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19)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8日訊】有關改組軍隊的法案在議會內外持續討論了2年。在此期間,邱吉爾進行了大量活動,還把自己關於這一問題的演說印成了小冊子四下散發,最終使這一法案未獲議會批准。丘吉爾的造反行動取得了勝利。

在這一過程中,邱吉爾逐漸與一些同意自己政治觀點的年輕議員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政治上的小集團。漫畫家們把這個小集團與當年藍道夫勳爵的“第四黨”相提並論,這一類比的確是恰到好處。這個小集團由5名年輕的保守黨下院議員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成員休‧塞西爾勳爵是首相索爾茲伯里的小兒子。人們對這個小集團的稱呼“休裏幹斯”就是從他的名字引伸出來的。

“休裏幹斯”成員在政治上極為活躍,他們一個接一個地相繼邀請兩党政治領袖吃飯,和一些著名政治活動家經常在一起共同探討政治問題。1902年4月,“休裏幹斯”成員邀請“偉大的約瑟夫”共進午餐,約瑟夫‧張伯倫欣然應命,並詼諧地說自己是“在一夥很壞的人當中用午餐的”。張伯倫在與他們告別時說:“你們,年輕的紳士們,像招待國王一樣地招待了我。為此,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像無價之寶一樣的秘密——關稅壁壘!這是將來,甚至是不久的將來的政治實質。你們要好好地研究它,徹底地弄通並掌握它。要知道,你們不會為殷勤地招待了我而感到遺憾的。”

1903年5月15日,張伯倫在伯明罕發表了主張實行關稅壁壘政策的演說,在英國政治生活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張伯倫是一位眼光敏銳的傑出政治家,他已清楚地認識到,由於各工業國家的迅速發展和激烈競爭,已經在工業領域以及世界經濟市場中打破了英國的壟斷地位,曾經給英國資本主義帶來巨大利益的自由貿易政策,即國家對國內經濟活動以及各種經濟力量自由競爭不加干預的政策,將越來越不符合時代的形勢發展和英國的根本利益。因此張伯倫提出按照德國和美國已經建立的關稅壁壘模式,組成英國及其領地的關稅同盟,阻擋其他工業國商品的滲入,以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和工業。而大不列顛帝國內部各邦之間的商品交易,則享受特惠稅率。張伯倫的結論是,由此可能促使英國經濟出現新的、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從長遠看,張伯倫無疑是對的。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實施這一政策的時機還不成熟。因為實施特惠稅率將會直接導致英國進口糧食的價格上揚,使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水準明顯下降。同時,紡織行業和造船業從中將得不到任何實惠,只有與約瑟夫‧張伯倫有關聯的重工業會從關稅壁壘中明顯受益。因此,張伯倫的主張甚至遭到了來自保守黨內部的強烈反對,反倒使因英布戰爭產生分裂的自由党人重新團結了起來。

邱吉爾本來對財政和經濟問題並不熟悉,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他能夠虛心地聽取專家們的意見並把它變成自己的見解。他與父親生前的好友、當時的財政部常務次官法蘭西斯‧莫沃特爵士進行了磋商。莫沃特是藍道夫勳爵的主要財政顧問之一,是自由貿易政策的擁護者。他向邱吉爾詳細介紹了自己的觀點和有關此問題的知識,並將財政部的其他官員介紹給邱吉爾,為邱吉爾獲得關於這一問題的各個方面的權威性指導意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邱吉爾對這一問題所作的調查和諮詢,早在1902年4月張伯倫在午餐會上和“休裏幹斯”成員打招呼之後就有意識地著手進行了。因此,他搶在張伯倫正式提出進行關稅改革之前,於1902年10月就在自己的選區奧德姆城向選民們表示,他將堅定地維護自由貿易的原則。他說:
“保護貿易的含意是,全國人民一致贊成,通過徵稅,支付一定的款項,使某種貿易活動得以進行,……每一項貿易活動都將受到國家保護性援助的鼓勵。……下院的會客室裏擠滿了遊說者,我已預感到周圍充滿了一種腐敗的氣氛。……保護貿易原則從任何觀點來看對棉紡織品貿易都不會有什麼好處,……我完全可以理解經營農業的人會贊成貿易保護制度,但是我不能理解蘭開夏人會支持普遍的貿易保護制度。”

在張伯倫演說之後,邱吉爾很快就作出了較為強烈的反應。他給索爾茲伯里引退後繼任首相的亞瑟‧巴爾弗寫信說,如果首相不明確表示對張伯倫的譴責之意,那麼“我必須重新考慮我在政治上所持的立場”。巴爾弗其實也是自由貿易政策的擁護者,但是他不願因為由此問題引起的分裂導致危及保守黨政權穩定的結果,總想通過協調消除黨內的政策分歧,所以他給了邱吉爾一個含糊其辭的答復。不久,邱吉爾又寫信給自由党領袖班納曼爵士,建議自由黨人與保守黨內主張自由貿易的議員在下院保持策略上的協調一致。當時保守黨內部主張自由貿易的成員成立了保守黨食品自由貿易同盟,由德文希爾公爵擔任同盟主席。

邱吉爾在給德文希爾的信中提出了主張自由貿易的保守黨人與自由党聯合派共同重建自由黨的設想,他寫道:“自由党重新恢復它原有的力量和達到一致,這是大有希望的,我懇請你不要離開而使這項工作中斷下來,我懷著崇高的敬意為此竭盡綿薄。”但是,邱吉爾的設想最終未能成為現實。由於自由党領袖相信輿論明顯地傾向於自己一面,所以態度十分強硬,除非主張自由貿易的保守黨人在其他問題上也贊同自由黨的政策,否則甚至連與他們達成某種協定也不情願。此外,自由黨人已同新成立的工黨協議在選舉中結為同盟,這樣就排除了同主張自由貿易的保守黨人結盟的可能性,從而使保守黨食品自由貿易同盟瀕於瓦解。

邱吉爾現在意識到,他未來的政治前途不能寄託於陷於分裂的保守黨。此後事件的發展更加堅定了他脫離保守黨的決心。1903年夏,保守黨內閣由於在關稅問題上出現的尖銳對立逐步導致了自己的垮臺,巴爾弗首相為了緩解黨內的對立和混亂,曾明確表示將不在本屆議會中討論財政問題。但張伯倫為了堅持自己的政見和維護自己的政治形象,遂於1903年9月9日致函巴爾弗,請求允許他辭去殖民地事務大臣職務,以便首相將“政府的當前政策局限於主張我們在對外國的一切商務關係上的自由”。9月15日,一些主張自由貿易的大臣也提出辭呈。9月18日,報紙上同時公佈了張伯倫先生和三位自由貿易主義大臣的辭職消息。於是,巴爾弗著手組建新內閣。新內閣維持了一種微妙的政治平衡,但在安排大臣職務時,巴爾弗根本沒有考慮風頭甚健的政治新星邱吉爾。因此,邱吉爾決心脫離保守黨。--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馬爾巴羅公爵的後世子孫們在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這段時間裏,再也沒能為他們的族徽增添任何光彩。他們既無驕人的功業,亦未獲得任何榮譽,只不過為了維護公爵的尊嚴和排場,毫不吝嗇地揮霍著約翰‧邱吉爾積攢的大筆財富。
  •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之後上流社會發生的一件轟動一時的醜聞,突然中斷了藍道夫一家與倫敦社交界的聯繫。1876年,藍道夫的哥哥布倫德福德侯爵完全不顧自己已經結婚生子,在情感的驅使下策劃與艾利斯福德伯爵夫人私奔。艾利斯福德伯爵夫人也曾是威爾士親王的情人,此時她的丈夫正陪同威爾士親王在印度訪問,等他們訪問結束回到倫敦時,此事已鬧得滿城風雨。親王要求艾利斯福德伯爵與其妻子離婚,同時要求布倫德福德侯爵亦與自己的妻子離婚並與艾利斯福德伯爵夫人結婚
  • 雖然保守黨領導人對藍道夫‧邱吉爾採取了忍讓態度,但他們始終對藍道夫抱有戒心;對他的自命不凡雖然隱忍不發,但始終敬而遠之。索爾茲伯里的侄子、未來的保守黨首相亞瑟‧巴爾弗說過:“我傾向於認為,只要藍道夫還沒有不忠於党的任何行為,還沒有把自己弄到無可挽回的不能令人容忍的地步,我們大家就要避免一切衝突。”由此可見,與藍道夫的妥協只不過是政治上的權宜之計。這也預示著以後發生的藍道夫的政治悲劇之不可避免。
  • 新學校裏的環境要寬鬆得多,儘管溫斯頓‧邱吉爾執拗、倔強的性格依舊,仍然是學校裏最不守規矩的學生,但他再也不用擔心受到體罰了。學校裏開設了英文、法文、歷史、古典文學以及繪畫等一些比較正規的課程,此外還組織學生開展騎馬、游泳和跳舞等活動。由於心情愉快,少受拘束,溫斯頓在佈雷頓學校裏的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在這一期間,1886年3月,溫斯頓生了一場大病,因患感冒而轉成肺炎,一度高燒不退,甚至有生命危險。他的父母聞訊後迅即趕來看他時,他已是神志不醒,奄奄一息了,經過搶救才脫離危險。又進行了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他的病才逐漸痊癒。這場大病使他初次對人生有了較深的體驗。
  • 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校位於伯克郡,離薩裏郡的坎伯利火車站也很近,是英國軍隊培養步兵和騎兵軍官的主要基地。當時每年需繳納的學費為150英鎊。該校學生幾乎全部是出身於上流社會,因為在昂貴的學費之外,畢業成為軍官之後仍需要家庭的金錢資助,所以貧寒卑微之家的子弟無法問津。
  • 1895年是溫斯頓由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重要年頭,也是他的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這年元月,他的父親過早地去世。他的外祖母倫納德‧傑羅姆夫人于同年4月病故。而對溫斯頓感情衝擊最大的,恐怕還是同年7月老保姆愛維莉絲特太太的去世。雖然由於藍道夫勳爵患病導致家庭經濟狀況困窘,珍妮迫不得已辭退了愛維莉絲特太太,但老保姆一直得到邱吉爾家的資助。溫斯頓在她去世前去看望了她;在她死後不僅參加了她的葬禮,還承擔了在她墓前為她豎立墓碑的費用。
  • 1896年9月,邱吉爾隨所屬的第四驃騎兵團調往印度,駐紮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這裏是一處氣候宜人的山中避暑勝地,海拔高度為3000英尺。邱吉爾與另兩名中尉合住著一所帶有“寬闊而漂亮的庭院”的平房。邱吉爾在其中佔有3個房間,住處寬暢而舒適,並且擁有“一個主管酒類、膳食的管家”、兩個“管衣物的男僕”,還有一個馬夫。此外他與另兩位中尉還共用兩個園丁、三個運水工、四個洗衣工和一個守夜人。騎兵團的軍官們除了每天的早操和上午的一小時馬廄值勤,再沒有其他的軍務活動,因而邱吉爾有充足的時間隨心所欲地滿足自己的愛好。他讀書、寫信,種種玫瑰花,還採集製作了許多美麗的蝴蝶標本。每到下午4時15分,就是他最喜愛的活動打馬球的時間。這也是當地英國騎兵軍官最主要的娛樂。邱吉爾認為打馬球不僅是最有益處的運動之一,而且還是英國軍官與印度王公貴族之間進行交往的主要管道。雙方經常組織比賽。
  • 還有一次,他完成聯絡任務後跟隨一支分遣隊返回駐地時,在途中遭受到大規模的襲擊,戰鬥進行得異常殘酷。在一片寂靜的山谷中,突然爆發出槍聲和喊殺聲,轉眼間在嶙峋的山岩之間,奔湧出成群結隊的起義者沖向他們。邱吉爾親眼看到大片的死傷。他在《我的早年生活》中回憶道:“只見後邊的五六個人已經倒下了,兩個已死,三人受傷。一人胸部被射穿,鮮血如泉湧;另一個腹部受傷,手抓腳踢;還有一位軍官右眼被射出,滿臉是鮮血。慘呀,這是多麼驚險的一幕啊!”他在當時給母親的信中還寫道:這是一次“令人毛骨悚然的潰敗,被俘獲的傷兵讓這些野蠻的畜牲兇殘地切成肉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