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稱東盟增添緬與西方互信

標籤:

【大紀元5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貝倫2008年5月26日曼谷報導)東南亞國家聯盟長期以來堅持與緬甸交往的政策,儘管許多國家對緬甸軍政府持批評態度。現在,某些該地區的政治分析人士讚揚東盟幫助說服緬甸接受外國援助,來幫助遭受「納爾吉斯」強熱帶風暴的災民,其他人則批評東盟反應過於遲緩。

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區在遭受納爾吉斯強熱帶風暴兩個多星期後,東盟成員國才說服緬甸來會面討論為災民們提供援助的問題。

在這之前,與世隔絕的緬甸政府只允許其鄰國泰國、新加坡、中國和印度提供的少量援助進入緬甸。緬甸對來自聯合國和西方國家的援助和救援人員實行了嚴格的限制。

*安東尼:東盟說服緬接受外援*

安東尼是新加坡拉加拉特納姆國際學院研究東盟問題的專家。

他說:「有人會這樣想:緬甸政府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開放並和東盟舉行會晤。該地區的實際情況是緬甸不願在東盟成員國中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東盟只得花費時間說服緬甸接受國際社會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

納爾吉斯強熱帶風暴造成10萬多人死亡或者失蹤,聯合國警告說,如果緬甸仍然限制援助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的人死於疾病和飢餓。緬甸在5月19日召開的一次東盟會議上,同意讓東盟配合國際社會的賑災工作。

這次東盟會議又促成星期天在仰光召開的一次捐贈國大會。在這次捐助大會上,與會國保證為緬甸賑災和恢復提供1億美元的援助資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上星期會晤了緬甸領導人。他說,他相信,緬甸領導人將會允許外國救援工作者進入緬甸。

*安東尼:緬容易接受鄰國看法*

儘管批評人士批評東盟的反應緩慢,但是,一些地方政治分析人士說,東盟作為一個組織,不像聯合國那樣具備對大規模的自然災害作出反應的能力。東盟的主要職能是促進經濟合作。只是在2005年發生印度洋海嘯後,東盟才達成了一項讓該組織的成員國在遭受自然災害侵襲時彼此幫助的協議。

但是,東盟似乎擁有西方國家和聯合國所沒有的東西,那就是能讓緬甸統治者聽它的意見,儘管緬甸統治者並不樂意聽取東盟的意見。

安東尼說:「也許對於緬甸來說,接受其鄰國的看法或被其鄰國說服,要比讓它接受國際社會的看法來得容易。」

儘管西方國家對緬甸採取了嚴格的經濟制裁措施,緬甸對它們施加的壓力依然是置之不理, 西方社會要求緬甸進行政治改革,並釋放被軟禁的反對黨領導人昂山素姬。

緬甸軍政府堅持認為,他們必須對緬甸社會的大部份嚴加管制,以防緬甸因為族裔分歧而分崩離析。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緬甸政府顯然是擔心外國救援工作者可能會瓦解它的統治。

*塞韋裡諾:加添互信*

前東南亞國家聯盟秘書長魯道夫.塞韋裡諾說,東盟在彌合緬甸和西方國家的分歧方面發揮了作用。

他說:「(在新加坡)的那次會議的主要成果就是在緬甸及其政府和最有能力施行大規模援助的國家之間加添了一些互信。」

塞韋裡諾說,現在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幫助緬甸人民。他說:「我認為東盟和聯合國共同主導這次救援努力的事實或多或少會減少緬甸政府和主要救援國之間的政治攻擊,儘管這些攻擊可能都是間接的。」

政治分析人士說,說服緬甸政府在救災問題上改變立場並不意味著就有可能讓緬甸政府在政治改革上作出同樣的回應。他們說,東盟對緬甸的交往接觸政策並沒有產生導致緬甸邁向民主的可信效果。

在強熱帶風暴發生後的幾天裡,緬甸政府依然進行了新憲法的全民公投,新憲法將繼續維護軍政府的統治。

*凱西:東盟政策無建設性效果*

威廉.凱西是香港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他說:「正因為東盟提出這種沒有建設性效果的接觸政策,緬甸政府從某種程度來說,才願意和他們繼續交往。因此,如果你希望能找到似乎是東盟提議的政治變革,我認為我們不必枉費心機。」

緬甸在1997年加入東盟,很多亞洲人希望,這個舉動將有助於閉關自守的緬甸政府開放這個國家。但是,自那以後,軍政府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放寬管制。他們繼續將數百名異議人士和反對黨成員關押在獄中。去年9月,軍政府還鎮壓了民眾為了抗議油價上漲而舉行的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又有數百人因此被關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丁抒:被打成右派的抗戰英雄
緬甸政府慢條斯理  外援難進災區
視災民如草芥?緬甸軍政府對外援重重設限
天災加人禍  緬甸民眾悽慘抗災政府力擋外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