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談判擦槍走火 意外造成杜哈回合中挫

標籤:

【大紀元7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三十一日電)世貿組織(WTO)7月21日至29日在日內瓦召開小型部長會議,討論工業、農業及服務業談判議題,希望為延宕已久的杜哈回合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未料,美國、印度和中國對農產品特別防衛機制 (SSM)的關稅高低問題意外擦槍走火,讓進行多年的談判敗在這個小議題上,中挫了杜哈回合。

杜哈回合談判從2001年11月開始,經各會員數年來折衝談判,會員間立場差距已大幅縮小,這次小型部長會議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主要會員部長的參與,強化完成談判的政治意志,就工業及農業談判中少數幾項關鍵性議題達成共識,以達到完成回合談判的目標。

然而,由於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就農產品特別防衛機制及棉花補貼議題的立場差距,仍無法在短短的9天內消除,致使小型部長級會議失敗收場,造成回合談判中挫。

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談判代表李舟生表示,農產品特別防衛機制 (SSM)是讓農產品進口量大幅增加或價格下跌時,課徵農產品的關稅,但因為美國代表認為,依數量基準啟動SSM,若進口量超過基期平均進口量的140%時課徵關稅,但印度和中國等開發中國家則希望進口量超過10%的情況下啟動SSM課徵關稅。

而課徵關稅可高於約束稅率的30%,並有7%的稅項可享有這個措施,但此部份引起美、中、印之間甚大的爭議,最後因此議題而使議題暫停。

李舟生指出,中國大陸比印度更需要SSM來保護國內的農業,因為中國大陸加入WTO時,農產品關稅已降至15.2%,按照降稅公式削減,中國的平均關稅只有10%,無法保護國內的農業;但印度平均關稅120%,不太需要SSM的保護,因此從頭開始,印度可能根本不打算完成回合談判,因此在這個議題上掐住美國的脖子。

李舟生說,談到最後,反而中國有些妥協,談了那麼多年,最後在這個小議題上反而被印度掐住,美國談判代表一定很後悔。

相關新聞
杜哈談判    海峽兩岸新會員待遇問題未解
杜哈談判好壞消息並陳   美再批新興大國
美中印互相批評  世貿組織談判氣氛火爆
WTO秘書長宣布部長級會談瓦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