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系列

七七抗戰第一人--吉星文上將

藍培綱
font print 人氣: 1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6日訊】吉星文(1908-1958),字紹武,河南省扶溝縣人,十五歲就讀縣立師範時,適值陸軍第八混成旅考選學兵,此時的吉星文懍於國難即將當前,因此投筆從戎,進入了叔父吉鴻昌的部隊中當兵。
而後因其驍勇善戰,極受長官之賞識,遂被拔擢為連長,在他當軍人的這段期間雖然訓練極為嚴格,但對下屬的照顧卻無微不至,在糧食極為缺乏的環境中在軍糧不夠吃的狀況下他多次親自採集野菜給士官兵食用,自己卻餓著肚子,日後在任金防部副司令官之職時一日巡視坑道,為顧及天氣寒冷,竟脫下自己的外套給士兵保暖,他一直秉持著為他人而活的理念,數十年如一日。

長城抗戰 揚威喜峰口

民國二十二年元旦,日軍炮擊臨榆縣城,我駐臨榆的東北軍第九旅何柱國部官兵忍無可忍,奮起還擊,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然而在日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吉火力攻擊下沒多久榆關便失陷,日軍占領榆關後接著向錦州、通遼、綏中等處集結兵力,準備三路進攻熱河。

3月9日,打虎將軍趙登禹率部馳援,他一到羅文峪一帶就與日軍鈐木師團展開了慘烈的爭奪戰,雙方傷亡慘重,趙登禹的左腿也被敵人的炮彈炸傷,此時的吉星文任官拜營長,由於吉星文打起仗來從來就不怕死,趙登禹便給他起了個「吉大膽」的外號。

當時除了趙登禹與張自忠率本隊與日軍拼戰外另由吉星文帶一隊官兵,繞過日軍右翼,於淩晨發起逆襲,攻戰王家、瓦房等村,將村中敵人全部殲滅。由於此次勝利,吉星文被提升為219團團長,日後接任宛平城的重要防務。

七七事變 打響抗日第一槍

盧溝橋距北平市前門十五公里,屬宛平縣境內,是一座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的石橋,此時為保定通往北平市的交通要道,它已成為中國東北的最後一條防線,此時正由吉星文團長率部戍守。

民國26年7月7日晚間十一時,日軍於北平的盧溝橋一帶進行演習,並且藉一名士兵失蹤的名義,要求進入宛平縣內搜查,結果遭到吉星文嚴詞拒絕,在吉星文表態後日軍惱羞成怒的包圍宛平縣城,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北平市長秦德純為防止事態擴大,與日軍進行交涉。然而日軍卻枉顧道義的在交涉中對宛平縣城發起攻擊,強佔宛平東北沙崗,此時吉星文決定奮起還擊,於是立即招募「大刀隊」以對抗日軍,在短短幾小時內就來了五百餘人,他就憑著敢死隊與29軍的勇士收復沙崗,堅守著宛平城,擊退來犯之日軍數次。

7月20日,日軍第一批增援部隊進入華北,並且以優勢火力炮擊宛平城和長辛店,此時吉星文與他的敢死隊已與日軍作戰了十多天但仍保持高昂的士氣,仍擊退日軍多次進攻。

26日,日軍已集結6萬以上之兵力,準備對北平發動總攻擊,吉星文昔日在喜峰口的戰友: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也一同進入北平與他一同並肩作戰,然而在日軍絕對優勢的兵力攻擊下二人同於28日壯烈殉國,此時吉星文仍領著這群敢死隊與29軍奮勇抵抗日軍二十多天,誓言與堅守最後一道防線,直至平津失陷奉命離開戰場為止。

八二三砲戰 壯烈犧牲

之後吉星文便在華北戰場與日軍詹開周旋,在徐州之戰掩護友軍撤退,並與張自忠一同參與隨棗會戰,在這期間他多次因作戰而身受重傷。他兒子在日後回憶道:我爸爸在華北親自上陣肉搏殺敵時,遭日寇武士刀削去肩頭負傷,他始終不敢在我奶奶面前更衣,避免這個『三指填不滿』的傷口喚起長輩的心痛。」這是一個軍人在面臨忠、孝時所表現出的心境。

隨著中共佔據大陸,吉星文將軍也隨之來台,任金防部副司令之職,然而在民國47年8月23日,中共不宣而戰的對金門瘋狂砲擊,短短數小時之內落彈5萬7千餘發,吉星文將軍就在這場砲擊中與其他兩位副司令一同殉國;這位帶領人民開啟對日抗戰第一槍的將領就這樣的死於解放軍的炮火之下。

後紀

吉星文將軍殉國之後政府追晉為上將,並舉行大規模的國葬。

在紀念77事變70週年時吉星文將軍之子吉民立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成長過程背負父親盛名的心理壓力,他聽到別人提到自己父親名字,讓他整個人都變得戰戰兢兢,連坐姿都格外端正,上課更不敢打瞌睡。

小時後如果吉民立和鄰居小朋友打架,母親絕對當著別人家長面前,先責罰自己小孩。多年前,母親彌留之際時,對吉民立叮囑的話仍是,「絕對不能丟父親的臉」。

他在言語中表現了身為忠良之後的驕傲!這是沉重但也是榮譽的負荷,吉民立表示他曾數度翻閱父親遺留的日記本。當他閱讀到自己出生那天,竟發現父親在字裡行間,依然惦記著復國大業,也讓他領受到大時代軍人的精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郝夢齡上將,字錫九(1892-1938),出生於河北省城縣庄合村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家中非常貧困,只讀了三年私塾就因生計問題而至雜貨店當學徒。10歲後投奔於奉軍,在一個親戚魏益三手下當兵。郝夢齡當兵期間因有感於年幼失學,所以格外的用功,因此極受到上級之賞識,先後被送往陸軍軍官小學、保定軍官學校深造,在學期間更是努力向上,博覽群書。
  • ...突然,一聲巨響,他的雙腿被炸斷了,昏迷臥地。醒來後,他不顧阻攔,仍欲作最後的奮鬥。他含淚向傳令兵說:「不要管我,北平城裏還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訴他老人家,她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
  • 佟麟閣,字捷三,1892年10月29日出生於河北高陽縣一個農民家庭,天資聰穎,十歲前就熟讀四書五經,尤其寫得一手好字。當時他的老師很看重他,告訴他的父母,「可惜科舉已經廢除,否則佟麟閣應當是高中舉人、進士的人才。」果然,佟麟閣16歲時就真的考入縣城衙門當上文官。
  • 謝晉元(1905-1941)字中民,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四期生,早年參加北伐,履獲戰功,以武勇著稱,並於一二八事變中,奇襲日軍碼頭,逼迫日艦全面東移,時任第88師參謀長張百亭將軍在回憶文章中提起:「世人均知謝晉元將軍為一勇將,卻不知謝將軍智謀深遠,更是一個有高度修養的參謀人才」, 因此他才能擔當此一重任。
  • 1937年11月,在抗戰中國軍犧牲最為慘烈的八一三上海淞滬會戰接近尾聲時,川軍第145師師長饒國華受命固守安徽廣德以拱衛南京,面對絕對優勢的日軍,他毫不懼怕仍親率435旅孤軍奮戰據守廣德前五裏陣地,激戰後他的部隊幾乎全數被殲,廣德失守。最後被日軍包圍於十字鋪據點,此時他對部下疾呼:「現在正是軍人報國的時候,我們要為國爭光,流盡最後一滴血!」之後揮淚寫下絕命書送與他的恩師: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稱:「驅敵出境,復我國魂!今自決於城,雖死無恨。」然後開槍自戕,慷慨成仁。他以他的死換來了川軍不要命的抵抗,最後川軍以全軍的犧牲,延滯了日軍的進攻,有力地掩護了中國主力部隊的撤退。
  • 【大紀元5月15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抗日名將(薛岳)的女婿(郭台生)涉嫌在美國為中共蒐集有關台灣的軍事機密一案,郭台生已經認罪,最高刑期是終身監禁。法院訂八月八號宣判,那天剛好是北京奧運開幕日。(劉芳報導)
  • 「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1940年的今天5月16日,抗日名將張將軍在宜城縣戰敗,一心為國盡忠,不惜捐軀的他,在彌留之際,依然念念不忘「這樣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 孫立人故居軍方追討近8000萬租金台中市議員黃國書指曾見證了一頁台灣現代史的孫立人故居,如今面臨到底要做紀念館,還是要被國防部要求還地的困境。(自由時報記者唐在馨攝)台中市議員黃國書指曾見證了一頁台灣現代史的孫立人故居,如今面臨到底要做紀念館,還是要被國防部要求還地的困境。(記者唐在馨攝) 孫家早購屋 多年來要求購地未果

    〔自由時報記者唐在馨/台中報導〕曾遭蔣介石迫害的已故抗日名將孫立人,自一九五五年即被軟禁在台中向上路故居,孫家人當年以四萬一千多元買下現住房舍,多年來向國防部要求購地未果,但最近國防部軍備局及國有財產局卻告上法院,要求孫家歸還土地,而且要賠償近八千萬的租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