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恆均:我不是作家 我是網絡作家

楊恆均

人氣 6

【大紀元4月7日訊】到香港去參加國際文學節,最發毛的就是被問到,你那小說是不是文學?他們的意思自然是問是不是純文學。說實話,我根本就搞不清什麼叫純文學。我的致命系列又到底是什麼玩意。一位有名的作家在座談中說起這次雪災中的廣州火車站,她說在火車站旁邊一位抱著小狗熊的女孩,眼睛無助地盯住空洞的天空,她的背景是擁擠不堪的火車站廣場——那小女孩複雜的眼神讓作家怦然心動,她說,這就是文學……

說真話,我很贊同她的靈感和敏銳,通過一個想回家卻回不了家的小女孩望向天空的——和那變幻莫測的天空一樣深不可測的眼神,寫出的風雪中的火車站,那確實是很文學的。

可惜,我就和文學無緣了。我眼中就沒有這種很美很深刻的文學,我的眼神總是越過小女孩,投向火車站廣場上成千上萬的農民工。這一場景正是我幾年前《致命武器》裡描寫過的。還好,一切正常,這些農民工最終都沒有變成「致命武器」。

還有一個讓我難堪的就是主持人的介紹:「作家」、「著名作家楊恆均」——我算哪門子作家?第一,我在大陸沒有出版過一本小說;第二,我不是任何大陸官方作家 協會的會員;第三,我甚至沒有在大陸那些文學期刊上發表過一篇短篇小說……這樣就被稱為作家,也太忽悠讀者了吧?值得安慰的是,這個文學節是以英文為主, 在英文裡「writer」是作家也是作者的意思,沒有多少區別。可是,在中文裡,「作者」和「作家」就大大的不同的,作家是有組織的,還會有級別,當然搞 得好,還能拿工資,由國家出錢給你配秘書。

所以,當主持人介紹我是「著名作家」的時候,我都要跳起來澄清的:我不是作家——可是,我是什麼呢?畢竟我也寫過幾百萬字,而且還有那麼多世界各地的讀者和朋友,對不對?更主要的是,我骨子裡喜歡自己的書,認為這是很了不起的小說,中國 第一套政治間諜小說,以及基於現實政治體制運作的政治幻想小說。可是,實事求是地說,我又不能稱自己為作家——至少不能說自己是大陸來的作家。那麼,我是什麼東西?

我是一名網絡作家。我想,這個頭銜我就當之無愧了。實際上,自從有了博客,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用心和持之以恆地寫作,我們其實都是作家。我的小說的主要讀者都是來自網絡上,我不是網絡作家,是什麼?

以前出版社朋友警告過我,說你還是要出版書,不要「淪落」為「網絡作家」,在他們的眼裡,網絡作家是淪落風塵的寫作者,和人模狗樣的作家沒法比。

他們說得沒有錯,在香港外國記者俱樂部的一次座談會上,一位與會者就提了這樣一些問題:你整天在網絡上寫,怎麼賺錢?今後有什麼打算,又有什麼目的?

我還真回答不上來,很茫然。作家,毫無疑問是一種職業,而網絡作家,由於無法賺錢,往小的說,是一種興趣和愛好,往大裡吹,是一種理想。可愛好和理想都不能當飯吃的。如果大家還記得當初最有名的網絡作家為什麼要在網絡上寫作的話,現在就很明白了。看到自己在網絡上的作品點擊率直線上升,眼睛 都綠了,最終都一個一個迫不及待地爬上岸來,然後穿上西裝,包裝一番,出書賺錢。他們也自然從網絡寫手變成了堂堂正正的作家。有些還進入到中國作家協會, 成了有工資的國家編製人員。

這是很好的,能夠把事業和職業結合起來,把理想和賺錢合二為一,何樂而不為?不過,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以我寫作的這類題材,以及看不到小女孩眼神中包含的 文學因素,眼睛整天盯住很可能引起一些人不安、不和諧的人群等等,就算我回頭是岸,也不一定能夠爬得上來。因為我還是那一句話,以我對中國目前出版審查制 度的理解,我如果不藉助網絡寫這類小說,中國還將永遠沒有這類白描政治鬥爭和政治間諜的小說。

這也許是讓我心安理得當一名網絡作家的最大動力。也使得我在糾正主持人說,我不是作家,我是網絡作家的時候,我其實是帶有一些自豪的。你想,在大作家們都把一個一個鮮活的文字變成了一張一張人民幣的時候,我們這種還在為了興趣和愛好而寫作的人,不是有理由感到一絲自豪嗎?

說到這裡,又說到我的博客。其實,我的博客裡的每一篇文章,只要我願意不涉及太多敏感領域,對思想進行修飾和掩蓋,或者不要知無不言,要捨得刪除,都是有機會可以在紙媒上發表的。紙媒上發表影響更大,而且,每一個都變成了貨真價實的人民幣數字。

我當然也試過,可是,我做不到。我無法在電腦旁,絞盡腦汁地不是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如何把一個人人都明白的道理說得轉彎抹角以避免當權者的震怒和封 殺,如何避免敏感詞語、用語言的藝術掩飾自己的觀點,如何苦口婆心玩弄文字遊戲讓讀者明白我想說什麼而不得罪主管部門……對不起,這實在是太難了,難為了 我這樣一個寫作者,也難為了一個不想隱瞞自己觀點的公民,我想,你可以不登我的文章,可以不讓我出版,我都無話可說,可是,如果想讓我配合你自動刪除我的文章,閹割我的想法,門都沒有!

我說過,我寧肯擺個小攤賣茶葉蛋,也不會把那些並沒有表達我思想的文字變成金錢。我可以用賣茶葉蛋的錢繼續資助我寫自己想寫的,而不是自己被允許寫的。寫到 這裡,我不禁要插一句,想借這個機會,對那在互聯網上寫自己想寫,寫出自己毫無掩飾的真實想法的「寫手」——網絡作家,表達我的敬意。

前CNN駐北京記者、現在全球之聲的負責人和香港大學的教師Rebecca 看到我博客上的一篇文章《思想解放,何不多設幾種「政治特區」》後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互聯網——博客是不是也算是一種政治特區,一種思想表達相對自由很多的政治特區?

這問題太好了,事實上,在現實的中國大陸,要設立一個可以自由表達思想的政治特區談何容易?雖然互聯網也被嚴格管制,但不能不承認,在思想表達和言論自由方面,互聯網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先進的發展方向。

在現實中(例如紙媒)無法發表的文章,無法出版的書,我們幾乎都可以把他們搬上論壇,貼進博客,和那麼多生活在虛擬的互聯網中的真實的同胞一起閱讀、互相交流和展開爭論。

正因為有了互聯網,我才成為一名「作家」——哦,是網絡作家;正因為有了互聯網,有了論壇博客,我才認識到這麼多作者和讀者;正因為有了互聯網,我才找到了發表的平台和精神家園;正因為有了互聯網,才讓我能夠把幻想變成理想——作一名不用被迫丟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作家——哦,網絡作家!

楊恆均 2008-3-17

轉載自《博克中國-楊恆均專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自由作家胡迪被傳喚
《穿越時空.地下鐵》改變愛情的命運
秦家驄籲中國支持台灣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
童話大師──安徒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