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地震記事

肖雪慧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訊】瞬間倒塌的都江堰新建小學和聚源中學

地震過了這麼多天,情緒還被五月四日襲來的難以言表的不幸籠罩著。事情本該有思想準備的,可不願面對、不敢面對。一旦成為現實,若干天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但慘不忍睹的災區畫面不停撞擊我的神經,頻頻傳來的學校倒塌、成批中小學生被埋噩耗更是揪心。昨天一位朋友電話中敘述了她跟幾個人趕在實行嚴格交通管制之前驅車前往都江堰新建小學的耳聞目睹,覺得應該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

那天,他們一行到都江堰,天已快黑了。聽說一所叫新建小學的平民學校被夷為平地,想直接去現場。路上碰見許多人在議論校園的垮塌,人群中正好有兩位是新建小學遇難孩子的母親。兩位經歷了大悲大痛的年輕母親,這時已經可以比較平靜地講述學校遭遇的滅頂之災。她們說,地震一發生,老師就叫學生趕快躲桌子下面。可是四層的教學樓幾乎瞬間就坍塌了,預製板根本沒有鋼筋,只有一些鐵絲,水泥也是劣質的,一塌下來就散架,桌子承受不了成堆落下的泥沙、碎塊,被壓斷、壓垮了。兩百多個孩子就這樣給活埋了。兩位母親悲痛欲絕,卻並不責怪讓孩子們朝桌下躲的老師:如果孩子沒聽老師的話,趕快跑,可能還有逃生機會。但老師沒有錯,錯的是豆腐渣工程。她們哭訴:上新建小學的都是平民的孩子,學校的建築質量跟離它不遠處的外語學校簡直天壤之別。地震來臨,新建小學成了一片廢墟,外語學校卻完好無損。對這種兩所學校兩重天的現狀,她們似乎有些無奈:人家那學校都是當官的和有錢人的孩子,學校當然要按高標準建築。

朋友聽後百感交集。但更震撼的是現場的強烈反差。驅車過去,垮塌的學校已被圈了起來,有武警戰士守著不讓過去。這位戰士勸說:清理過了,什麼也看不到了,過去也沒意思。

問起孩子遇難情況和人數,回答跟兩位母親說的大體一致:埋在下面的幾百多個孩子,沒有什麼人活出來。

幾個人被隔在警戒線外,朝坍塌的小學望過去,的確只是一片廢墟了。但夜幕中看到挨著這片廢墟、同為四層的商住樓依然屹立。

都江堰一向以其秀美舉世聞名,更以其凝聚著古人非凡智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樞紐舉世聞名——這個無與倫比的古老水利工程兩千兩百多年來一直造福川西平原,哺育出一個天府之國,而且至今運行良好。可這一次,都江堰是因為地震造成的巨大災難為人關注,更因地震中首先倒塌的是醫院和學校而為人關注。關於都江堰的學校倒塌,我覺得奇怪的是,這麼多天,媒體只報導了聚源中學,傷亡也很慘重的新建小學幾乎不見提及。如果不是到過現場的朋友告訴我,每天一直在收看災情報導的我並不知道這所小學也塌了,而幾百個孩子就葬身在瞬間坍塌中。過後點開這所小學垮塌後的圖片,萬分錯愕:落下來的哪裡是什麼預製板,就是一灘泥沙啊!

聚源中學樓層也不高,僅三層,給塌成了一層。頭天從廢墟中找到了50多具孩子的遺體。這原本有1800名學生的學校究竟還有多少孩子被埋,至今也弄不清楚。

中小學在這次地震中轟然坍塌,並非都江堰獨有。事實上,這足以成為國家恥辱的現象,在災區到處發生。地震一來,總是中小學率先倒塌,無辜的孩子成了最大的犧牲者。可是昨天鳳凰衛視中文台相當渲染的播出了如此不可接受、如此不得體的一幕:被困四天剛剛死裡逃生的孩子舉著「感謝某爺爺」的標語牌夾道歡迎。不知什麼人,這種時候還忘不了拍馬屁,最不可饒恕的是導演這一幕的人利用的是這些被困整整四天的孩子,他們痛失家園,很多孩子還痛失父母成了孤兒。看到這些身遭大難的孩子被當道具使用,我很難受;對那種利用人民承受的苦難,一臉僵硬的作秀,我萬分噁心。

綿陽市某高校學生宿舍舊樓安全,新樓出事

震後第二天,碰見一位同事和她的兒子。她兒子去年考入西南科技大,校址在綿陽。碰見母子倆時,這孩子剛從綿陽搭便車跑回成都。問起頭天地震時學校的情況,他心有餘悸,說已經有三個學生被砸死。出事的是新修學生樓,地震時許多碎磚頭從樓上傾斜而下,幾個學生就這樣慘遭橫死。同事的兒子住的是過去清華分校時期的舊宿舍樓。這些已經服役半個多世紀的舊樓經受了強烈地震的考驗,震後完好無損。他告訴我,新樓看上去結實、漂亮,剛進校時,還很羨慕那些住新樓的學生。

這次地震,學校成為重災中的重災;同一個校園,新樓抗震能力不敵半個世紀前的舊樓。

學校是孕育未來的地方,人員又十分密集。學校的性質和特殊情況就要求抗震標準必須高於其他建築,起碼不能低於其他建築。但事實並非如此。

面對廣泛的質疑,某部門劃了紅線。這不足為怪,黑幕就是機密,臉面比萬千條生命要緊——這都老習慣了,懶得理。倒是身為院士的工程抗震專家周錫元在答記者問時的一番話令人齒冷。周院士稱校舍抗震能力差是世界性的普遍問題。為證明這一點,舉了一個例子:1933年美國長灘(Long Beach)發生地震導致學校倒塌。所幸已是放學時間,沒有什麼學生傷亡。

對這樣的解釋和舉證,我很困惑,既是世界性普遍現象,為何只舉一個孤例?為何所舉孤例還是75年前的?難道預製板裡鐵絲冒充鋼筋外加使用劣質水泥導致新建小學塌成一灘泥沙是「世界性普遍問題」?比鄰而立的商住樓及近鄰外語學校都具有跟它不可同日而語的抗震力又可以歸到什麼樣的「世界性規律」上?地震中,同事兒子所在高校新樓脆弱舊樓堅實——這舊樓可是比新樓年長了五六十歲!——,算哪門子「世界性普遍問題」?

這兩天,網上爆出消息:八級地震中,X先生在綿陽承建的五所希望小學巍然屹立。昨天的電視新聞也報導了一所地震中屹立不倒的希望小學——都江堰向峨鄉希望小學(記不准學校名,好像是海虹學校)。但同一震區的向峨鄉中學卻塌了。

幾位朋友每天跑災區。幾乎跑遍所有重災區後,發現除了北川是整個縣城被夷為平地,其他地方,質量好點的建築都沒有倒。說穿了,所謂「世界性普遍問題」,其實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特色問題。但中國並非自來就有此特色。去年學校一位來自長壽縣的職工說起國民黨時期在長壽建的師範學校,建築結實得很,柱子起碼得兩人合抱,1949年以後改作中學校舍,繼續使用。她八十年代在那裡讀高中,校舍的堅實美觀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學校建築「豆腐渣」主要是九十年代以來的新特色。這種新特色傷天害理,不追究,不埋葬,對不起數萬葬身瓦礫的亡靈。

可周院士說:「抗震標準每增加一度,成本普遍增加5%-10%,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將所有房屋標準都提高顯然不現實。」那麼,什麼現實呢?官府、官邸的房屋標準普遍超高超豪華就很現實。這一現實跟地震一來中小學校到處坍塌竟如此反差強烈地呈兩極對應。地震前看到一個配有舊時破舊縣衙照片的帖子,說軍閥劉文輝管轄之下,誰敢把縣衙修比學校好,縣長是要被「就地正法」的。目睹如今兩極對應的現實,禁不住對這莽漢肅然起敬。

人禍放大天災

這些年,無節制的梯級開發使地質斷裂帶上佈滿水庫,其中包括有紫坪埔這樣的大型水庫。這些水庫施工過程中的爆破?建好後的蓄水會不會刺激脆弱的地質狀況而誘發地震?……禁令可以使主流媒體在這些問題上保持沉默,卻阻止不了人們內心的質疑,阻止不了以其他方式發聲。即使懸置這類問題,權當這次八級地震是跟地震帶上的開發行為毫無關係的純自然災害,但人禍埋下的其他隱患擴大了災區人民蒙受的生命財產損失,這一點,無論如何否認不了——許多校舍粉碎性倒塌就是鐵證。據報導,四川省有6898棟校舍倒塌,按遇難人數平均10人的最保守估計,遇難孩子的人數是多少?其中那些由於校舍粉碎性倒塌而遇難的孩子,就死於不折不扣的人禍。而這些校舍,特別是其中公立學校的校舍建築,是應該通過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建築質量審核的,這些部門怎麼解釋這樣的倒塌?

災難發生後,應對得當,可望把人的生命損失降到最低的。溫總理第一時間趕赴了災區,但對付這麼大的災難,最需要的首先是可以及時啟動的救災體系。軍隊責無旁貸奔赴了救災一線,作了巨大的、可敬的努力。可是專業救援隊未能第一時間參加救援。後來到了,但若干重災區都有很多人被埋被困而亟待救援的現實也使救援隊人手緊缺,需要外援,許多國家的救援隊整裝待發,希望在救人的黃金72小時之內能參加救援。可是72小時將過,才有四個國際救援隊獲准進入——還有未獲准進入而打道回府的——,待抵達災區,四天已過,對於救人來說,只能期待奇蹟發生。奇蹟是出現了幾起,可是大批被埋者喪失了生機,新陳代謝的需要旺盛的孩子和年輕人更難獲生機。17日那天,當日本救援隊歷經16個小時搜救,於7時25分發現並挖出一年輕母親和嬰兒的遺體,一直在現場等待的嬰兒的祖母說了一句話:「如果兩三天前發現,說不定還有生還希望」。我相信,只要不傻,都會有同樣的想法。而對日本人,我情感複雜,但日本救援隊協助救災時表現出來的專業、敬業精神,特別是對死者的尊重,我覺得,日本已經接受了現代文明的洗禮。

大難之後,無數家庭沒了孩子,無數孩子成了孤兒。在北川縣某地倖存的一千多名學童,有家長認領的僅六十多人。發生地震,生命損失難以避免,但如果救災決策切切實實以人的生命為念,許許多多生命的喪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轉自肖雪慧博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肖雪慧:我看樣板戲進學校
肖雪慧:替本群體代言的人該去壓力集團而非人大、政協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