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泉:從「民主牆」、「民辦刊」到「民主網」

——談中共信息封鎖的最終破產

郭泉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月4日訊】上世紀70年代後期的「民主牆」時代,大家夜裡在家用毛筆憤筆激書,一清早貼到牆上等著大家來看。天濛濛亮,來閱讀大字報的人群就越集越多,大家興奮地捧著小本本抄錄。第一批大字報還沒有抄完,第二批大字報就覆蓋了第一批了。有的時候,一個早上,牆上覆蓋了好幾層大字報。

1976年12月,北京嚴寒徹骨。但仍有上千人繼續書寫大字報,成千上萬的人冒著零下氣溫看這些大字報。大多數看大字報的人是年輕人或者是中年黨員,他們想從中得到國家變化的消息。

開始的時候,大字報的主要內容是表示對已故周總理的崇敬與懷念和對周恩來提出的現代化思維的支持,接著便開始呼籲鄧小平復出。例如「我們要求華主席給鄧小平同志一個工作」、「召回鄧小平」之類的標語比比皆是,大字報遍佈全城的大街小巷、工廠和大學。

1977 年1月初,李盛平、嚴江征、鄭曉龍、李冬民等人最先在長安街和天安門廣場貼出要求為天安門事件和鄧小平平反的大標語和大字報,中旬,陳子明在天安門廣場的木板牆上貼出《四五運動親歷記》長篇小字報。後來他們把大字報的揭露批判矛頭直指仍在台上的北京市革委會主任吳德和公安局長劉傳新。1978年11月16 日呂林以真名和聯繫地址貼出《致宗福先和於光聲<於無聲處>劇組公開信》,使得民主牆運動進入高潮。深夜匿名貼大字報的作者們得以取得聯繫,開始結社。

幾天後,中共政權為「天安門事件」平反。11月26日,鄧小平接見日本社會黨委員長佐佐木良時說:「寫大字報是正常現象,是我國形勢穩定的一種表現……我們沒有權利否定或批判群眾,發揚民主,寫大字報,群眾有氣讓他們出。」12月,鄧小平在中法貿易協定簽字儀式上又說:「大字報運動會繼續,因為那是件好事。」鄧小平接見一個外國記者團時,還公開點到「西單民主牆」,他說:「你們要瞭解中國的民主嗎?你們到西單去,那裏有一個民主牆。」鄧小平的這些肯定,掀起更高的政治參與熱潮,北京發生了兩萬人的政治集會,上海政治集會規模最多時達到15萬。

被鄧小平接見的外國記者結束了和鄧的訪談,隨即來到西單民主牆,他們是把鄧小平上述話講給人群最外一層,站在自行車上的人聽的,就由這層人牆一層一層向裡傳遞,一直傳到最裡層,頓時一片歡呼,隨後自發組織起遊行,外國記者也參加了,經過天安門廣場,到達正義路。當時集會群眾強烈要求肅清極左路線流毒,大力推進民主改革,隨後自髮結社和民辦刊物大量湧現,最多時全國有六十多份。

於是,「民主牆」運動轉成了「民辦刊物」運動。影響最大的有任畹町先生最早建立的人權組織——中國人權同盟,這一組織發表了任畹町先生起草的著名的《中國人權宣言》,中國人權同盟主辦了著名的民辦刊物《中國人權》;魏京生主辦的提出中國民主化是「第五個現代化」和反對「鄧小平獨裁」而聞名的《探索》;第一個張貼到西單民主牆上的民刊徐文立、劉青、呂樸的《四五論壇》;還有善洪、胡平的《沃土》;周眉英的《今天》和四五英雄為主體的《北京之春》。《北京之春》有選擇地支持改革派發表《破除「現代迷信」的勇士——胡耀邦》,揭批凡是派,與中共理論務虛會議上的黨內民主派內呼外應。

「民主牆」運動和「民辦刊物」運動的最直接受益者是鄧小平。但是,當鄧小平坐穩了江山後,其專制獨裁的本來面目就徹底暴露出來了。198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9號文件下發,該文件稱:「處理非法組織和非法刊物的總方針是:決不允許其以任何方式活動……在單位之間、部門之間、地區之間串聯,在組織上、行動上實現任何形式的聯合。」

這意味中共體制外的民運團體無法繼續生存。新的民主運動只能在體制邊緣地帶孕育和產生。隨後,上述所有為鄧小平復出呼籲的「民主牆」運動、「民辦刊物」運動中湧現出來的民主人士全部入獄,受到殘酷迫害。

「民主牆」運動、「民辦刊物」運動之後,隨著網絡這一新的傳播工具的濫觴,民主人士立即掌握了這一全新的戰鬥武器,「民主網」運動開始了。

網絡作為當代最優秀的傳播武器,已經讓奉行專制獨裁主義的中共捉襟見肘了。過去是把知情人、傳播者抓起來、看起來就可以達成封鎖消息的效果的,但是,現在,只要知情人和傳播者能在被抓捕前有10分鐘的上網時間,消息一旦發出去就如核輻射般無法阻擋了。消息在網際的傳播不受警察的暴力逮捕,只受網絡警察設置的 「過濾詞」或「敏感字」的阻撓,但是這個「阻撓」對一字一音的漢字是起不到任何限製作用的。例如,如果「政府」和「遊行」這兩個詞被阻撓,網民完全可以把這兩個詞改寫成諧音詞「真腐」和「油行」。對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閱讀並理解諸如「本週日上午請大家都市真腐門口油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網際傳播不需要長途跋涉,不需要提心吊膽,幾萬字甚至幾十萬字的文件輕鬆一鍵搞定。網絡上流傳著一句話:「除了作愛,無須見面」。這比「民主牆」運動、「民辦刊物」運動要安全高效很多。

維持獨裁專制統治的最大需求是對信息的壟斷髮布,這種壟斷髮布在非網絡時代是輕而易舉地做到的。但是在網絡時代,愚民政策根本愚不了網民。中國人民可以通過免費下載「自由門」、「無界瀏覽」、「花園」、「世界通」、「火鳳凰」等突破網絡封鎖的軟件,直接睜眼看世界。

網絡已經把所有要求民主的中國人團結起來了。任何一個有價值的民主聲音,都能在一夜之間傳遍所有的民主聊天室(群)。網絡已經使得中國的所有民主運動人士零距離。「民主牆」時代的大字報和「民辦刊」時代的地下報紙刊物,在當今就是一篇篇「網文」,就是一個個「好貼」。

從「民主牆」、「民辦刊」運動發展到今天的「民主網」運動,中共想通過信息封鎖來達到其維持獨裁專制統治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中共的獨裁專制統治,正在並必將最終被中國人民的「民主網運動」終結。@(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楊帆門 蕭瀚教授及南京的大學生民主意識
郭泉:21世紀南京必將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未來的民主運動中心
郭泉:網絡就是我們的武器,網民就是我們的軍隊
郭泉:民主黨的領袖、民主時代的總統都只是人民的一條狗而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