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纵与忍耐

文/王理书
【字号】    
   标签: tags:

小小一则母子对话,发生在某天早晨。

面对上学的压力

我开车送两个孩子,旦因奶嘴掉了,唉了一声,挣扎想捡;我稳住她:“妈妈现在开车不能照顾你,等一下停车就帮你捡。”旦就不哭了。

但后座的树说:“妈妈,旦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那我呢?”

我说:“旦小事没哭,她都哭大事;是你一点小事就哭。”我主观发出评语。

但儿子的认定不同:“我现在撞到头什么的,都没哭了啊。”我领悟到进入他世界的美好,于是我说:“是喔,树要大痛才哭,小痛都不哭是吗?”孩子满意地说是。于是我说:“旦不会说话,所以她用哭来表达;树变勇敢了,所以很多以前会哭的时候现在都不哭了。”

儿子说:“我在学校从来没有哭过。”孩子这样我并不讶异,我说:“所以,你在学校学会忍耐?”“对啊,我在学校都没有哭。”他忽然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

我说:“可是你不是说喜欢星期二的小小主播吗?”

他说:“可是今天没有轮到我主播啊。”

我心里有数,问:“别人在学校哭会发生什么事?”

树说:“老师会说:‘不要用哭来解决问题。’”

我说:“你很喜欢待在我们身边想哭就哭的幸福,所以不想上学?”他安静点头。

我又说:“你感觉学校要到了,想起自己又要忍耐,所以有压力?”他安静点头。我说:“老师两个人照顾二十个小孩,所以跟爸妈不一样,没力气陪你们哭!”学校到了,老师过来开车门,他跟我说:“妈妈,不要说了。”他安静下车。

树上学去了,这是一个他想起上学有压力的早上,他正学会面对。

处理自私与分享之间

树这孩子,天生有敏感的生存焦虑。在我们面前,他知道爱无失去的威胁,所以放纵自己的负向情感表达。在学校,他仔细观察,同学曾经遭受的待遇,谨慎地记在心里,暗自理解。

他常问我,“为什么老师说……”在他说学会忍耐的故事时,我知道,孩子在学校正在培养另一种性格,而那是在家里,我们给不出的环境。社会眼光、社会规范,悄悄地,驻进他心底。

上周,孩子吃宵夜时,旦的面吃光了,我跟树要:“面分一些给妹妹。”树说:“不要。”我只好跟旦说:“旦,你的吃光了,没了喔!”

忽然,树问我:“什么是自私?”

我惊讶,“你在哪里学到的?”

他说:“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有一本书叫《自私的亮亮》。”

爸爸回答:“自私就是替自己想,不替别人想,与‘分享’刚好相反。”

过一会儿,树挖了一片蝴蝶面放到旦的碗,说:“给旦旦吃。”

我笑了:“谢谢哥哥的分享。”

树用自己的方式,在处理“想吃”与“不想自私”的冲突。现在的他,气度与力量都还在成长。一片蝴蝶面,刚好是他能给的分享。他对妹妹的爱还不够大,一片蝴蝶面,是刚好的大小。他对我则很慷慨,即使他很想吃,也都会分我,这背后没有道德规范的影响,比较是两人间的相爱。

包容孩子的负向情绪

我们家,有比社会宽很多的规范。对孩子的负向情绪,尚未完美的成熟,有很大的包容空间。展与我,都是以家人相聚为第一目标的人生观,所以,孩子们在家里,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来得自由活跃。

我喜欢,树在一个有社会规范的班级,树儿会吸收一些老师的价值观,但因我们俩能说话,所以会再松开。树会因学校的事有困惑,但因我们能讨论,所以他想不通就问我,树因此在学校时,学会了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人群里,安全而愉快的小分子。

洗澡时,树说:“今天我们演戏演两次,我都有上去。一次演高塔,一次演工人。”(洗澡的他,把双手举高表演高塔。)

我问:“什么时候你会举手说你要演?”

他说:“太难的我就没有举手,会演的我就举手。”

我问:“那如果很多人也举手,老师没叫你,你会怎么想?”

他说:“没关系啊,下礼拜还有机会。”

这是很珍贵的群体互动。我很喜欢。

也许树学会压抑,但多了与我分享的解框概念,而我很接纳这样的他。

我珍惜树在家里的爱哭,那正是他平衡在学校压抑,与珍惜被疼爱的展现。

摘自《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阳》 宝瓶文化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年前,尤金尼亚‧尼可拉维纳‧克拉斯诺亚(Yevgenia Nikolayevna Krasnova)是个没没无闻没什么作品的小说家,学经历倒是很特殊。她是一名对哲学感兴趣的神经科学家(她的头三任丈夫都是哲学家),哲学深深地渗入她那兼具法俄血统的脑袋,并表现在研究及创作的文体上。
  • 阅读本书,勾起我几个生命片段的回忆,这些片段带我重新观看、深思至亲走过的巨大伤痛,他们对于感恩的理解、体会与实践为何?那些令人难以想像的超越及动能从哪里来?本书激发了我回顾品味的深度以及开创前瞻的豪气。
  •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教他:“对善待你的人要感恩,要知福惜福。”这不只是空洞的老生常谈,感恩是日常人际互动里很重要的面向,我们无法想像人与人之间不常表达感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 1991年,我58岁的父亲罹患癌症。他临终前一星期,母亲和我守在医院病床前。有时我们两人一起陪伴父亲,有时则轮流陪伴。医生给他打了吗啡,不过也可能是因为他的病已经很重,总之这一整个星期里,他没有再醒来过。当时正值仲夏,有个清晨,护士要我们回家去睡一会儿。半个小时后,父亲去世了。
  • 她搭电梯到自己住的高楼顶层。爬上最后几级台阶,打开窗户,然后跳下去。她看见水泥地上的斑斑点点飞快地冲向自己。她无数次地想像这个画面。但是当露丝薇塔‧帕朔莱克真的坐电梯来到顶层时,她带了照相机。她打开窗户,把相机对着下方拍了张照片。然后她撕碎了照片,又用线把碎片缝在了一起。
  • 刚开始,大伙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私下说说。等到我自己也担任“行政副社长”时,代志大条了,开始有大三、大四,甚至已经毕业的学长,对我表达善意的规劝。偏偏我年少轻狂,坚持己见,最后多少有点被孤立了!
  • 由于馒头的交换日记被没收了,于是她和小贞商量共用小贞的笔记本,继续和我写交换日记。之前因为鲁迪介入他们两人之间而产生的芥蒂,似乎也因此烟消云散了。
  • 好久好久以前,在我们家小王子还没出生的时代,湛然爸爸和我是背包客(Backpackers)。

    我们以双脚去认识大城小镇的“青石街道向晚”,也租借脚踏车,穿过森林行过海岸。可是湛然出生以后,我们的背包客及单车时代不得不暂停,变成租车、火车族。

  • 莱茵河(Rhein)全长1,320公里,穿过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我们住的Bingen正好是莱茵河和纳尔河(Nahe)的交接处,此处水流湍急,处处漩涡和浅滩暗礁。我在河边,就可以看到水流不一样,爸爸说那就是河道深浅不一所造成的。河道中也以绿色和红色三角锥标出航道,让船避开危险。
  • 展与我的相遇在一所尽是青春痘与汗臭的和尚高中。他是学生,我是老师。后来我们相恋,经历许多变化,克服种种困难而结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