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員問責制能解決食品安全危機?

人氣 1

【大紀元9月25日訊】三鹿毒奶粉醜聞、山西潰壩慘禍等安全責任事故導致多位主管部門和地方領導官員下台之後,中國媒體稱中國再次掀起問責風暴,讓人們看到問責制常態化的曙光。有評論人士認為,沒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等事前防範監督機制,沒有代表民意的選票和體制上的保障,再多官員下台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据美國之音星期二(9月23日)報導,三鹿奶粉事件引發的食品安全危機導致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引咎辭職,中共河北省常委兼石家莊市委書記吳顯國被免職,對此官方媒體和香港親中報紙上發出一片叫好聲。中共黨報辦的人民網登載的一篇文章說,李長江、吳顯國等一批中央和地方官員引咎辭職和被免職,意味著中國責任政府的建設邁出了堅定步伐。

中共共青團辦的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問責制的常態化,就是多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是讓“言必稱制度”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下意識的自覺行動,促動社會風氣的普遍好轉。

評論人士認為青年報的觀點一向相對開明,但其該文也沒有說到點子上。

需要從體制上變革

北京文化學者凌滄洲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由於官員失職而釀成的頻繁人禍問題,中國需要從體制上變革。他說,不從制度上反思,只是讓某個官員下台為一起事故負責,到頭來還是治表不治裡,頂多起到一時作用。

他說:“我覺得,只能促進一時的幹部、官吏的廉政,或者叫勤政廉政。因為它是整個體制的問題,整個的利益集團,它沒法推動。可能上下推諉,左右推諉,沒有體制性的保障,就是沒有民選票選,沒有新聞開放、輿論開放來監督,我覺得就不能形成根本的制約力。”

獨立評論人士劉曉波在海外刊物“觀察”上就毒奶粉事件和對官員問責問題發表文章說,如果毒奶粉事件的問責仍然僅止於讓地方官充當替罪羊,那麼其背後的高層瀆職和制度之弊就無法得到追究。

文章指出,如果胡溫從毒奶粉事件中汲取的教訓就是“加強公民道德、職業道德、企業道德、社會道德建設”,而仍然不敢觸碰深層的制度缺陷,那麼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也就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

劉曉波在文章中批評當局在處理相關事故時不夠盡職。他說,對於必須為重大安全事故負責的各級政府來說,在其治下出現震驚全社會的嚴重安全事故,沒有任何理由不作為頭等大事處理。

這位獨立評論人士同時強調媒體對各級政府的監督作用。他指出,對於負有向公眾提供真相的媒體來說,面對如此重大的命案,也沒有理由不作為頭條新聞進行同步追蹤報導,更沒有任何理由向社會隱瞞真相。

開放新聞和言論自由

在北京的資深媒體工作者凌滄洲表示,要從根本上整頓吏治,改變與當前官場腐敗、官商勾結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危機四浮的混亂局面,必須開放新聞和言論自由。

他說:“我覺得官員免職最多也就是給官員打打強心針,給吏治打打強心針而已,無助於根本解決問題。如果不開放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那麼一定會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國衛生部全面禁止中國乳製品
中國 毒奶病例破萬 高官用好奶挨批
中國乳製品 學者促全收購
張菲看到毒奶粉  想到倪敏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