一點,但貿易保護主義在法國等西歐國家正日益盛行,限制外貿進口的措施也有增無減。
  
此外,耐克公司在海外市場上遇到的競爭對手也更為強大。除了阿迪達斯外.還有在美國運動鞋廠商中排名第二的普馬公司,以及新布蘭斯、康伏西和小馬等國際著名公司。這些公司早就跨出國門,在海外市場的佔有率比耐克要大得多。他們決不允許自己在海外市場的地位受到耐克的衝擊。阿迪達斯的一名海外銷售經理就公開聲稱:「耐克公司必須明白,它在美國取勝的那一套推銷策略在西歐市場是絕對行不通的。」但是,他未免太低估耐克了。耐克自有一套辦法。它針對西歐即將出現的跑步熱,集中力量打開西歐的高性能跑步鞋市場,取得了極好的效果。為加強在歐洲的推銷能力,耐克公司還在英國和奧地刊設立了配銷站,同時利用它在愛爾蘭的裝配工廠,就近供貨給歐洲大陸市場,避開了經濟共同體的高關稅壁壘。
  
在日本,耐克公司針對該國門戶不易打開、傳統風俗不易改變,但體育潮流追隨美國且比西歐迅捷的特點,與日方建立了聯營公司。1981年10 月,耐克公司與日本第六大公司岩井公司合資建成耐剋日本公司,股權各半,共同生產和銷售運動鞋。就這樣,耐克公司產品迅速地打入日本低價運動鞋市場。與此同時,耐克高價運動鞋也通過這家合資公司進入了日本市場。
  
隨著耐克公司在海外銷售額的增加,它又把生產運動鞋的工廠從日本遷到韓國和台港,因為那兒的勞動力相對低廉,借此又向這些地區推出中等價格的跑步鞋。不久,耐克牌運動鞋也打入了中國的鞋類市場。
  
耐克公司發動的全球性銷售攻勢連連告捷,海外市場所佔份額大大提高。耐克取得的這一連串成功,就連把它視為仇敵的競爭對手也不得不大加讚揚。新布蘭斯公司營業部的副總裁瓦爾特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的每一件事都做得很漂亮!」
  
迎合時代的潮流,駕馭流行的趨勢,富於創新的設計,以及高超靈活的推銷技巧,是菲爾‧耐特製勝的法寶。時至今日,耐克體育用品公司依舊牢牢地佔據著運動鞋市場的霸主地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希爾頓雖然曾在「家庭式旅館」中做過招攬顧客的小職員,但真正悟出經營旅館業務的一些原則,並逐步迷上這一行業,卻是在他當上莫布利旅館的老闆之後。
  • 他又開始四處奔波,從一個城市跑到另一個城市,能借的錢都借了,運氣仍然不佳。1931年成為他一生中最悲慘的一個年份。後來他曾這樣描述:「也許高山搖搖欲墜,但我依然滿懷希望潤為這是美國,我不願放棄自己的夢想。」希爾頓迫不得已,只得拿幾家希爾頓飯店作為抵押,以充債款。至此,希爾頓幾乎空無一物,家人和同僚們的安身之處也操在他人手中。
  • 克羅克成功的另一個秘訣,是他經營有方,創造性地提出了經營麥當勞速食店的3項標準:“Q.S.C”,即Quality,Service,Cleanness,意思是“品質上乘,服務周到,地方清潔”。這成了麥當勞區別於其他速食業的標誌之一。
  • 【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紐約二十一日法新電)美國億萬投資富豪科克林今天宣布,他已出售福特汽車公司股票,而且準備賣掉所有持股,對虧損累累的福特汽車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香港3大富豪身價更是大幅縮水千億港幣以上。

    從9月14日到10月7日期間,三大香港富豪李嘉誠損失1843億港幣、郭氏兄弟縮水805億港幣,至於李兆基則損失486億港幣。此外,新世界發展股價也急跌35.3%,讓屬於新世界系的鄭裕彤身家也縮水345億港元,而信和置業高達36.7%的跌幅,也讓信置系掌舵人黃志祥,帳面身家在不到一個月內減少198億港元。至於大陸富翁在港股方面的損失,國美電器因為股價急挫50.6%,拖累到大股東黃光裕和張茵帳面損失高達243億以及71億港元。

  • 在日本,被譽為「摩托之父」的本田宗一郎,原先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他在複雜的環境中,慘淡經營,花費畢生精力,創建出世界一流的企業;隨後又毫不吝惜地把它交給與自己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年輕人,自己過起恬淡的生活。下面所說的,就是本田宗一郎的故事。
  • 快要午休的時候,店舖的房子晃得人也站不住。大夥急忙往外跑,外面到處都燒起來了,一片火海。宗一郎急忙跑回店裡,想把電話機卸下搬走。他聽說這玩藝非常貴重。但是,指揮避難的主人叫起來了:「只把電話機搬出去頂屁用,不如快把汽車開出去。會開車的都去開車!把它開到安全的地方去!」
      
  • 老闆宗一郎非常嚴厲,發現幹活偷懶的人,拳頭就會無情地飛過去,有時甚至抄起身邊的扳手砸過去。當時工廠裡有兩間廁所,老闆臉一變,大夥就躲進廁所去,廁所一時被擠得滿滿的。然而,宗一郎不光對別人,對自己也同樣嚴厲。
  • (大紀元記者蘇雲編譯報導) 澳洲富豪詹姆斯‧派克(James Packer)27日對外宣佈他本人和助手亞力山大(John Alexander)、安德生(Chris Anderson)、達爾格雷甚(Martin Dalgleish)從「多元化媒體公司」PBL董事會辭職。這個簡短的聲明割斷了與其已故父親老派克創立了52年媒體王國的聯繫,並把曾經具有非凡影響力的九號電視台和ACP雜誌交給金融界的策劃者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