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洲高手雲集新唐人武術大賽

9月26日,鎧甲田徑中心的大賽準備工作一切就緒。(攝影:戴兵/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史靜、徐竹思紐約報導)籌備了近半年的2008新唐人電視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今天(9月27日)在「紐約曼哈頓鎧甲中心」(The Armory Track & Field)拉開帷幕。

昨天(26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紛紛報到,他們彼此互報家門,交談甚歡,氣氛十分熱烈。據大賽籌委會介紹,此次有來自亞、歐、澳、美四大洲的兩百位武林高手,將參加十個拳術和器械項目的比賽,其中近半數選手已通過當地的初賽,將於28日直接進入複賽。

大賽評委主席李有甫表示,這是一場弘揚中華傳統武術的盛會,全世界各門各派的好手雲集,是過去武術界從來沒有過的。

一流賽場 準備就緒迎選手

高精度圖片
圖:9月26日,鎧甲田徑中心飄揚著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的旗幟與橫幅,大賽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圖:9月26日,鎧甲田徑中心的大賽準備工作一切就緒。(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圖:9月26日,鎧甲田徑中心的大賽準備工作一切就緒。(攝影:戴兵/大紀元)

26日的鎧甲田徑中心飄揚著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的旗幟與橫幅,大賽籌委會負責人孫岳山說,這是一個多功能社區中心,我們的賽場——新平衡中心(New Balance Center)佔地面積六萬平方英尺,是奧林匹克級的場地。

孫岳山說,我們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等待著選手在27及28日兩天的比賽中能夠很好的發揮,取得好成績。

多次參加武術比賽的李有甫表示,這裡是一流的比賽場地,利於選手發揮;看臺視野寬闊,更便於觀眾觀看。

以武會友 暢談技藝武德精神

在26日的報到會上,記者見到參賽選手們來自亞、澳、歐、美四大洲,他們代表的武術門派各異,除了比較普遍的太極外,還有一些獨門流傳的派別,稱之為武林盛會似乎並不為過。一些選手晚飯後就在旅店外的空地上開始了練習,推手過掌,舞劍弄槍;有些選手則三三倆倆熱烈交談,大有他鄉遇知音,相見恨晚之意。

高精度圖片
圖:9月26日,來自澳洲的劉氏父子(左)與來自西雅圖的一對師姐弟在武術大賽報到會上熱烈交談。(攝影:徐竹思/大紀元)

來自澳洲的劉氏父子將同台競技,他們一直習練的是罕見的外家拳——開極拳。父親劉恩利表示,很高興參加講求武德的新唐人大賽,他習的拳法正是講求現代武術所不談的修心崇德。

獲得亞太區內家拳亞軍的林忠石教練表示,目前多數的武術比賽都流於形式,缺乏內涵。他發現新唐人大賽強調的是傳統武術的內涵,因此,他希望藉由拳術的展現和交流,讓大家認識武術不是暴力,而是有讓人窮其一生去鑽研的豐富內涵。

亞太初賽內家兵器冠軍張木村,這次將展現拿手的「春秋大刀」。張木村認為,練這種兵器的很多,但是出色的人不多。要耍到刀和氣合一,至少要習練10年以上,具有相當充足的內力以及具備一定的流暢度。張木村對自己充滿信心。

打破門派界限 弘揚中華傳統武術

籌委會負責人孫岳山說,作為媒體舉辦的比賽,自然打破了門派之別。傳統武術生存空間變小,尤其是大陸推出新武術,像是長拳中加入舞蹈和體操的動作,使其表面好看,但卻失去了精髓與真正內涵的東西。

孫岳山說,武林界深諳一句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中華武術傳承數千年至今,除了很多名聲在外的行家的過人之處,也會有默默無聞的身懷絕技者。此次大賽,彙集了武術界各門派高手,並為傳統武術各門派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實屬難得。

據悉,此次武術大賽還收到很多大紐約地區華人團體的祝賀。八十多歲高齡的、有國際武術擒拿大師之稱的沈茂惠還將於9月28日登臺獻技,為參賽者及觀眾,表演擒拿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北報導)新唐人電視台主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亞太區初賽2日即將在台北登場,賽事評委主席李有甫表示,新唐人武術大賽以宏揚傳統武術的武藝和武德為宗旨,首屆亞太區初賽獲得180位參賽者熱情參與,在開幕儀式上,主辦單位邀請九大門派大師展現精采的功法表演,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拉開序幕。
  • 【大紀元8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北報導)武術界的常勝軍張木村2日參加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舉辦的新唐人武術大賽,他以自己所熟練的兵器「陳氏春秋大刀」高分勇奪亞太區初賽成年男子組內家兵器類第一名,並且取得前往紐約參加複賽和決賽資格。
  • NTD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Preliminary Rounds Heat Up
    新唐人武術大賽初賽熱身
  • 第七屆新唐人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於2022年8月28日結束,這次比賽全部七個比賽項目金獎首次出現空缺。比賽結束後,針對金獎空缺、評選標準,以及傳統武術的現狀等,大賽亞太初賽專案經理、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王仲宇教授採訪了大賽評委主席李有甫先生。
  • 中華傳統文化中向來尊道重德。老子講:「道生之,德蓄之」,萬物有德則存,失德則亡,武德是武術得以延續傳承的根本,是道德與武藝共同的體現。何謂武德?武,從止,從戈,「止戈」會意為武,即以武止惡、揚善,武德為止戈之德。學武之人若武德不好,害己害人。在形意傳人寶顯廷所寫的形意拳譜中,記述了形意拳的幾位傳人,雖獲其技卻因為武德不好而早夭。
  • 真正的傳統武術是神傳文化。翻開2022年「新唐人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的章程,大賽宗旨第一條即開宗明義:「大賽旨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武術,弘揚武德,復興中華神傳文化。」
  • 本期專訪我們再次請來著名的武術大師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國中醫和氣功領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經是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在上期節目中,他談到了他是如何開始對特異功能的研究。本期節目請他繼續介紹他對傳統文化和生命奧祕的探索。
  • 本期專訪我們很高興請來著名的武術大師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紀8、90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國中醫和氣功領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經是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他對武術、氣功、中醫都有很深的實踐和研究,是中國少有的既有武術功底和氣功功能,又有理論研究功底的大師。今天我們就請他來聊一聊,他對當今社會上一些超自然熱點現象的解讀,以及其中反映出來的史前文化,以及生命奧秘的脈絡。
  • 弓箭是遠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種彈射武器,相傳是黃帝發明了弓箭,甲骨文中的「侯」字,形像箭矢射向箭靶,上古時期,勇武為尚,善射能中者為首,這也是諸侯之「侯」的來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