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幫助兒童克服分離焦慮

font print 人氣: 7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慈萱編譯報導) 分離焦慮會發生在嬰幼兒時期,或是兒童期需要上學的時候,有些人甚至延續到成人期,影響人際互動與生活適應。幼兒分離焦慮的行為表現,以黏人最常見。一定要媽媽的陪伴,跟在媽媽身邊,或是媽媽必須在視線之內,否則就會感到強烈不安,哭鬧地非常嚴重。有些孩子會透過拒絕參與某些活動來表現分離焦慮,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會有生理反應或身體抱怨。

分離焦慮對孩子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情緒,因為他們熟悉的照顧者即將離開,而由新的照顧者來照顧他們,幫助他們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挑個讓他們感到熟悉的環境。

父母如何幫助兒童克服分離焦慮呢?

假設你處於一個新的環境中,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經驗,例如在公眾場合演講或是第一次飛行,作為成人儘管有恐懼,我們都能夠適應劇烈的變化,我們也要試著相信兒童的適應能力。

初次上幼稚園的小孩通常會有分離焦慮,大部分的導師會讓小孩分心,以消除孩子的焦慮,並且讓孩子專注在其他事物上。而家長也應該協助小孩適應新的人事物,並且使他們相信他們是安全的,放學後你們又將重聚,當父母釋放善意的情緒時,無形中也釋放了兒童焦慮的情緒。

當兒童焦慮的情緒持續存在時,可能代表兒童還太年輕,一般來說,3歲前的小孩應由熟悉的照顧者看護較好。給予時間,讓他們逐步習慣新的環境,對雙方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樂趣。

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1.展現對於新的人事物的熱情!
2.對於進入生活圈的陌生人表現出友善。
3.當孩子與他人共同工作或活動表現良好時,給予獎勵。

相信孩子對於分離焦慮的適應力是很快的,或許初期不太順利,但是適應後,他們會在新環境中如同在家一般自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兒童時期是骨骼生長的重要時期。在兒童時期,一些舊的骨骼會不斷的被新的骨骼取代。骨骼的成長約在十八至二十歲時會達到顛峰骨量的90%。因此,兒童及青少年是骨骼保健的黃金時期。專家表示:在這段期間,均衡的鈣質、運動及陽光是養成健全骨骼不可獲缺的三大要素。
  • 兒女不肯做額外的(安親班指定的或您認為必須補充的)作業,千萬別強迫他,樂觀面對!也許您對他的期望過高了,也許您高估了他的忍受力和耐性,或是您忘了他還是個孩子,還是需要戲耍與玩樂。別把她跟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別把她弄得整天焦頭爛額,把個求學階段搞得緊張兮兮。
  • 【大紀元12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顧恆湛台北三十日電)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歲末感恩與祝福茶會,除了邀請幾名接受資助小朋友表演才藝,也請小朋友許下新年新希望;文文說,希望兒童節能夠放假一天,讓兒童真的有一個專屬的日子。阿達則希望「大人能多瞭解我們的心理」,「不要再打我們了」。
  • (大紀元記者秦川渥本鎮報導)「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於2月9日晚假藝協場地舉行過年聚餐。三十多家﹐一百五十多口人歡聚一堂﹐在豐盛的餐會後﹐孩子用中文講吉祥話祝福感謝父母。
  • 亞洲國家育嬰的觀念有些缺點,例如:建立父母一套正確的營養觀念,出生後最初六個月完全以母乳餵食,不宜事先咀嚼食物後餵給嬰兒,因為有可能感染了愛滋病毒(HIV),如果餵食者的牙床出血,與食物混在一起就可能進入嬰兒的血液系統。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