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恆均:讓我們一起為國家正確的方向戰鬥

楊恆均

標籤:

【大紀元9月9日訊】
人民需要的是:改變。

2008年是一個改變的年代,就在中國人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瞻前顧後,期盼更多良性的改變之時,美國人也在盼望新的改變和改革的到來。 和中國人寄希望於高層領導改變他們的想法來改變國家有所不同,美國人將在十一月份,使用手中的選票改變他們的領導人,重新選定這個國家的前進方向。

應運而生的是民主和共和兩黨的幾位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兩黨候選人雖然從出生背景、經歷、歲數和膚色上都如此不同,但掛在他們口上用來吸引美國人的詞句卻幾乎是如出一轍: 改變和改革

他們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和改革?這個改變和改革到底由誰來決定?這些都是這次大選中最精彩之處。毫無疑問,選舉制度成熟有如美國的,最終的決策和選擇權幾乎都落在美國民眾手裡。任何政黨或者候選人,只能根據民調和民眾的要求來制定競選策略。所謂領先的候選人,頂多就是能夠有敏銳的目光,事先探測到「民之所慾 」而已。

應該說這場宣戰才剛剛拉開序幕,戰鬥還沒有打響,然而,最大的改變卻已經發生。2008年幾位總統候選人本身就代表著 這一改變:老人、女人和黑人——徹底顛覆了自美國建國以來的中年白人總統候選人的慣例。 變化已經開始,伊于胡底,拭目以待。

麥凱恩的傷疤和奧巴馬的內傷

在正式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大會上,麥凱恩大打愛國牌,72歲的麥凱恩曾經是越戰功勳老兵,他通過回顧在越南戰俘營的往事,成功點燃了支持者的愛國熱情。說到激動之時,麥凱恩展示了身上的傷疤。那傷疤比他幾十年忠心耿耿服務美國更能夠證明他是一名愛國者。也許,他年紀偏大,但他走過的那些歲月,卻正好是美國歷史上最光榮的年代!

與有一塊愛國傷疤的老兵麥凱恩相比,愣頭青奧巴馬可謂皮光肉滑,卻頓失光彩。然而,奧巴馬卻在某種意義上比麥凱恩更加代表「改變」——如果說麥凱恩的歲月可以用「光榮」來概括,那麼奧巴馬的崛起則是「夢想」實現——美國夢的夢想成真。

我想,一定有很多美國人在聽麥凱恩大談自己在越南監獄受苦受難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想起奧巴馬,想知道那個小孩當時在哪裏。那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黑人小孩奧巴馬在哪裏呢?在美國本土上,但處境並不比當時在越南監獄的麥凱恩好多少——因為美國的種族歧視,當時的黑人小孩只能在夢裡癡心妄想美國夢!

這就是奧巴馬的內傷——一個比麥凱恩的傷疤更加有力的武器。奧巴馬的內傷一定可以抵消麥凱恩的傷疤, 一個國家僅僅有光榮的歷史不夠,更重要的是夢想。如果說光榮代表過去美國在世界各地推銷民主和理想、在經濟和軍事上迅速崛起的歷史,那麼夢想則代表美國在思想在道德在理想上的進步。
如今,美國人更懷念光榮,還是更嚮往夢想?

奧巴馬,千萬不要重蹈陳水扁的覆轍!

奧巴馬和陳水扁有何相似之處?由於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國內,只有在住酒店時才能夠直接收看到外台,所以資訊可能不全面。但通過近日的觀察,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奧巴馬的頭昂揚得越來越高。
和伴隨這個國家光榮歷史幾十年的麥凱恩相比,和這位至今還沒有和布什八年劃清界線的老兵相比,奧巴馬無疑是代表更多「變化」的總統候選人。更何況,對於美國人來說,由於泥足深陷伊拉克,光榮的歷史正在褪色,民眾的夢想卻有增無減。難怪,更多看好奧巴馬的選情。

然而,如果我的觀察沒有出錯的話,奧巴馬正在犯一個錯誤,那就是他把頭仰得太高,好像總在仰望星空,頗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德行,目中無人,有些傲慢!

奧巴馬有理由驕傲,他不但懷抱美國夢,他本身就是一個美國夢!2008年正好是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金博士發表《我有一個夢》的四十週年,在四十週年紀念聚會上,奧巴馬挺起高昂的頭,代表了美國人的驕傲和夢想的實現。

然而,奧巴馬不要忘記,他不但不是金博士,而且他幾乎沒有對這個國家做過什麼突出的貢獻,如果他在鮮花簇擁和白人、黑人和黃人的歡呼聲中迷失了自己,他很可能在一夜之間淪為「nobody」(誰都不是)。在我的觀察中,他的演講太多鏗鏘有力的詞句,缺乏了麥凱恩的柔和以及幽默。美國選民都是非常成熟的,他們並不是在一場激動人心的聚會後就湧向投票箱。經過幾個月的折騰,到十一月份投票的時候,美國人大多都累了、冷靜下來了,到那時,他們期盼未來總統具有的東西很可能五花八門,但有一點卻永遠不 變,那就是謙卑——權力的謙卑。

出身卑微可以使政治人物更貼近民眾,從而可以使得他們一夜之間登上權力的巔峰。這也是民主的魔力,卻也是民主經常被卑微的小人物亂用的原因。如果卑微的出身沒有讓他們養成謙卑的心態,在權力面前時刻戒驕戒躁的話,也許會讓他們和權力失之交臂,或者讓他們在得到權力後犯下後悔莫及的錯誤。出身卑微的陳水扁也許不能作為奧巴馬的楷模,但前車之鑒,奧巴馬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你需要的是和當今你得到的榮譽和榮耀相匹配的謙卑的心態。

麥凱恩在4日共和黨聚會上說:與我一起戰鬥,讓我們一起為國家正確的方向戰鬥!
現在麥凱恩和奧巴馬必須先戰鬥一番,讓美國人判斷一下,誰才是那位帶領他們沿著國家正確的方向前行的人。

楊恆均 2008-9-7

(如果沒有俗事羈絆,本人將在美國大選期間於紐約和華盛頓近身觀察大選,期間會寫一些短評。本人不向紙媒投稿,也不接受約稿,所有文章第一時間發表在博客,歡迎轉載,但請紙媒和互聯網媒體在使用時務必註明文章來源——作者博客,並請勿刪減文章觀點。謝謝。)

—轉自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麥凱恩奧巴馬爭選票 勞工貿易政策具關鍵
重量級共和黨政要 今晚為佩林熱場
民主和共和兩黨動物象徵的意義
佩林為其經驗辯護 抨擊奧巴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