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參觀後記

王嘉益 撰文、攝影

人氣 1
標籤:

走到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一股懷古幽情頓生。前門兩側三顆參天古松昂然矗立,滿樹的枝葉碧綠蒼翠,猶如在展枝迎客一般。


來到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宛如到了日本的名勝古蹟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內的兩棟建物,乃日據時代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於昭和十八年〈1943〉興建完工。為日式「書院造」木構造,內部使用天花板、方形柱、紙橫拉門及榻榻米系統,玄關、外道等建築元素,構造精美優雅。台灣光復後,神社遭廢棄,但建物仍存。嘉義市政府有鑒於齋館、社務所為高級檜木建構,並具有唐風工藝之美,為維護史蹟,善用文化資產,民國87年10月乃公告為市定古蹟,並於90年9月15日正式開館啟用。館內現規劃為城區發展、教育發展、產業發展、重要史事、嘉義名人、宗教與民俗、古蹟與建築、公園發展等八個展示室,展示有關嘉義的人與嘉義的事。

前院中社務所前矗立著一棵大楓香〈別名楓樹〉,樹幹高聳粗壯,二人猶不能合抱, 枝葉茂盛,長春藤攀沿蒙蓋其上,有如畫中古木一般,猜其樹齡應在百歲之上。


大楓香由綠轉紅 _告秋冬的來臨

秋冬季節,滿樹的楓葉轉紅,黃昏時刻,斜陽在天空反射著美麗的雲霞,映照著陽光渲染的紅葉,像炭火般似的,彷彿在燃燒,其光彩燦爛奪目。每當秋風掃過時,楓葉便袅袅地隨風飄下,飄到屋上,飄到地下,地面上彷彿舖上了一層棉柔的地毯,從上面走過便發出沙沙聲響,平白增添一絲秋天蕭條的愁感。

春夏時節,景色則大異其趣,楓葉由紅轉為翠綠,枝椏上也冒出了一片片新綠,由下抬頭仰望,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特別的青翠通透。太陽炙熱的光線穿過茂密的枝葉,化為一顆顆閃爍的星星,灑落在如柔棉般綠色草毯上。隨著太陽的移動,彷彿跳躍的金色音符,彈奏著大地重生的樂章。


春夏時節院內綠意盎然 是避暑的好去處

齋館旁栽種了一排桃花,每到春天來臨,紅花、白花次第盛開,嬌豔的色彩, 臨風搖曳,甚是好看。向來人們都把桃視為長生不老的仙果,在古蹟旁栽植桃花, 兩者相互彰顯,意義深遠。

進到館內,站在中廊往城區發展展示室望去,一塊上雕「拔元」字樣清代咸豐11年的木質古匾,高掛在展示室門上。 繞過巨大的屏風,往室內遠端的牆上看去,上面也高掛著一塊雕著「進士」字樣清代光緒丙戍年的木質匾額,宛如走入了古代的官宦世家。


進士牌是古代光耀門楣的象徵

在古蹟與建築展示室內,我詢問著充當導覽人員的義工,館內有無較為特殊的鎮館古物?此時,義工中頭髮斑白、受過日本教育的退休國小校長,立即指著室內牆角上一塊約一人高度並不顯眼的木牌說道:「你不要看這塊木板不顯眼,它可是與齋館、社務所的歷史息息相關,它的日本名稱叫棟札,木牌上記載了齋館、社務所興建完工時間昭和十八年,及參與本工程的工事主任技師、工事監督、技手、大工棟梁、請負人、神社社司等人員的名字。在日本每當有重要建物完工時,都會將棟札置於大樑之上,是一項很普遍的民俗。而且,遇有重大的修繕時,也要再增放一塊棟札作為紀錄。至於棟札的作用,據其日本友人告訴他,是作為一種重要建物完工的歷史記載,但另有一說則是認為類似於台灣建屋上樑的習俗。」聽了導覽人員的解說後,聰明的讀者們,您認為棟札的作用是什麼呢?

來到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當然不能不了解一下嘉義市的建城歷史。就當我正看著櫥窗中清代時期嘉義城廓的模型時,耳中突然傳來一陣輕柔的女人聲音, 回頭一看,原來是另一名女性導覽人員正熱心地靠過來,為我解說嘉義市的建城事蹟:「在清代乾隆皇帝之前,嘉義原稱諸羅,當時僅略具城市規模,並無城牆的設置。直至雍正12年〈1734〉始於城門外環圍植刺竹,並將文廟納入城內,使城略呈不規則的蟠桃型,故有桃城之稱。又乾隆51年〈1786〉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諸羅城遭圍困,戰事慘烈, 乾隆53年清廷始增兵平息亂事。乾隆皇帝為嘉獎諸羅軍民的忠義,乃賜名嘉義,並於乾隆55年撥款改建為石城垣。」在嘉義居住了幾十年,對於嘉義市又稱為桃城一直感到大惑不解,聽完解說後,乃恍然大悟。

走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已屆閉館時分。炎夏的黃昏,在前院幾棵參天大樹濃密的樹蔭下,一陣陣清風拂面而來,酷熱的暑氣頓時消失無蹤。此時腦海中突然浮現剛剛導覽人員的解說,嘴角上不經意地露出一絲微笑,心中想著,今天真是不虛此行啊!@*


元宵節猜謎活動張燈結綵 古意中帶著過節的歡樂喜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溫馨五月情 家扶溫情不斷
嘉義市日本神社 vs 摩登忠烈祠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走訪大溪木藝博物館 探索歌后鳳飛飛故事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