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學校長:收生不足可變優質教育契機

人氣 8
標籤: , ,

【大紀元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路思香港報導)香港小學殺校的浪潮今個學年輪到中學,本港有4間資助或官立中學,因為收生不足可能面臨「殺校」危機。雖然教育局暫緩殺校決定,但殺校隱憂依然是教育界人士最關注的問題。

聖公會聖本德中學校長羅發強說,小學殺校出現了幾年,現在輪到中學。香港出生率低,學生人數不斷下降,政府應該預先看到這個問題,並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制度。殺校對教育界造成衝擊和不穩定的因素。他建議政府應該把學生人數減少變為一個優質教育的契機,保存現有學校和師資,以確保教育界的穩定局面。

此外,羅校長認為,不穩定局面會影響教育工作者,不能專注於推動新的三三四學制,以及對新高校的成功轉型,影響學制的成功推動。

羅校長指出,其實學生的人數會有一些變化的,他回顧多年前,因為學生人數多,本港沒有那麼多學校,政府於是要求每班學生人數增加多兩名,那時,教育界都很樂意接受和體諒。現在學生人數減少了,政府可考慮每班人數相應的減少,這不失為轉型為優質教育的一個契機。他歎息政府沒有從這方面去衡量。

羅校長說,殺校會令很多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流失,將來如果需要時,政府未必能快速培訓出有教育經驗的教育工作者,所以,理想的做法,應該是當學生人數減少的時候,可以在班級人數上調節,同樣可以保留原有的學校和教師,只不過把每班人數減少,而變成優質教育。

第三組學校有存在價值

有意見指,殺校對第三組學生不公平,羅校長非常認同。他認為,雖然政府殺校沒有表明針對哪一類學校,但政府制度的準則就是如果中一收生人數不足夠3班,就不可以營運下去,而如果以收生來計,收生不夠的始終是第三組別學校,出來的客觀效果,就是政府的制度對第三組學校的學生不公平。

他說,第三組學校教的是一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他們雖然面對的是第一批被殺,但其實這些學校照顧的是一些更加需要多些關顧的學生,這些學校的教職員會更加辛苦。政府殺校的同時也漠視了第三組學校存在的價值。

殺校難令教師安心工作

羅校長表示,當學生人數下降,政府其實沒有花費更多的資源,只是用了原本的資源。他質疑如果殺校,真的是節省了資源,那麼要殺校來節省資源的決定應否落在政府和立法會,這是應該由社會來討論的。

羅校長覺得教育界是希望一個穩定的局面,殺校只能看到財政上面節省了一點錢,但看不到對教育界造成的傷害。羅校長表示,對小學的殺校,可以看到,因為學生人數不夠穩定,令到很多老師、教育人士在宣傳上面多下功夫,但教師應該在教育上面安心教育工作:「因此就有的人諷刺說老師不是在做自己的本份工作,而去做一些學校的收生工作,我覺得這才是對教育人士最大的傷害。」

羅發強校長又提到明年超,三三四學制開始,其實對於中學來講是一個好大的轉變:「三三四不是簡單的學制的改變,而是學程的改變,升高中之後,有4個課程的必修科,中文 、英文、數學,和通識教育,這個改變,對學校老師來講,有很多老師要轉型,配合新高中的課程,不是7年的中學變成6年中學這麼簡單,每一科的課程都有新的改變,評分的制度又是一個新的制度,沒有會考和高級程度考試,只有中六的程度考試。」

成功轉制有賴穩定師資

新制度需要學校的老師做很多功夫,每一科的課程都是新的,羅校長說:「中學老師在未來,面對新高中的學制需要很多準備,需要很多精神,如果這幾年學校的生存都不穩定,中學老師的局面就很困難,因為要面對學校能不能收到足夠學生的問題,怎麼可以把學校的安排和部署,全面地去準備呢,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如果政府和教育界沒有停止殺校的共鳴,未來幾年,中學收生將變成一個競爭收生的戰場,因為,哪間學校收不到學生就只有死。」

羅發強校長最後說,教師和職員不穩定,教師不知將來會收到多少學生,那很多工作開展不了,老師人心惶惶,工作不穩定,老師的進修前景就很難以選擇。這幾年從小學的殺校浪潮可以看到,教師的行業相當不穩定:「要做百年樹人的功夫,教育界就需要一個穩定的局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國統計:亞裔移民子女讀完大學比例較高
張宗仁將退休  新書中山傳奇紀錄治校心得
大陸學歷採認和招生  李遠哲:應整體配套
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  拜訪新竹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