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成大團隊血液學成果冠全球 刊登權威期刊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三日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拮抗內毒素及抗發炎的新治療方式,可用於預防/治療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有效降低院內二次感染致死率。這研究成果為全球首度發現,獲刊最新一期血液學國際權威期刊「血液(Blood)」。

「凝血 (酉每)調節素」為細胞表面的一種醣蛋白,是1982年即被發現的老蛋白質。研究團隊主持人、成大醫學院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吳華林表示,過去研究確認,其為血管內皮細胞控制血液凝結反應的重要因子;但其與內毒素間的關係,過去從未被發現。

研究團隊最新發現,「凝血 (酉每)調節素」具凝結「格蘭氏陰性細菌」功能;加入該蛋白,可有效抑制發炎反應,使實驗小鼠因注射內毒素及「格蘭氏陰性細菌」的死亡率降低60%。

團隊進一步確認,其類外源凝集素(lectin)結構體,可與「路易士y抗原(Ley)」結合,具增強人體內「巨嗜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可抑制發炎細胞和內皮細胞結合,減低發炎反應。

由於「格蘭氏陰性細菌」為造成院內感染主要族群,而抗生素為目前主要治療方式。吳華林說,未來若將相關發現搭配抗生素治療,用於院內感染的預防/治療,可有效降低院內二次感染致死率。

不過他強調,動物實驗雖發現此功效,但若要導入人體,約須再經4、5年實驗。

這研究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及教育部共推的「大學追求學術卓越計劃」經費支持;研究成果於8月18日刊登於國際頂尖血液學權威期刊的網路版「血液(Blood)」。

國科會表示,吳華林曾獲兩期卓越計畫補助(2002至2006年、2006至2010年);針對此蛋白質功能,其分在2003年、2005年,於「生物化學」期刊、「循環雜誌(Circulation)」發表過系列論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