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與西方接軌 急起直追(3)

人氣 3

【大紀元8月26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主持人:好,我們現場還有一位skype的觀眾朋友在線上,那麼請聽這位朋友怎麼講。

下載收看

觀眾:你好,我現在正在看那個「股市大亨」,跌到3千多了,怎麼說呢?中國任何的國際接軌,我們老百姓怎麼認識這個問題呢?我們有句很好玩的順口溜,叫做:「要漲價的時候就國際接軌,要降價的時候就不提了」。這完全說明了中國國際接軌是怎麼回事。

比如說油價要升的時候,就說「國際接軌啦」,要降的時候,就說「中國特色」,你說這叫什麼啊!我想問一下,你們有沒有看過一個叫做《華麗的假期》的片子?我看完以後,覺得好像就是中國的六四一樣,不同的是那韓國人真的敢拿命去跟政府作戰,他們去搶軍火,跟當時政府軍開戰,而且我看它們比我們六四還更狠,當時的韓國政府拿坦克砲對著那些老百姓開砲。

主持人:對不起,先生,因為您的話題跟我們今天這個比較沒有關係,那麼謝謝您的意見。那我們來談一下,剛才這位先生提到,譬如我們談要跟西方接軌,談到一些中國傳統上的東西。那麼兩位在美國也待了很久,工作生活都相當久,就您們所認識的,您們有些什麼樣的觀察?是不是先請汪先生跟我們談一下?

汪弘毅:其實我在美國也差不多有30年了,我剛來美國的時候,華人在美國基本上數字還算少,所以除了在美國大城像洛杉磯、紐約以外,我們對當地的居民來說是個新鮮的人,滿新鮮的,有人一輩子沒見過東方面孔,所以他們見了我們也不曉得如何來對待我們。

其實對我個人來說,心裡也有一種警惕,在台灣我們也受到這種教育,說我們出國就要做國民外交。而在某一種程度上,的確我們的一言一行幾乎等於是代表我們整個民族。因為人都有這種刻板印象,我這一輩子就見過這一千零一個中國人,那他的一言一行就代表了所有的中國人,所以那時候我都覺得這個對我個人還是有滿大的壓力。

可是畢竟二十多年過來了,現在美國這個社會真的是變得很多元化,看到中國人事實上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所以現在中國人也比較可以鬆一口氣了。比如說,外國人也知道你這個人的言行代表的不是你的國家,而是代表你個人,那對我們自己來說,我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比較可以鬆弛一點,不需要說好像我的一言一行就是代表所有的中國人。

主持人:那張先生我想請問,這次北京舉辦奧運會,聽說發給北京市民一些生活手冊,要求一些生活公約等等,您是不是能把這個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張傑連:這個事啊,每個都有一個簡短的…比如說要求公民盡量不要上街,甚至人家就風趣的講了,把空氣都讓給外國人了。遇到外國人要注意一些中國人基本的小節,比如說吐痰啦,席地而坐等等這些東西。

其實這也能反映出來,中國人在這種禮貌上面,中國本是禮儀之邦,但是共產黨統治以後,其實這方面的傳統文化丟失得相當的多,這個人就變得非得要從基本再來,在西方看來,甚至是非常基本的行為準則,在中國都還要開始搞培訓,這是很可笑的事。

主持人:是的,那麼陳先生,您在美國待了很久,您覺得所有的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大陸的人,其實都非常聰明,各方面能力都很強。那麼,您感覺到還有什麼不足,或是您有什麼樣的建議,覺得中國人、華人在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陳志飛:我就接著剛才這位先生講的,他講的是中國文化造成華人與外界接觸的一些影響和誤區。但是呢,中國大陸還有另外一個枷鎖,那就是中共統治所帶來的一些影響,帶來了更多的誤區。當然他也有國民外交意識,就說我個人代表中華民族,我有百年的恥辱,我要洗清這個恥辱。

那麼在這之外呢,還有別的誤區,比如說,我看中國有很多這種冊子,因為在中共統治下呢,比較急功近利,它告訴你如何能夠成功。所以有好多我的學生,中國大陸來的,他們普遍認為到美國一定要be aggressive,我們都知道be aggressive是什麼,因為在中國,好像傳統文化是要做謙謙君子,要溫順或者是謙卑。他覺得在這種體制底下,這種思想在外國會吃虧,人家不會看到你的價值。

但經過我長期在美國的觀察,實際上,謙謙君子、憨厚敦實這些都是普世價值,在哪都是走得通的。所以說我看到我的學生,他們在中國大陸學到了一些不知道誰寫的書以後,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到底在美國待了多長時間,估計他們也沒有直接接觸到、悟到這些東西,那他們也急著來學,然後做出了很多很可笑的事。比如說,不懂故意要說得很堂皇,英文也不太流利,所以很多時候顯得非常急於表現自己,最後呢,捨本逐末,實際上給別人造成很不好的印象。

汪弘毅:的確,我也有同感,那時候剛入社會,剛開始接觸一些大陸來的留學生的時候,真的是感覺好像大陸出來的留學生的確比台灣出來的aggressive很多。

陳志飛:呵呵,不是我喔,我原來還不懂這些,現在新來的一屆比一屆越來越厲害。所以我就跟美國人說,最早的留學生連喬丹都不知道,後來才知道喬丹。他們現在不但知道喬丹、NBA的明星,他們還知道流行歌手的明星,還知道車廠的牌子,還知道Starbucks,他們知道的很多。但他們的行為卻跟這裡格格不入。

因為他們想到的美國是花花綠綠的繁華世界,看到是好萊塢描繪的美國,其實他們如果真的到美國來看,他們會吃驚的。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有工作的人可能晚上9點、10點就得睡覺,像我還有孩子,很早就睡覺。而5天工作下來是非常忙碌的,然後週末還要去教堂。如果在中西部,70%或80%都要去教堂,那麼這樣一種生活像清教徒一樣,跟好萊塢描寫的那種電影、那種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

主持人:是的,好,現在曼哈頓何先生又打電話進來,我們聽一下何先生怎麼講,何先生您好。

何先生:好,我還有幾句話噢,你們說的是跟西方接軌,我說西方太遠了,還是請中共跟東方接軌,就是跟隔壁鄰居南韓接軌。因為南韓在奧運以後啊,它們的政治改革變得民主了,在政治上民主了,那麼現在中國大陸,不是只有大紀元報導說它不民主,就是世界日報也說它不民主。

那麼,在經濟上面,它們有這個,比方說Samsung電器方面,那麼中國有沒有跟它比的?一樣也沒有;那在體育方面,南韓的人口比中國少得多,但是它的金牌數也不少,它們的成績也在10名以內。那麼,還有一點,在文化方面,它拍的《大長今》震動了亞洲,那麼大陸現在拍的電視劇啊,有沒有比《大長今》更好的呢?也沒看到過。所以我覺得中共要跟西方接軌,路太遠啦,還是就近跟南韓接軌一下。

主持人:好,非常謝謝何先生。那麼我們還有一位明尼蘇達的劉先生在線上,劉先生請講。

劉先生:元慶好,汪弘毅、陳志飛、張傑連好,我是《喚醒國人》的作者劉蔚,中共啊靠舉國體制,對運動員隨意打罵,對運動員進行身體有害的超負荷訓練去拿金牌,那實際上是弄虛作假。我們看民主國家的運動員,基本上是靠自己的資源去拿獎牌。中共大講金牌也是欺騙,那是根本沒有意義的。比如說2004年,中國在雅典奧運會上的金牌總數已經超過了俄國,那麼難道中國人的平均身體素質就比俄國人好了嗎?根本不是,我就講到這裡,謝謝。

主持人:好的,非常謝謝!

陳志飛:我覺得他這話說的真是非常值得人深思,剛才我也講到了中國和日本平均身高的問題,因為專制國家,的確是非常希望把奧運作一項政治工具來粉飾自己。那麼,如果你看奧運金牌榜,在冷戰結束之前和現在的情況,你就會大吃一驚。在冷戰結束前,占據金牌榜的前三名,整個獎牌榜也一樣,是蘇聯、美國和東德,而且你看前三名當中,專制國家占了兩名,它們是取絕對的霸主地位。

在冷戰結束之後,蘇俄和東德直線下降。東德現在跟西德合併之後,它的金牌總數還超不過原來的,但是,金牌總數並不能代表它將來國運昌盛的可靠性,因為你看在冷戰時期,專制國家是遠遠超過了西方自由世界國家,可是冷戰誰贏了?誰輸了?

汪弘毅:其實,奧運在很多程度上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競爭。剛剛您這樣講讓我想到,其實在冷戰結束以前,奧運金牌變成是冷戰的兩大陣營-自由國家和共產國家較量的一個場地。因為美國基本上是代表整個自由世界,所以在冷戰結束以前,全世界的人對蘇聯的金牌、獎牌多,還是美國的金牌還是獎牌多,這是大家很重視的。

可是就拿我自己來說吧,自從1989年冷戰結束以後,說實話,大部分的人對奧運關注的熱度降溫了很多,因為美國的假想敵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當然很多美國人還是希望美國能揚眉吐氣,可是事實上,沒有一個勁敵在那裡,大家對美國的期盼已經下降了很多。所以現在美國人對美國隊到底有沒有拿最多獎牌反而不是那麼在意,是中國認為自己是一個強國,正在崛起,所以中國把它自己獎牌的數目認為是很重要的。

陳志飛: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這有一個不對稱性。你說的是自由世界的看法,但在專制國家,尤其在中國,冷戰的意識依然存在,它把金牌總數當作強國崛起的指標,它還是想超越西方,甚至在中共方面還有其它非分之想,期待能夠成為世界的霸主,而且是專制的霸主。所以它從這方面,通過金牌,它有它自己的考量。

主持人:我想請教一下張傑連先生,這次的奧運雖然對很多西方國家來講,它們對於中國不能改善人權方面覺得很失望。那也有很多西方媒體進入了中國,您是不是可以跟大家講一下,我們看到它可能是好的轉機的有哪些?比如這些東西對中國的開放,對中國人了解西方社會的一個小小接觸面,您看到的希望在哪裡?

張傑連:這次西方人通過奧運,把中國就相當一本書一樣翻開,攤開在全世界人的關注之下,而中共想要證明自己執政的合法性,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它自己在人權方面的問題,還有對法輪功學員的迫害,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等等惡行也一一受到全世界人的關注。

所以我覺得這是雙面的,下面進一步的發展,我個人是希望能像剛剛何先生提到的,和韓國有一個接軌。我想可能接下來就會有一個接軌,因為韓國也是在奧運後,民主進程才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折,所以可能中共奧運的後效應也會給人們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新的轉折。

主持人:汪先生,您的看法如何?從這次奧運這個機會,您看到了中國和西方如何接軌?您看到了什麼樣的希望或有什麼建議?

汪弘毅:我覺得…我個人倒沒有太大的意見,因為世事實在是太難預料了。

陳志飛:我覺得事情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表面接軌容易,蓋樓、建高速公路都很容易,但要知道,高速公路是納粹德國發明的,是用來運軍車、軍隊的,現在被人們用來作為現代化的工具。所以學這些都很容易,不管它的意義是什麼,而真正內部的改變,內心的改變卻是很難的。

實際上從奧運這個窗口來看,中共是把持得很嚴的,它控制著它來粉飾它的門面,它並沒有以奧運作為窗口,讓中國人能走出去向別的國家學習,這從剛剛那位先生舉的那個警察牽狗的例子上是看得很明白的。但是從郎平這個事情來看,國人變的更加現實,我覺得這樣發展下去,中國人對中共的所謂金牌策略會越來越不感興趣,奧運的政治化就會越來越淡,未來中共的改變就會更有希望。

主持人:好,非常謝謝各位觀眾朋友的收看以及現場的來賓,還有謝謝線上的張先生,那麼我們下次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白宮:中國錯失改善人權良機
SFU副教授:中共禁止抗議是為維持統治
港評京奧:人權民主才能與世界接軌
楊佳襲警案今開審 上海禁媒體旁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