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 明年元旦推出

人氣 2

【大紀元9月1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香港政府將於明年1月1日推行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試驗計劃為期3年,預計首年約66萬長者受惠,2011年底檢討計劃成效。

該計劃會為70歲以上的長者,每人每年提供5張面額50元的醫療券,資助他們使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計劃會在3年後檢討,以決定未來的方向。期間,計劃展開2年後不排除會有中期檢討。

醫療券會透過「醫健通」電子平台發放,非以紙張形式印刷;符合資格的長者毋需預先登記或領取醫療券。電子醫療券適用於私營西醫、中醫、牙醫、脊醫、註冊和登記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放射治療技師和醫務化驗師的服務。參與計劃的服務提供者在工作地點展示標誌;長者使用醫療券時,只須選擇已登記的服務提供者,並出示有效的身份證,開設個人醫療券戶口。醫療券3年內有效;長者首年或第二年未使用的醫療券,可留待下年度使用,但不可預先使用下一年度的醫療券。

另外,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9月30日起,可透過醫療券網頁登記。登記了的醫生,可以透過電子平台,為求醫的長者支取醫療券,政府會將醫療券的數額,透過電子平台轉入醫生的賬戶內。


屯門醫院急症室一角(大紀元資料圖片)

長者指資助額太少

不少長者認為,政府的醫療資助金額太少,認為250元一年的資助,而看一次私家醫生隨時要百多元,藥物和其它健康品也沒有資助。醫學界的候任立法會議員梁家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資助計劃起不到分流病人到私營巿場的作用。

梁家騮說,政府門診看病人的成本可能都要200元,若政府想幫助貧窮的病人,現時50元的資助遠低於政府直接提供門診服務的成本。他建議日後應集中資助有經濟困難的長者,提高資助金額。

另外,醫療融資第一輪諮詢結束3個月,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政府會在分析民意後推出新的醫療融資方案,包含供款方案會有保險成份,市民更可即供即用。


很多長者到了退休年齡仍繼續工作搵食(大紀元資料圖片)

最理想儲蓄加保險

周一嶽,明年將會推出全新方案諮詢公眾,包括部份供款會用於購買醫療保險,市民一供款便可以有權索償。方案亦會提供自由選擇給一些有財政能力的市民,讓他們可以選擇。

而無論日後政府採用哪一種醫療融資的方式,市民最關注是每個月要供款多少及保障範圍,保險業界及學者都認為,兼備儲蓄及保險成份是最理想的模式。

保險業界認為,若醫療融資組合包含保險和儲蓄成份,儲蓄滾存的部份可以顧及長遠的開支,即醫療融資,一定要首先每個月費用解決每個月必需的醫療開支,剩餘的錢希望有投資及年期回報,才可令年長時候仍然給支付300至500元的醫療保險費,又同樣享用到照顧自己的醫療保險計劃。

有學者認為,最理想的醫療融資制度是醫療儲蓄及保險兼備,如果市民患重病,醫療儲蓄部份不足以支付巨額醫療費用時,才可以靠保險分擔,供款以佔月入百分之三的比率較為合適,學者認為,保障範圍務必小心設計,以確保大病得到適當保障,而且最重要是長者,在退休後有沒有公司替他們買保險,及保障是否可繼續。


今年5月25日,香港各民間團體與公公婆婆遊行,表達反對當局推出的醫療融資計劃。他們希望政府能增加長者醫療和生活資助。(大紀元資料圖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當心無症狀中風 悄悄找上門
關懷老人身障 北投東華社區送餐6年不中斷
北市公車站違停大業路居首 交大加強取締
視障者巡演敬老  30日赴北市浩然敬老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