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與忍耐

文/王理書
【字號】    
   標籤: tags:

小小一則母子對話,發生在某天早晨。

面對上學的壓力

我開車送兩個孩子,旦因奶嘴掉了,唉了一聲,掙扎想撿;我穩住她:「媽媽現在開車不能照顧你,等一下停車就幫你撿。」旦就不哭了。

但後座的樹說:「媽媽,旦因為一點小事就哭,那我呢?」

我說:「旦小事沒哭,她都哭大事;是你一點小事就哭。」我主觀發出評語。

但兒子的認定不同:「我現在撞到頭什麼的,都沒哭了啊。」我領悟到進入他世界的美好,於是我說:「是喔,樹要大痛才哭,小痛都不哭是嗎?」孩子滿意地說是。於是我說:「旦不會說話,所以她用哭來表達;樹變勇敢了,所以很多以前會哭的時候現在都不哭了。」

兒子說:「我在學校從來沒有哭過。」孩子這樣我並不訝異,我說:「所以,你在學校學會忍耐?」「對啊,我在學校都沒有哭。」他忽然說:「媽媽我今天不想上學。」

我說:「可是你不是說喜歡星期二的小小主播嗎?」

他說:「可是今天沒有輪到我主播啊。」

我心裡有數,問:「別人在學校哭會發生什麼事?」

樹說:「老師會說:『不要用哭來解決問題。』」

我說:「你很喜歡待在我們身邊想哭就哭的幸福,所以不想上學?」他安靜點頭。

我又說:「你感覺學校要到了,想起自己又要忍耐,所以有壓力?」他安靜點頭。我說:「老師兩個人照顧二十個小孩,所以跟爸媽不一樣,沒力氣陪你們哭!」學校到了,老師過來開車門,他跟我說:「媽媽,不要說了。」他安靜下車。

樹上學去了,這是一個他想起上學有壓力的早上,他正學會面對。

處理自私與分享之間

樹這孩子,天生有敏感的生存焦慮。在我們面前,他知道愛無失去的威脅,所以放縱自己的負向情感表達。在學校,他仔細觀察,同學曾經遭受的待遇,謹慎地記在心裡,暗自理解。

他常問我,「為什麼老師說……」在他說學會忍耐的故事時,我知道,孩子在學校正在培養另一種性格,而那是在家裡,我們給不出的環境。社會眼光、社會規範,悄悄地,駐進他心底。

上週,孩子吃宵夜時,旦的麵吃光了,我跟樹要:「麵分一些給妹妹。」樹說:「不要。」我只好跟旦說:「旦,你的吃光了,沒了喔!」

忽然,樹問我:「什麼是自私?」

我驚訝,「你在哪裡學到的?」

他說:「我在學校圖書館看到的,有一本書叫《自私的亮亮》。」

爸爸回答:「自私就是替自己想,不替別人想,與『分享』剛好相反。」

過一會兒,樹挖了一片蝴蝶麵放到旦的碗,說:「給旦旦吃。」

我笑了:「謝謝哥哥的分享。」

樹用自己的方式,在處理「想吃」與「不想自私」的衝突。現在的他,氣度與力量都還在成長。一片蝴蝶麵,剛好是他能給的分享。他對妹妹的愛還不夠大,一片蝴蝶麵,是剛好的大小。他對我則很慷慨,即使他很想吃,也都會分我,這背後沒有道德規範的影響,比較是兩人間的相愛。

包容孩子的負向情緒

我們家,有比社會寬很多的規範。對孩子的負向情緒,尚未完美的成熟,有很大的包容空間。展與我,都是以家人相聚為第一目標的人生觀,所以,孩子們在家裡,比任何其他地方都來得自由活躍。

我喜歡,樹在一個有社會規範的班級,樹兒會吸收一些老師的價值觀,但因我們倆能說話,所以會再鬆開。樹會因學校的事有困惑,但因我們能討論,所以他想不通就問我,樹因此在學校時,學會了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人群裡,安全而愉快的小分子。

洗澡時,樹說:「今天我們演戲演兩次,我都有上去。一次演高塔,一次演工人。」(洗澡的他,把雙手舉高表演高塔。)

我問:「什麼時候你會舉手說你要演?」

他說:「太難的我就沒有舉手,會演的我就舉手。」

我問:「那如果很多人也舉手,老師沒叫你,你會怎麼想?」

他說:「沒關係啊,下禮拜還有機會。」

這是很珍貴的群體互動。我很喜歡。

也許樹學會壓抑,但多了與我分享的解框概念,而我很接納這樣的他。

我珍惜樹在家裡的愛哭,那正是他平衡在學校壓抑,與珍惜被疼愛的展現。

摘自《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陽》 寶瓶文化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年前,尤金尼亞‧尼可拉維納‧克拉斯諾亞(Yevgenia Nikolayevna Krasnova)是個沒沒無聞沒什麼作品的小說家,學經歷倒是很特殊。她是一名對哲學感興趣的神經科學家(她的頭三任丈夫都是哲學家),哲學深深地滲入她那兼具法俄血統的腦袋,並表現在研究及創作的文體上。
  • 閱讀本書,勾起我幾個生命片段的回憶,這些片段帶我重新觀看、深思至親走過的巨大傷痛,他們對於感恩的理解、體會與實踐為何?那些令人難以想像的超越及動能從哪裡來?本書激發了我回顧品味的深度以及開創前瞻的豪氣。
  •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教他:「對善待你的人要感恩,要知福惜福。」這不只是空洞的老生常談,感恩是日常人際互動裡很重要的面向,我們無法想像人與人之間不常表達感恩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1991年,我58歲的父親罹患癌症。他臨終前一星期,母親和我守在醫院病床前。有時我們兩人一起陪伴父親,有時則輪流陪伴。醫生給他打了嗎啡,不過也可能是因為他的病已經很重,總之這一整個星期裡,他沒有再醒來過。當時正值仲夏,有個清晨,護士要我們回家去睡一會兒。半個小時後,父親去世了。
  • 她搭電梯到自己住的高樓頂層。爬上最後幾級台階,打開窗戶,然後跳下去。她看見水泥地上的斑斑點點飛快地沖向自己。她無數次地想像這個畫面。但是當露絲薇塔‧帕朔萊克真的坐電梯來到頂層時,她帶了照相機。她打開窗戶,把相機對著下方拍了張照片。然後她撕碎了照片,又用線把碎片縫在了一起。
  • 剛開始,大夥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私下說說。等到我自己也擔任「行政副社長」時,代誌大條了,開始有大三、大四,甚至已經畢業的學長,對我表達善意的規勸。偏偏我年少輕狂,堅持己見,最後多少有點被孤立了!
  • 由於饅頭的交換日記被沒收了,於是她和小貞商量共用小貞的筆記本,繼續和我寫交換日記。之前因為魯迪介入他們兩人之間而產生的芥蒂,似乎也因此煙消雲散了。
  • 好久好久以前,在我們家小王子還沒出生的時代,湛然爸爸和我是背包客(Backpackers)。

    我們以雙腳去認識大城小鎮的「青石街道向晚」,也租借腳踏車,穿過森林行過海岸。可是湛然出生以後,我們的背包客及單車時代不得不暫停,變成租車、火車族。

  • 萊茵河(Rhein)全長1,320公里,穿過瑞士、法國、德國和荷蘭。我們住的Bingen正好是萊茵河和納爾河(Nahe)的交接處,此處水流湍急,處處漩渦和淺灘暗礁。我在河邊,就可以看到水流不一樣,爸爸說那就是河道深淺不一所造成的。河道中也以綠色和紅色三角錐標出航道,讓船避開危險。
  • 展與我的相遇在一所盡是青春痘與汗臭的和尚高中。他是學生,我是老師。後來我們相戀,經歷許多變化,克服種種困難而結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