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城市之許昌、鄴城、成都

三城迭起訴恩怨
文 ◎ 蔡大雅 繪圖 ◎ 蕭素惠
font print 人氣: 10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0日訊】許都、鄴城、成都這三個三國時代的城市見證了曹操的意氣風發、劉備的潦倒不順及諸多風雲人物膾炙人口的事蹟。三國時代權力的鬥爭與落幕,在這三座城市中一幕幕的上演……

許都 曹操意氣風發的舞臺

許都(今許昌)的歷史悠久,相傳在堯時,隱士許由曾在此耕地,因而得名。漢獻帝、伏皇后與朝廷百官被遷移到許都後,曹操才開始大舉建設該城,興建城郭宮 室,官衙宅邸等,供君臣居住辦公。皇帝雖然有了容身之處,卻依舊是個沒有實權的君主,不僅無法決定國家大事,連日常生活都受監視,每聞曹操來見便心驚膽跳,伏皇后甚至更驚惶地起身相迎。

許都依然是曹操的舞臺,許多與之有關的故事都發生在此處:他在這裏屯田練兵、聚集群臣商議北伐南征、籠絡關羽贈之以赤兔馬與戰袍。他意氣風發不可一世,卻 也必須面對不斷的暗殺威脅,甚至連伏皇后與其父都密謀暗算他。但也許是天意如此,針對曹操的各種陰謀皆以失敗告終,反倒是謀害者被全族株連,家中老小被推到市場上公開斬首示眾。

而作為共犯之一的伏皇后,她的帝后地位並無法保護自己平安無事,在東窗事發後,連漢獻帝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被拖出宮外處死。

建安二十五年(二百二十年),曹操去世。同年曹操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自立為帝,國號魏,東漢正式結束,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被送到山陽後又繼續活了十四年才去世。魏明帝曹丕將許都改名為許昌,雖然他後來選擇定都洛陽,許昌仍是魏國五都之一,許昌這個名字也沿用至今。

鄴城 官民建築明確區分

三國以曹魏的勢力最盛,曹操後來打敗袁紹袁術兄弟,統一了中土的北方。鄴也從袁紹的掌握落入曹操的手中,曹操將之視為自己的都城,被封為魏王後,將舊有的宅邸擴建為魏王宮。

鄴城(今河北臨漳)的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兩千四百米、南北一千七百米,由一條東西大街將全城分成兩部份不同功能的區域,北邊是宮城區與貴族居住區,南邊是居民區和市場,官署則沿著南北中軸線設立。漢朝以前的城市並未將官署與民居用地作功能區隔,以致官民建築混雜,造成使用上的相互干擾,鄴城是第一座明確區 分住宅與官府的城市。

鄴城的宮城位於全城的西北方,占全城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宮殿按照「前朝後寢」的規矩建造,大殿在宮城正中,是舉行大典之地,左右有東西堂和鐘樓鼓樓。在宮城裏的西北角興建三臺「銅雀」、「金鳳」、「冰井」,三臺皆高十丈,各有房一百二十到四十間,相互之間有閣道連接。曹操作高臺的目的除了觀賞風景以外,用來作為軍事上的瞭望與守衛是很主要的一個用途,臺基內部除了冰井臺是儲冰室外,據說其餘二臺裏儲藏的是兵器。

在銅雀臺落成時,曹操那才高八斗的兒子曹植曾作了一首有名的《銅雀臺賦》,根據三國演義裏的版本,在此賦中有一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二 喬就是東吳一對美麗的喬姓姐妹,她們分別是孫策與周瑜的妻子。小說家認為曹操挑起赤壁之戰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要得到這對姐妹,與之同遊銅雀臺,以娛晚年。是否如此,後人已經難以得知,只知道赤壁之戰曹操以八十萬大軍的絕對優勢,最後竟以慘敗收場。此戰奠定了三雄鼎立的局勢,不能不說是天命使然吧!?

鄴城的設計成為中國城市的新形式,其明確的功能分區、中軸對稱、宮城外郭城的區分,對後來隋唐的城市設計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曹魏之後,許多北方小國也曾定都鄴城,可惜現在除了三臺尚存遺址外,鄴城其餘地方都被漳水沖毀。

成都 膾炙人口故事流傳千古

布衣出身的劉備起義之後,一直被多方勢力所迫,不得已而輾轉於各地,先後依附過曹操、呂布、劉表、劉璋等,直到取得四川作為根據地之後,才算擁有能與曹操和孫權抗衡的實力。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二一九年),劉備入主成都,關羽、張飛各守一方。坐鎮荊州的關羽在孫權的襲擊下戰敗被俘,不降而死。兩年後,張飛在備軍為關羽報仇時,被部下暗殺身亡。悲憤至極的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留諸葛亮坐鎮成都,執意帶領七十萬大軍攻打只有幾萬兵馬的東吳。由於沒有諸葛亮在旁輔佐,被陸遜一 把火燒盡七十里大寨,兵敗如山倒,最後只剩寥寥數騎逃回白帝城,無臉回成都,又氣又愧以致患病不起,遂留在白帝城,直到病逝。

劉備真正經營成都的時間並不長,蜀漢對成都的建設其實多在諸葛亮為相時所為。成都一向是保留三國文化最多的城市,可惜近兩千年來,經過多次戰火的摧殘,古跡多已不復存在,現在只剩下武侯祠,以及帶有三國記憶的地名而已。

蜀漢所營建的宮城在秦漢大城北部,即今四川省展覽館稍東一帶。宮城北依武擔山,即劉備設壇稱帝的地方。而諸葛亮之相府及益州牧府,按體制應在宮門之南,即 今人民南路北端、紅照壁一帶。武侯祠是紀念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諡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現在的武侯祠其實是明朝時期的建築,而且原本應為劉備的陵廟,由於幾次遭到焚毀,在明初重建時,才與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合併,形成中土唯一的君臣合祀祠。

在真實的歷史上,蜀漢是三國中國勢最弱的,但由於聚集了諸多的風雲人物,其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千古,使得蜀漢在後人的心中,成為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上演歷史 大戲的舞臺。三國演義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為開場,諸葛亮在章回小說發展到中間時才出現,卻可任之笑傲縱橫當代,並千古不朽,除了他神鬼莫測的智謀以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義精神,更是世人崇敬學習的典範。

諸葛亮未出隆中,即已知天下三分,但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己禮遇,在鼎足之勢已定後,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六出祁山,想要討伐曹魏、復興漢室。他長期駐留漢中訓練兵士,等待出軍的時機。◇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80期【城市的瞬間】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