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我家小孩不害怕》

面對恐懼的創意

文/高淑貞(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副教授)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遊戲是孩子最自然而發的活動,透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許多重要的事物。成人們大概都能接受孩子從遊戲中學習的觀念,但視遊戲為兒童重要的心理溝通媒介,就較易為一般父母所忽略。

其實成長中的孩子,特別是抽象語言能力未臻成熟的孩子,他們即便在生活上的溝通語言是豐富的,卻不一定能用語言表達出深層的情緒感受。但是透過他們熟悉的遊戲方式,孩子往往可自然的玩出自己的經驗、想法與感受,成人也因此有更豐富的線索來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所以說遊戲是兒童的語言,玩具是兒童的字彙。透過遊戲,我們有了具體的媒介進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們在想什麼、擔心、害怕什麼,進而也有一個有效的管道去提供協助,轉化孩子的想法與感受。

《我家小孩不害怕》這本書教導父母如何運用遊戲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有的不同恐懼經驗,作者針對恐懼的情緒,設計了八十種不同的遊戲,都是親子教養裡實用的好點子,也有許多令人欣賞的活潑創意。

恐懼害怕是孩子一種普遍性的難過感受,衍生出的種種擔心焦慮也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這些恐懼有些是真實的,有些則是過度想像的。作者將恐懼細分為不同的心理面向與意義,書裡所描述的各種恐懼情況都是孩子在不同階段、不同情境中父母不會陌生的行為反應。

這本書讓父母在面對這些教養難題時,能獲得具體的行動建議。在作者的創意中,把我們熟悉的或是作者新創的一些小遊戲與不同恐懼情境串聯起來,讓親子在活動中透過玩來處理這些令父母煩惱的種種情境。在遊戲、活動與詩歌中,藉由玩耍、行動、唱誦等輕鬆面對恐懼的遊戲精神,就自然地鼓動了孩子的勇氣,建立了孩子的信心,並培養出處理不同恐懼害怕的技巧與態度。

為了更好發揮這本書的功能,父母可以提醒自己重拾童心,放鬆自己,讓自己恢復玩的能力。只有遊戲時才是完整的一個人,也唯有自在輕鬆才能產生好的創意,才能舒緩孩子情緒。讓孩子體會到父母願意以孩子自在喜歡的方式去一起體會他的擔心害怕,這就是最好培養安全感與勇氣的方法。

教養出有勇氣又有安全感的孩子是許多父母的心願,卻也是很大的親職挑戰。愛因斯坦提過一個有趣的概念:所有的事情都應該盡量保持單純,而保持單純的一個方式就是透過遊戲。所有從事與孩子心理工作相關的人應該都會同意,透過遊戲,父母可以是玩伴、同時也是最佳的心靈魔法師!而這本書裡藏有許多親子魔法好點子,值得父母收藏參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本書的作者柯林.坎貝爾,在骨子裡其實仍是個來自維吉尼亞州北部的農場男孩。我們在一起時,總免不了會分享各自的農場故事,從施灑糞肥、開牽引機到放牧牛群,我們之間永遠有說不完的農場經。
  • 我的小兒子湯姆十三歲的時候,我們家已經漸漸改吃植物性食品。某一個星期天早上,湯姆從好友家過夜回來,他跟我們說了一個故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親班,都是讓孩子寫寫功課、再寫評量,積極一點的安親班甚至會千方百計拿到學校的試卷,讓孩子先寫,一再重複寫過這些評量試卷的孩子,回到課堂上考試,一看到一樣或類似的試題,連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來的成績也都不差。
  • 我自己當媽媽後的現在,台灣環境變得很複雜了。雖然日子過得比較好,一切都科技了、效率了。其實,也就是更單一、更無聊了。
  • 生命是一連串失落的考驗,失業、失婚、失去親人、失去健康。看似失去外在事物,其實是失去自我身、心、靈的某一部分。在復原的路上,承認失落,尋找意義;重整新自我,重建新關係,完成悲傷的任務,將不難發現,Less is more!
  • 【編按】人在世間之所以不安,就是怕失去。對一個人而言,最難面對的失去是生命的喪失,

    自己的或親友的。在人生路上,不論是你、我、他,不論是認識的、

    不認識的,大家同船共渡。長期從事安寧療護的蘇絢慧在

    《生命河流》一書中,與大家分享如何走向這個人生豐收的時刻

  • 閱讀保羅.霍肯的新書《看不見的力量》,從最後第八章〈重建世界〉一路往回讀到名為〈來自群眾的禮物〉的序言,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方式。
  • 1960年代,拉夫拉克爵士(Sir James Lovelock)開始檢驗地球做為單一生命體的可能性,他後來命名的「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大大影響了生態學。這種假說宣稱地球會創造適合生命的條件,展現自我組織和自我管制的質素,類似於活的有機體。
  • 當我撰寫本文時,美國西部某州的州長正在發表就職演說,指出該州有許多不適任的老師和學生。但是他說,別擔心,說他和他的內閣保證讓他們負起責任。問題是,該州擁有全美最多的老師與學生人數,閱讀測驗的分數卻是全國最低,學校和圖書館支援評等也是最低,然而他的演說裡完全沒有提到。或許他認為,提高威脅會比增加書本效果更彰。
  • 離開這些孩子已經三年了,學校情形仍然沒有比從前改變多少,令我極度訝異。當我聽到新學校的老師談論班級畢業,他們說:「孩子們個個都已經長大,變成真正的紳士和淑女!他們變成熟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