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油價大跌引發俄羅斯社會動盪

Andrew Osborn Alan Cullison

標籤:

【大紀元12月22日訊】隨著石油業萎縮、失業加劇,受石油業帶動起來的俄羅斯經濟奇跡走向土崩瓦解。俄羅斯爆發的第一波社會動盪迫使克里姆林宮急忙尋找應對辦法。

雖然歐佩克本周決定大幅減產,但油價仍在下跌,導致俄羅斯主要經濟支柱--石油出口業的收入前景眼下變得更加黯淡。由於擔心全球需求下滑,油價現在已觸及四年半低點,紐約市場原油收於每桶36.22美元,下跌3.84美元。這可能意味著俄羅斯將面臨困境,該國2009年預算計劃很大程度上是在高油價基礎上制定的,現狀意味著它將不得不削減開支。

油價下跌正在削弱克里姆林宮補充其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能力,而現在正是它最需要這些儲備的時候。雖然該國的儲備規模僅次於中國和日本在世界排第三位,但它已拿出了數百億美元用來提振下滑的盧布、防止公眾恐慌。

俄羅斯央行週四聽任盧布以更快速度下滑,這是盧布在四個交易日裡第三天小幅貶值。自8月份觸及歷史高點以來,盧布兌政府制定的美元-歐元一籃子貨幣的跌幅已超過11%。

俄羅斯總理普京(Vladimir Putin)週四描述了一幅黯淡的經濟前景。他說,自10月份以來,已有超過7,500家公司告知政府他們需要裁員,有207,000名工人已被削減了工作時間。普京稱,這些信號令人擔心。

普京還說,政府已擬定了一份或許需要救助的最重要企業的名單。救助計劃將涉及至少1,500家公司;此前,克里姆林宮已承諾拿出2,000億美元支持經濟。經濟部副部長克列帕奇(Andrei Klepach)週四說,到明年年中之前,經濟不會恢復增長。

克里姆林宮曾試圖在官方媒體上淡化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不過,普遍的不滿情緒正在升溫。

上周,位於遠東地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有數千名憤怒的居民走上街頭阻斷交通,抗議政府計劃對二手外國汽車提高關稅,而這類商品是這個貧困地區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加裡寧格勒也有過類似抗議活動,符拉迪沃斯托克還計劃週日舉行進一步的示威活動。

在西伯利亞的巴爾瑙爾(Barnaul),今年秋季也爆發了公眾抗議活動,數千名失去公交車票優惠資格的退休人員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

政府的回應充分顯示了克里姆林宮對金融危機的日益擔憂。在數天的緊張局面之後,退休人員重新拿到了優惠車票,警察逮捕了參與示威活動的年輕抗議者,而官方媒體基本沒有報導此事。

局勢進一步動盪的前景有可能給普京打造的這個專制制度帶來迄今為止最大的挑戰。它也給克里姆林宮提出了一個艱難的選擇:是打擊異見人士,還是安撫抗議者、給人們提供一些釋放壓力的出口。眼下,克里姆林宮決定同時採用兩種方式。但隨著財政儲備日漸薄弱,政府的選擇可能會越來越有限。

克里姆林宮經濟顧問Yevgeny Gontmakher說,他們對此害怕得不得了。他們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處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低油價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兩任政府的垮臺。在俄羅斯,社會不滿通常首先發軔於偏遠地區,在那裡,克里姆林宮的控制力相對薄弱。

俄羅斯剛剛開始感受到經濟下滑的影響,經濟學家預計,這輪下跌有可能在未來數月讓俄羅斯經濟從近8%的漲幅下滑到接近衰退的地步。由於被拖欠工資,位於烏拉爾山區葉卡特林堡(Yekaterinburg)一處建築工地上的外來工人舉行了罷工。近年來,由於人們普遍對政治淡漠、且擔心政府打壓,這類活動非常罕見。

11月份,隨著油價下跌和工業生產下滑打擊經濟,俄羅斯首次出現月度預算赤字。與此同時,標普(Standard & Poor’s) 10年來首次下調了俄羅斯的主權債券評級。

公眾的恐慌情緒是克里姆林宮最大的憂慮之一。曾在1992年出任俄羅斯總理的蓋達爾(Yegor Gaidar)說,我曾經親眼見到油價暴跌能讓情況變得多糟糕,這是很危險的,但沒有執掌核武器國家的人是不能完全瞭解這一點的。

普京的政黨要求議員們匯報他們所屬地區的失業情況,並著手制定一項法案,可能要求僱主在發生可能引起裁員或減薪的問題時必須向政府給出預警。

近來,克里姆林宮方面開始公開討論金融危機的問題。此前國有電視台很少提及這一點。負責監督媒體的俄政府智囊團成員表示,官員告訴記者們不要使用「危機」 這個詞。莫斯科日報《Vedomosti》的編輯奧賽汀斯卡亞(Elizaveta Osetinskaya)說,上個月監管機構嚴厲懲罰了這家報紙,因為它刊登了一篇探討發生社會騷亂可能性的文章。

克里姆林宮指責西方以及本國主張經濟自由的人士用這場危機來煽動人們的不滿情緒。不久前,在一場有兩大國有電視台轉播的選民問答活動中,普京將俄羅斯的問題歸罪到了美國的金融和經濟管理部門頭上。普京說是美國人「感染」了全球經濟。

與此同時,普京黨內議員將矛頭指向了主張自由經濟的財長阿列克謝-庫德林(Alexei Kudrin),指責財政部過快消耗了大量外匯儲備應對經濟危機。庫德林則辯解道」外儲的使用是「精準的」。

莫斯科以南2000英里的西伯利亞工業中心Barnaul是俄羅斯最晚從油價大漲中受惠的地區之一,而今秋它卻率先感受了危機之苦。

隨著信貸危機侵襲俄羅斯經濟,現金及信任的匱乏致使供應鏈發生了斷裂,Barnaul生產柴油機、重型機械以及輪胎的工廠已經拿不到什麼訂單了。

工人們說,三個月前,有幾家工廠減了薪水,並讓工人回家,等形勢好轉了再回來。政府數據顯示當地1000多名工人可能處於裁員過程中,反對派議員則表示還有數百人可能失去工作。

10月下旬,當地政府取消對當地20多萬養老金領取者的交通車票補貼時,政府既沒有事先警告也沒做解釋。當這一俄羅斯社會最貧困人群發現出行補貼被砍掉了以後,他們都非常恐慌。

10月26日,大約1500人在地區政府辦公樓前集會抗議。當時在場的人說,這些老人將城裡的主幹道列寧大道(Lenin Avenue)封賭了三個小時,後來當地一位官員邀請了幾位組織者進去詳談、並承諾恢復補貼後人們才散去了。

不過,示威者第二天又回來了。他們這次雖然只來了幾百人,但要求克里姆林宮派來的執政官員卡爾林(Alexander Karlin)辭職。

在第三次抗議中,2000人再次封鎖了列寧大道,因為當地官員正在討論取消這一福利措施。一些示威者試圖衝擊政府大樓,但警察劃線將他們攔住了。卡爾林試圖平息示威人群的怒氣,但被迫退下陣來。

最終政府決定養老金領取者仍可以在這方面得到照顧,同時引入了一個新的系統,讓他們可以在買折扣票或免費乘車之間選擇。

當地議會及政府發言人表示,之所以出現此類事件是因為這裡面存在誤會,而且政府未能對福利調整進行詳盡解釋。

Barnaul一位親克里姆林宮的議員表示,在這些養老金領取者確認政府認可了他們的需求之後,當地的抗議活動漸漸結束了。

但是政治上的反對人士則相信,像Barnaul這樣的邊遠城鎮是克里姆林宮施政的阿喀琉斯之腫。Barnaul左翼活動家波爾達科夫(Vitaly Boldakov)指出,政府只能控制得住莫斯科周邊地區,但政府在其他地區的控制是失敗的。

--原載:《華爾街日報》,2008-12-19(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俄央行:2008年全國資本淨流出恐達千億美元
俄即將增加部署白楊-M彈道飛彈 射程1萬公里
莫斯科露天市場爆炸 5人受傷 
前蘇聯垮臺後俄軍艦首次訪問古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