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壽:從生態學來的管理智慧

楊仁壽

人氣 6

【大紀元9月17日訊】生態與生物學裡對物種族群興衰的了解,有些是值得企業管理借鏡的。生態與生物學者發現,因為物種的外貌與謀生習性,已銘印在基因之中不易改變,因此,物種變異、生存競爭與自然選擇的過程,決定物種族群的興衰。亦即新的、適合環境的物種會取代舊的物種。第二,環境資源愈豐富、族群數量愈少,則族群的生存與繁衍愈容易。第三,有些物種可以生存在多種棲息地,以多種食物維生,他們對環境變遷的適應力較強,如蟑螂;另一些物種,只能生存在少數棲息地、以少數種類食物維生,他們只適合在穩定環境下生存,如熊貓。第四,有些物種,像是蝴蝶,他們形體小、成熟得快、生命周期短,四處去繁衍,且每次產下大量的後代,在變化快或不可預期的環境中占有生存優勢;另外有些物種,如大象,他們形體大、成熟得慢、生命周期長,在固定的棲地產下少量的後代,因其競爭有限資源的能力強,在穩定與可預期的環境中占有生存優勢。

如果把企業視為生存在產業環境中的一個生物體,將上述生態運作原則應用到企業管理上來,對於企業長期生存而言,我們得到的洞見是:

(1)沒有優良的基因,只有適合環境的基因。物種的基因被保存下來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環境適應力。企業在長期經營後,也會形成穩定的經營行為,類似其基因。企業基因的形成同樣是因其適應環境的需求,但也類似生物基因般難以改變。許多企業誇言其具有優良基因,但是環境無時無刻在變動,只有能持續讓自己變種為適合新環境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

(2)選擇資源豐沛的市場、產業,勝過在貧瘠或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苦心經營。因為有限的環境資源與競爭強度,已經決定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在資源貧脊的產業內,再卓越的生存技能,大多數企業也只能靠微利生存,如現在的醫院與PC產業。

(3)利基的選擇。經營多重利基較無懼於環境的劇烈變動,但是需要本身具備較多資源;專精在窄的利基點,雖然無人能與其爭食,但須注意環境的大變化容易使他們滅種。時時注意環境變化的趨勢並改變自己,是生存的鐵律。

(4)成長策略的選擇。到處尋找新市場,嘗試各種新產品,讓企業容易在變化的環境裡存活,且適合不具規模經濟的小企業;但是當環境穩定時,等待新市場機會被證明為可行時,再大舉投入以規模經濟取勝,雖無法獲取超額利潤,卻是適合大企業的成長方式。

生態系統運作的法則告訴我們,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萬千年來地球上的物種不斷的改變。幾10年後,現存的企業究竟會被新興企業取代?還是能基業常青?端視其改變自己為新物種的能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楊仁壽:犯錯 謊言 道歉的爛戲可以休矣
楊碩英、羅郁棠:尋找智慧
楊仁壽:教育產業化的迷思
楊仁壽:外交工作的良善與真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