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咆哮管教孩子

文/ 攝影 王嘉益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八月底酷暑將盡的週末,在金黃昏紅的夕陽下,獨自漫步於公園的綠蔭小道上,清風拂面涼澈心底,靜泌中鳥啼聲更顯得清脆悅耳。然而,遠處傳來的怒吼咆哮,粉碎了這一切美好的氛圍,令人瞬間掉進了一種驚擾不安的情境之中。

人類好奇及警戒的本能,驅使我尋找聲音的來源和事件的真相,而答案就在眼前近百公尺處的運動廣場上。一個身材微胖、滿臉通紅、面露怒氣的中年男子,正以食指指著一名手戴棒球套、面帶驚恐、小學生模樣的孩子。間間斷斷、氣急敗壞的怒罵聲,不但令在場的其他孩子呆若木雞、不知所措,也引來了附近行人的側目。仔細地聆聽那爆躁尖銳的咆哮聲後,真相終於大白,原來是一位課外活動教學老師正在指責棒球運動中罵髒話的學生。

公園中偶遇的這一幕,一直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我不斷地思索著那位尖聲怒吼的老師,他當時的心理狀態,及教導孩子方法的妥適性。

他是想以咆哮來展示為人師表的權威性嗎?抑或認為以如此強力震撼的聲勢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紛亂的場面?果真如此,從現場驚慌失措的孩子們那慘白的表情來看,這位老師是達到了他的目的。

我沒有修過心理學,不清楚那些孩子在經歷這場震撼教育後,心理上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對他們未來的人格發展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那名在大庭廣眾之下遭到公開嚴厲指責的學生,他的自尊是否受損?幼小的心靈是否遭到創傷?其他在場的孩子們,是否會誤認這樣權威式、強制性方法是一個值得學習仿效的模式?有樣學樣地養成恃強淩弱、以暴制暴的習性而不自知。

但是,不要忘了,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大人們給他們塗上什麼樣顏色的染料,他們就會成為什麼樣顏色的畫作。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人師及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啊!

『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開宗明義地指出,所謂老師,就是靠他來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授學業上的知識、解答學業上疑問的人。其中,老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除了言教之外,最重要的是還要身教,也就是為人師者要能以身作則,給學生們樹立一個模仿的好榜樣,達到所謂黔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回到公園咆哮的場景之前。那位老師能夠來次機會教育以代替先前的震撼教育,將所有的孩子集合起來,溫和地講明罵髒話的不是之處,告誡他們不可再犯,並對犯錯學童施以禁賽一局的懲罰以示警誡。如此採取柔性勸導兼輔以適度懲處的方式,讓學生們能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時又寓教於樂,是否會更為妥適、正確一些呢?而且,這不正也是學校舉行課外活動教學的主要目的嗎?

當然,這樣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就更常見了,由於工作忙、壓力大或不耐煩等種種原因,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不是開口大罵就是拳腳相向,似乎這樣才能快速的解決問題,結果卻適得其反,不但氣大傷身,孩子下次更是「明知故犯」,真是搞得兩敗俱傷……

試著先放鬆心情,在緩和的氣氛中好好的跟孩子講道理,並用規矩加以約束,這才是良好的管教之道,也不會因此而傷到親子感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多麼感人的故事啊!看完波拉蔻這段真實的童年記事,應該會讓每一位看書的讀者,不禁落入童年生活的記憶裡吧!所以,在陪伴孩子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爸媽可以就「兒時生活」為主題,與孩子共同分享彼此的童年記憶。孩子其實對爸媽的童年生活很好奇,一定很想知道爸媽當年過的是怎樣的生活?發生過哪些有趣又好玩的事?爺爺奶奶又是怎樣管教孩子等等。
  • 3~7歲寶寶的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服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該換一種教育方式了?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
  • (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青少年正值生理、心理和心智的變化階段,精力旺盛、好奇心特強,有心理學家將此歷程稱為「狂飆」時期。若父母、師長未能適時提供輔導,很可能使他們誤入歧途,造成終身遺憾。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