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移民生活】家書抵萬金(1)

溫哥華小男人

人氣 4

從1993年開始派駐海外工作到現在,已有13個年頭了。這13年來,大部份的新年都是在國外度過的。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我們這些目前身處溫哥華的海外遊子們對此應該是感同身受。到過年的時候,我們會給家裏捎個電話,給國內年邁的父母和親戚朋友拜年,給他們道一聲平安。

可是90年代中期,我們在非洲工作的人就沒有那麼走運。大家可能不相信,我在坦桑尼亞工作的兩年時間裏沒有跟家裏通過一次電話。多年以後,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並且百思不得其解:是家裏沒有電話嗎?不是,家裏在94年底還是95年年初已經裝了電話,電話號碼在信裏也告訴了我;是擔心國際長途電話費太貴捨不得打?好像也是也不是。

記得當初坦桑打到中國每分鐘大約是人民幣幾十塊錢,是挺貴的。可是跟在非洲的收入比起來也是可以接受的啊。想來想去,我只能歸因於習慣和環境使然。是啊,當時在專家組工作的同事們好像都沒有往國內打過電話,所以自己也就想都不會想到這裏去。

那麼唯一剩下跟家人聯繫的方式就是寫信了。不過我們跟家裏通信的方式也比較奇特:家人給我們的信不用直接寄到非洲來,而是寄到鐵道部援外辦公室,也叫中國土木工程總公司,簡稱「中土公司」,暗示著在那裏工作的人都比較土氣。中土的英文名稱是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簡稱是 CCECC,諧音為「黑黑又黑黑」,是什麼意思我就不解釋了,大家自己去猜吧。反正,我還有一些朋友和同事仍然在那裏工作,我怕他們看見了拿刀來砍我。

國內來人時會帶過來;而我們往家裏寄信也是用國內的信封,落款也是鐵道部援外辦,有人回國時會帶回到國內寄出。多年來這種奇特的通信方式一直堅持了下來,幾乎沒有出過什麼差錯,因為帶信的人都在非洲工作和生活過,知道這些家書沉甸甸的份量。那時候,一聽說有人要回國,大家就都鑽在屋子裏寫信,先問候父母親身體健康,媽媽的高血壓是不是好了一些;又問愛人最近工作可忙,又要工作,又要顧家,還要照顧孩子,心裏很是掛念她;然後再問孩子最近學習有否進步,是不是想著爸爸早點回家;最後再告訴家裏人我在這裏如何吃得好,住得好,工作也很輕鬆,完全不必掛念。信寫完了,再悄悄擦去眼角的淚水,計算著距離回國的日子還有多少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最後一封家書」
【在非洲的日子裏】引子
【在非洲的日子裏】1989年
【在非洲的日子裏】曲折的旅程(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