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中共敘利亞地緣政治學

陳邁克編譯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12月12日訊】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在十月二十三日出版的半月刊《中國簡報》(China Brief)中,發表了尚貝里斯(Chris Zambelis)的文章〈中共與敘利亞關係的地緣政治學〉(The Geopolitics of Sino-Syrian Relations),文中陳述中共與敘利亞發展外交關係的歷史背景與其背後的動機,而敘利亞的複雜地緣政治將對中共外交構成一連串的挑戰。

中敘關係背後的動機

中共致力於擴展在中東的影響力,其背後的動機係對能源的需求。中國是世界上需求增加最快的石油消耗國,也是第三大石油淨進口國。在可預見的未來,能源將持續成為影響中共制定中東政策的最重要因素。

然而,中共對於中東策略性思考的決定因素,超越了能源與市場需求。中共熱衷於將觸角延伸至中東,它在該地區的地位不及美、蘇這兩個冷戰時期的競爭對手。在冷戰時期的大部份時間裏,中共將中東視為展示其革命實力的大好機會。


敘利亞地圖。(網絡圖片)

在八十年代後期和九十年代初期,中共出售中程導彈系統和相關科技給敘利亞與其他中東國家,其主要原因是為了替中共軍隊籌措軍費。此一具爭議性的舉動,代表中共首次大舉介入中東事務,它可能改變該地區的均勢。

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共在拉攏敘利亞的優先順序和行為上,有了顯著的改變。中國經濟成長使中共減少對出售武器的依賴,特別是當此舉會威脅中共在國際社會的政治與外交地位時,有別於經濟上的需求,中共現在得以基於強化其地緣政治目標的立場出售軍火。


中國是世界上需求增加最快的石油消耗國,也是第三大石油淨進口國。圖為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六日,北京一加油站,汽車排隊加油。(AFP)

中共試圖與敘利亞等主要的中東產油國家建立親密和多方面的關係,反映出其對於該地區的外交政策日趨複雜,也顯示出其目的超越石油和市場──特別是在與敘利亞的關係上。


二零零四年,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訪問北京,這是敘利亞領導人自從中敘兩國於一九五六年建立外交關係後首次訪問中國。(AFP)

商業交流日趨頻繁

二零零四年,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訪問北京,這是敘利亞領導人自從中敘兩國於一九五六年建立外交關係後首次訪問中國。此後,中敘之間的高層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特別是商業部門之間。

如同在其他地區的投資模式,中共石油巨人近幾年來已經在敘利亞投資了幾億美元,協助該國更新老舊的油氣設施,並與當地石油公司合作開發天然氣和煉製石油。中共在敘利亞的投資同時涉足電力、建築、電信、農業、運輸和觀光產業。

中共是敘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儘管敘利亞歡迎中共投資,但是敘方逐漸增長的貿易赤字,已經使某些敘利亞人憎恨越來越多的「中國製品」,特別是當相對便宜的中國貨在當地市場排擠敘利亞製的相同商品時。

中共將敘利亞定為公民旅遊目的國,此舉受到該國的歡迎。觀光收入是缺乏現金的敘利亞的重要資源。中國遊客持續前往敘利亞觀光,可以協助平衡該國貿易赤字,並被視為中方對敘方友好的象徵。


中國遊客持續前往敘利亞觀光可以協助平衡該國貿易赤字,並被視為中方對敘方友好的象徵。圖為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一日,一位當地婦女介紹一座建於公元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的古教堂的壁畫。(AFP)

中共外交試驗場地

儘管中共急切地在敘利亞和更多中東地區露臉,但是它小心翼翼地不表演過火,因為該地區仍在美國的勢力範圍內。中共在追求投資機會和開拓市場上十分積極,但它較不願採行可能增強其與美國之間的緊張狀態之行動。

因為敘利亞和美國的關係緊張,所以中共和敘利亞的關係引發許多爭議。美國可能將中敘關係的加強,視為檢視其在中東影響力的一種舉動,因而促使美國在亞洲或其他地區做出回應。

蘇聯的解體與隨後其對敘利亞軍援和金援的中止,促使敘利亞急切地尋求與中共結盟。事實上,敘利亞將中共視為抵禦美國對該國施壓的堡壘,尤其是在該國與恐怖主義掛鉤、核武擴散等相關議題上。

同樣地,敘利亞也支持中共用以在外交上孤立台灣的「一中」政策。台灣消耗的石油中有百分之八十來自中東,中共投資的誘惑與其建立親密關係的前景,遠大於敘利亞或其他中東國家承認台灣所能得到的利益。

敘利亞的觀點

雖然中共曾經出售武器和移轉敏感軍事科技給敘利亞,但沒有跡象顯示,它計畫提供敘利亞得以改變未來區域均勢的先進武器平臺。在考量移轉主要武器給敘利亞上,中共似乎採行慎重的方式。敘利亞正積極求助於俄羅斯此一潛在夥伴,以發揮類似蘇聯在冷戰時期扮演的角色,特別是在防禦合作的領域上。

至少,敘利亞希望中共有一天能運用其聯合國安理會永久會員的身份,在未來的以敘和平會談上,扮演較具建設性的角色。敘利亞願意利用其與中共與日俱增的關係,改善其與美國的關係,它也希望更親密的中敘關係,能誘使俄羅斯與敘利亞建立較友好的關係。

總之,中敘關係看起來在未來幾年會獲得進一步發展。然而,正當中共在敘利亞的利益增加之時,敘利亞的持續孤立與其複雜的地緣政治,將對中共外交構成一連串的挑戰。◇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98期【西方看中國】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外電評論:中共輸出軍火 進行代理戰爭
外電評論:香港的小螢幕戰爭
外電評論:中國經濟走下坡 榮景不再?
外電評論:「多金」獨裁主義捲土重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