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的五大迷思

人氣 1

【大紀元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飛編譯報導) 北美最具影響力的新聞觀察網哈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日前刊出一篇由漢學家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與梅克爾‧漢斯(Kate Merkel-Hess)的共同撰稿,文中指出儘管北京奧運聚焦海內外不少目光,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清中國,作者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的五大迷思。

長城

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宏偉的軍事防禦工程之一。幾十年來,無論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或是一些英文書籍,甚至是美國的電視節目「全球大驚奇」(Ripley’s Believe It Or Not)等,都論及在月球上可以肉眼望見長城。但是,實際上想從月亮上看到地球上的萬里長城是不可能的。說在月球上可望見長城,就好比能在三公里外,看到衣服的縫線一樣。

長城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秦朝,其後經歷漢、隋、明等歷朝增築才修建完成,現在所指的長城是指明朝長城。長城一直到20世紀才被視作中華民族的象徵。

中國五千年曆史

將中土這片大地侷限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似乎意重了些。中國改朝換代,不僅統治者換人,舉凡政策,甚至官方語言都不一樣。像清朝的滿族,官方文件同時以滿州語和漢語並行,歷史學家卻發現兩份不同語言的官方文件內涵卻非完全一致。

20世紀初期,民國政府宣揚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實際上,中國是由多個民族所組成的國家。所以,該是揚棄中國是單一民族構成的觀念的時候了。

1989年「天安門事件」

1989年北京發生駭人聽聞的「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中共以坦克車壓輾過無數無辜的大學生。即使至今,中共當局仍矢口否認。但事實永遠是事實,絕不會因為中共當局否認,大屠殺的事實就被抹滅。

中共至今還聲稱「六四事件」只不過是一般民眾不小心在槍林彈雨中傷亡,事發地點也不在天安門。此外,當局更捏造謊言說憤怒的群眾殺害了解放軍,更糟的是,官方公佈的殉難者數目僅是實際死難總數的九牛一毛而已。

中國的「新皇帝」

在美國,哈佛、耶魯與史丹佛大學畢業的白宮決策者和一般美國人一樣,並沒有存在太大的差異。但是,近代一些中國傳記作家卻過分渲染中共黨主席與歷朝皇帝的相似點,就連時事評論員也過度吹噓並誇大中共統治者的高高在上,以及他們和一般平民的迥然差距。但從這些文章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在比對時費盡心思地牽強附會。更何況現在的中共領導人並沒有一個人的祖先是歷朝皇帝。所以,華志堅與梅克爾‧漢斯稱現在中國的「新皇帝」之一便是中共的領導班子。

與這些吹噓渲染者持不同意見的政論家,則嚴厲批評中共領導人的專制與那些肆意妄為的太子黨族閥。這些政論家表示,現在中國的領導人都是「政治技術員」,完全無具備令人欽佩的領導者魅力特質。

另一個中國的「新皇帝」則以「小皇帝」(little emperors)型態呈現。中國一胎化政策扭曲了家庭結構,讓家中的唯一小孩成了「小皇帝」。實際上,中國的「計劃生育」也非各地一致,因為一些團體,包含少數民族,是允許擁有兩個小孩。

中國一胎化政策已經造成了男女比例不均的現象,數百萬收入較低的農村男子已經找不到太太。華志堅與梅克爾‧漢斯認為,人口急速老化將為中國經濟帶來威脅。

歐威爾的世界

1949年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文學小說《1984》,闡述了「獨裁者」(Big Brother)的極權統治,他監控人民生活,篡改歷史並以「新話」(Newspeak)方式壟斷知識;「獨裁者」為了欺弄或操縱公眾故意使用含混、矛盾的語詞,以語言暴力摧毀舊有的文化傳統和歷史,人類文明最終在極權下走向毀滅。華志堅與梅克爾‧漢斯指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就好像《1984》的場景。

與《1984》同樣為負面烏托邦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筆下的烏托邦則是在催眠下,沒有所謂自由的世界。人們總以為自己是幸運的、自己的文化是美好的,以為科學與研究將促使人類更進步。但是科技反客為主,支配了人類的未來。華志堅與梅克爾‧漢斯也以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某種程度反映赫胥黎所言。

眾所皆知,中共控制了人民在互聯網上的言論與活動、嚴密監控異己,並通過有組織、周密的公安系統操縱。對於統治者主觀認定將對政權造成威脅的任何活動或組織都加以暴力鎮壓,從法輪功到致力於恢復農村公社制度的新左派人士,都是中共獨裁下的犧牲者。

最慘的北京奧火傳遞命運,說明了中共與世界各國關係的惡夢。華志堅與梅克爾‧漢斯認為,中共當權也許更應該緊張的是情勢危急的通膨,因為經濟動盪對中共的未來將有關鍵的致命一擊,儘管它的政治腐敗已是經年腐臭!(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兆玄慰勉國訓中心奧運選手及教練
傳新疆公安禁止網上討論政治時事話題
中國高潮 運動員禁藥唾手可得
反對中鎮壓人權辦奧運 旅日蒙藏新疆人士將遊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