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享受彩色人生 痛風不要來!

李信興(台北市振興復健醫院免疫風溼科主任)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中國人又是講究吃的民族,在大魚大肉、飲酒過度的情形下,痛風罹病率也隨之上升。一般來說,痛風大多發生在中年男性、身材較胖,又可能罹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人身上。但還是有些痛風患者,既不喝酒也不過胖,但仍然罹患痛風。此外,近年痛風者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昔日罕見40歲以下的患者,現在甚至連青少年都患有痛風石了。

痛風石若沉積在腎,除了造成腎功能減退外,也會阻塞尿管,造成急性腰痛、血尿、甚至腎臟發炎,使腎功能更加惡化,造成尿毒導致必須洗腎。痛風石表面似無症狀,事實上卻比急性關節炎更可怕,因為它會慢慢沉積於體內任何地方,逐漸侵蝕病患的關節和骨頭,使病患關節失去功能,甚至殘廢。

許多歷史文獻強調與探討飲食和尿酸的關係,現代醫學卻證實了飲食控制對痛風治療,並沒有那麼重要,嚴格限制嘌呤(purine)的攝取,只能降低 1.0mg/dl的血中尿酸濃度,對於尿酸濃度超過9.0mg/dl以上的病患,嚴格的飲食控制並無法讓病患的尿酸濃度恢復正常,反而導致病患喪失了飲食控制的動力。

雖然藥物可以輕易的控制尿酸,但並不是食物就可以完全不節制,痛風的發作經常是毫不節制的飲酒作樂之故,所以適當飲食是必須的。酒類包含所有的酒,不管是烈酒還是淡酒,只要有酒精成分就對痛風有不良影響,其中以啤酒最為嚴重,因為啤酒不但含有酒精成分,且含有大量的嘌呤,更應該避免。

患有痛風者的飲食常不知節制,尿酸過高或痛風的人對嘌呤含量最高的食物仍需有所注意,例如:香魚、鯡魚、鯡魚卵、鯡魚精、沙丁魚;濃肉湯、心臟、胰臟;貝類、蚌類;酵母菌等。

一般民眾常認為豆類不能吃,其實豆類並不是含嘌呤最高的食物,相反的地,素食者常吃豆類而患痛風的機率卻很低。

服用降尿酸藥一定要配合大量喝水,維持血中尿酸濃度低於5mg/dl,痛風石就會逐漸縮小而消失,每日維持2,000ml以上的尿量,是保健腎臟和排泄尿酸的不二法門,尤其是熱天,身體內水分變成汗液流掉了,雖然喝了3,000ml的水,可是小便還是很濃,一天不到1,000ml的尿量,這時一定要增加水分攝取,以免血中尿酸因為水分不足而上升。

只要能按時服藥控制尿酸在正常值,食物的禁忌就不需太嚴苛,過度的飲食控制,不但造成生活的不便,營養上不均衡,反倒對健康更加不利。

在降尿酸藥物發明以前的年代,痛風的預後是很悲慘的,降尿酸藥物問世後,痛風的預後是良好的,平均壽命並不低於常人。現代人不應該再受到痛風的折磨,21 世紀的新課題是如何更有效控制與痛風有關的高血壓、心臟病、肥胖和腎臟病,讓痛風病患不但可以免除疼痛的威脅,更能享受彩色的人生。◇(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