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的整體軍力評估

人氣 22

【大紀元7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美國合眾國際社(UPI)日前轉載俄新社軍事評論員克拉姆尼(Ilya Kramnik)論述中共軍力的文章,認為由於種種原因,在未來十餘年內,中共軍力仍落後美國,仍無法望其項脊。

文章首先根據2008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公佈的數據,說明去年全世界軍事費用支出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美國的5470億美元、英國的597億美元與中國的583億美元。其他機構也有此類評估,不過數據差異不大。

文章認為,許多研究機構與媒體都根據自己的研究,以各國國防預算的多寡,來比較其軍事力量,這種作法會偏離實情,評估結果頗受質疑。而在世界上,英國的「國際策略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 IISS)和「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對各國的軍事評估被公認是最為準確的。

經濟發展促使中共增強軍力

文章表示,中國一直以來國防預算都才略微超過200億美元,但到了近年來卻大幅增加。其軍事預算激增的原因為何?未來中國這個「戰爭機器」何去何從?許多國家,尤其是中國周邊的鄰國,很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經濟發展是促進中國增強軍力的主要因素,它工業化出口導向的經濟,從手工花卉至汽車製造,幾乎無所不產,這些需要軍事保護。但是儘管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經濟進步,其軍事武力仍然落後,這是它增強軍事費用的原因之一。

文章表示,中國的地面部隊為數眾多,但現代化的軍事硬體設備不足。此外,它的空防體系落後,砲兵的機動能力不足,空軍力量亦然;再者,它大多數的戰鬥機模仿自1950年代的蘇聯,現代化的飛機數量微不足道,中、重型的軍事運輸機數量仍待加強。

更有甚者,中國的工業發展尚不足以獨立生產現代化的飛機,也缺少整體製造的水平。因此它的戰鬥機引擎在用油與整修方面也比西方與前蘇聯落後。

中國正強化其海軍力量

中國海軍方面,不只因落後的工業技術而受阻,也受限於艦隊在其軍事領域僅屬次等的地位;不同於許多工業先進國家,中國的艦隊只是人民解放軍整體的一環,而不是獨立部門。

這種附屬於陸軍的地位,將中國艦隊的行動限制在海岸週遭,主要是負責領海與200海浬經濟海域的作戰任務。

在公海上執行任務,中國多功能的核武潛艇與西安H-6獾式轟炸機數量有限。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預期中國海軍未來十年會獲得第一艘航空母艦,在驅逐艦與巡洋艦的護衛下,可以擔任遠洋作戰的任務。

中國正增強其核武力量

其他的核武方面,中國的戰略主要著重於核武的威懾能力。目前解放軍正為核武部隊添增DF-31A導彈,它可以摧毀1萬1千公里,也就是6600英里之遙的目標,它還為艦隊引進094型核動力導彈航空母艦,其行蹤更不易被偵測。此外,它還增加了JL-2型導彈裝備,可以攻擊另一洲的目標。

總的來說,專家相信中國現有300至400枚核武器,其數量遠低於俄羅斯與美國,不過情況正在逐漸改變。

文章的結論認為,整體而言,人民解放軍有能力解決任何一個地區的使命,但在戰略層面,也就是核武威懾與部隊遠距調動方面,目前俄羅斯的能力已大不如前,但中國尚落在其後,更遑論與美國相抗衡了。文章稱,克拉姆尼認為,畢竟中國不再面臨任何軍事強權的對抗,這種落後的情況,在未來的10至15年大致不會改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交人士:伊朗握有核武製造文件 IAEA擔憂
前美國官員對北韓核談判不甚樂觀
日防衛大臣籲中國增加軍事透明度
《失去新中國》第七章 橫空出世 (4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