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延燒股市 蒙牛復牌挫65%

牛根生等認察異樣 迅速套現近13億

人氣 2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毒奶事件風暴從商場蔓延到股市,停牌多日的蒙牛(02319.HK)9月23日在港交所復牌,早上10點開盤股價即跌至6.85港元,17日停牌前股價還有20元港元的蒙牛跌幅深達65%,創52周以來新低。瑞信日前發佈研究報告披露,蒙牛管理層承認早在8月份已經察覺異樣,並配售舊股,套現淨額12億6千萬元。

毒奶事件爆發後,中共當局於9月16日公佈了22家企業所生產的乳製品含有三聚氰胺成份,這22家公司有:河北三鹿、蒙牛集團、內蒙古伊利、青島聖源、上海熊貓、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業英雄牌、寶雞惠民、多加多乳業、湖南南山等。

其中在港掛牌的蒙牛集團,因毒奶事件於17日起暫停交易,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結構型商品同時暫停買賣。另一大陸乳品龍頭伊利(600887)17日在A股開盤後就打至跌停板12.09元人民幣至收盤,股價大跌9.98%,整個食品類股受到衝擊,股價也跟著下跌。

在中共當局公佈名單後,蒙牛即遭到高盛證券從「確信買入」名單中剔除,美林證券更是大幅削減其目標價27%至23.78港元。而高盛證券也於22日公佈調降中國乳業上市公司目標價,其中蒙牛目標價由28.5港元調降到14港元,伊利從19元調降到7.8元,光明則由5.4元調降到3.6元。

雖然名單公佈後這些公司立即宣佈將問題產品下架,同時啟動自檢機制,試圖扭轉頹勢,但大陸乳業現面臨的是消費者信心危機問題。蒙牛今(23日)在港交所復牌,早上10點開盤股價還是被殺至6.85港元,17日停牌前股價還有20元港元的蒙牛跌幅深達65%,終場以7.95港元作收。

料內地乳製業或損千億

據中央社報導,京華山一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大貝23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說,這次事件對大陸乳類行業的影響相當巨大,單是蒙牛乳業在港的上市價格就蒸發了約400億元。

他說,去年大陸乳類製品在冷飲及奶粉等方面的銷售額為人民幣1,315億元。發生這次事件後,估計今年的銷售額可能減少人民幣450億元。

劉大貝說,加上其它相關損失,粗略估計大陸乳製品行業因為這次事件所蒙受的損失達到1,000億港元,這還不包括醫療賠償等其它損失。

蒙牛在港上市時間不長,但上市後備受股民追棒,被視為內地的優質食品業。

公司高層8月套現逾12億

瑞信日前發佈研究報告披露,蒙牛管理層上週五(19日)承認在8月份已經察覺異樣。更令人震驚的是,蒙牛主要股東金牛及銀牛公司,於8月1日,透過大摩,每股作價22.02元配售舊股,套現淨額12億6千萬元。金牛及銀牛的最大股東,是蒙牛董事長牛根生,其他股東多為集團高級管理層人員。是巧合,還是蒙牛高管在金錢和責任之間的抉擇,只有留待以後揭曉。◇

相關新聞
蒙牛等液態牛奶含三聚氰胺
驗出蒙牛、伊利及光明液態牛奶含三聚氰胺
香港驗出伊利8款奶製品含三聚氰胺
官方公佈三大品牌液態奶含毒 網民質疑結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