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醫生愛開藥,病人吃足苦頭

醫學博士 馬克‧希曼/醫學博士 馬克‧利波尼斯

【字號】    
   標籤: tags:

醫生們作出診斷後,所提供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開藥;他們不知道,藥物有時反而會讓病人吃更多的苦頭。這樣的情況,讓我們想起一個老笑話:一個女人用一把大錘打蒼蠅,蒼蠅卻停在丈夫頭上;蒼蠅死了,丈夫也被砸死了,女人卻振振有詞地說:「至少,我打中了蒼蠅!」

多數醫生通常會「見病開藥」,卻未料這種病可能是由另一個醫生開的藥所引起!比方說,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醫生不關心飲食、運動和其他生活方式等問題,就直接開出「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減緩鈣進入心臟肌肉及血管壁的常見藥物,能治療高血壓);患者服用後,卻出現嚴重的胃灼熱(胸口灼熱),因為「鈣阻斷劑」使食道的括約肌處於放鬆狀態,胃酸便直接流入了食道(括約肌是一種環狀肌肉,其功能是保持人體通道的收縮狀態)。

那麼,醫生的解決之道為何呢?他並未更換降壓藥,而是再開一種「制酸劑」的藥給病人;但是,制酸劑又會阻斷飲食中所攝取的維生素B,使病人的手腳出現麻木感;這時,醫生又再開出另一種「神經類藥物」。如此不斷惡性循環,直到病人家中的藥品堆積如山。

這種現象當然樂壞了醫藥公司,他們竊想,只要醫生不斷地將他們生產的藥品開給病人,醫藥公司就能賺錢;於是他們盡一切的可能來保住既得利益──在醫學雜誌上刊登廣告,派出醫藥代表拜訪每位醫生,贈送樣品,請醫院員工吃午飯、送禮物,並在高級飯店裡開「研討會」,在加勒比群島「野餐」等等。(既然我們要求醫生在工作之餘要持續進修,那麼,你以為這些培訓、進修的贊助者是誰呢?答案就是醫藥公司!)

儘管醫生們可以自由支配這麼多的藥品,他們卻很少開出好方子。根據《內科醫學檔案》(第161卷,第53~58頁)公布於2001年的研究表示,在哈佛大學的布里格漢姆附屬醫院裡,接受降膽固醇藥物(如用「降血脂藥」(statins))治療的病人中,有60%的病人所接受的治療是不恰當的,而這治療所依據的卻是全國膽固醇教育計畫方針;與之相反的情況是,有88%的心臟病患者,應該適合這種治療方法,但醫生卻未開此藥物給他們。

轉載自《不吃藥的生活》大樹林出版社@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