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了孩子什麼

陳嘉莉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依依剛上小一,身材瘦小但很結實,皮膚黝黑健康,活脫脫是個小黑美人兒,個性直率,有話直說,個性直率爽朗,講話不稍修飾,有時得罪人還不自知,惹得同學有時生氣不願意和他作朋友,但依依就是像個管家婆,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同學對他是又愛又恨。

小一上半天的課程,依依的爸媽是生意人,時常東奔西跑各地,爸媽不在家的時間,由奶奶照顧依依。
爸媽覺得英語是未來邁向成功的一項利器,將依依送進美語補習班,下午時間讓依依完全沈浸於美語教學,爸媽希望依依能成為道地的英語使用者,但依依似乎對英文興趣缺缺,尤其面對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簡直如看天書,有看沒有懂。

但依依喜歡和同學在一起玩耍,將學英文視為次等重要,第一優先是交朋友與玩耍,依依的英文成績並不理想,甚至有點糟糕,補習班幾次的考試,依依皆是掛車尾,不然就是掛蛋演出。老師對於依依不喜歡英文,好像無能為力,並沒有瞭解依依的問題,只是不停地為依依做加強課程,要求依依背更多的單字和越來越多的回家作業。

一次期末考前,依依在考試前尿褲子,老師為之驚訝且生氣,責備依依故意使出這種招數,企圖博取老師和爸媽的同情,藉此逃避考試,老師還畫蛇添足告訴依依的爸媽,依依故意尿褲子,使想藉機逃避考試,根本就是縮頭烏龜的心理,爸媽聽信老師的解釋,回家痛打依依一頓。

被痛打一頓的依依,學習情形沒有轉好,反而每況愈下,依依在課堂上作怪,搞得老師無法順利進行課程,甚至連中文作業也草草應付,行為也出現問題,和老師頂嘴,欺騙老師作業沒帶,不願意配合老師,常和同學爭執口角,慫恿同學逃課等等,變本加厲的依依讓老師更加頭痛,補習班老師最後沒有辦法教導依依,將依依退學,爸媽因為依依被退學的事情傷透腦筋,媽媽決定辭掉工作,專心照顧依依。

沒想到事情卻出現奇蹟般的轉變,依依自從不上補習班,下課回家,媽媽陪著依依寫作業、閱讀,甚至媽媽和依依一起複習學校的作業,依依的不良行為和習慣逐漸消失,媽媽和依依深談後,終於瞭解依依的想法。

依依在英文補習班相當不快樂,老師每天都在考試,而且規定一定要考滿分,依依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考滿分,而且對於每天的考試無法接受也不能適應,尤其尿褲子事件,老師不相信依依,認為他的緊張焦慮都是虛張聲勢,讓依依很受傷,覺得老師一點都不相信他,只是一昧地懷疑他指責他,所以依依變得討厭英文、討厭老師。

依依把自己的想法和媽媽溝通後,媽媽對依依覺得很抱歉,以往爸媽過於忙碌,只聽信老師的話,沒有實際瞭解依依的想法,當依依有不好的行為,沒有瞭解原因,只是責罵依依,痛打依依,依依不相信老師,不相信爸媽,走投無路,故意表現不好的行為冀求引起大人的注意和重視,依依的媽媽後悔自己的粗心和漠視,幸好媽媽和依依深談之後,瞭解事情的真相。

我一直相信孩子是純潔無暇地降臨人世,孩子會有什麼顏色,完全取決於成人,孩子是成人的翻版,模仿成人的一舉一動,觀察孩子彷彿是成人照鏡子。成人責怪孩子之前,回過頭思考,我們到底給了孩子什麼,孩子就變成什麼樣子,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是美好的樣子,先思考我們是否給了孩子美好的未來?

成人過於心急和莽撞,總以為把所有的東西丟給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就會了,但成人是否認真地思考,妳給了孩子什麼?妳給的孩子的是正確的嗎?妳給的是孩子需要的嗎?如果在責備孩子之前,成人先想想這些問題,是否妳就不忍苛責孩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曾經有人說:「教育是心靈改造的工作,而教育工作者就是改造心靈的推手與執行者」。對於心靈改造的重大工程充滿的憧憬與熱情,多麼偉大的名詞,教育是多麼偉大的一件工作。學生時的我對於老師肅然起敬,尊重、景仰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成為教育工作者後,時代潮流的變遷,世俗價值觀念轉變,教育工作者已經不再有偉大的光環,教育工作者也非令人稱羨與受人敬重的工作,自己與同事常調侃教育工作者簡直是高級的服務人員。
  • 人往往會覺得我為別人做了那麼多的事情,我對別人那麼好,為什麼別人都不領情?或許我們對別人的好,並不是他想要的,不要自以為覺得是為別人好,而一廂情願的做,別人不接受反而埋怨別人,如果我們真正能替對方設想,是否先了解別人到底需要的是什麼,那麼人際間的互動將會減少尷尬 ,也能更加合諧。
  • 小武的父母親希望老師教導孩子,卻又不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不希望給小武太多的要求,家長不接受孩子犯錯的事實,相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對的,別人的孩子是錯的。小武的父母親不相信老師,又要求老師教育孩子。既然家長對老師持著懷疑的態度,孩子又怎麼能相信老師,接受老師的教導?
  • 如果本來是一番美意,希望孩子多學一些才藝,未來比人強,可是孩子早負荷不了,沒有人聽見孩子投降求救的聲音,這責任該歸咎於誰?
  • 記小學時期學習寫字,不只老師教我寫字,回家連爸爸媽媽也聚精會神地糾正我的握筆姿勢和寫字的筆畫。爸爸寫字端正有力,他說字代表了一個人,字端正整齊,代表此人的心志剛正不阿。
  • 雲庭請假一個禮拜,雲庭媽媽說雲庭感冒得很嚴重,無法上學。一個禮拜後,雲庭回來上學,變得沈默不說話,點心和中餐吃得很少,活動量突然減少,常常一個人坐在角落發呆,不和其他幼兒說話,儘管幼兒找她一起玩積木,雲庭也面無表情,連雲庭的好朋友萱齊找她聊天,雲庭一個人獨自發呆。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