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樂曲欣賞】萬古天門開

font print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1日訊】(希望之聲休閒頻道)中國的歷史淵源流長,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古典音樂如同仙樂飄飄,如詩如畫,雋永秀麗。讓我們靜心欣賞這經久不衰的中國古典音樂的神韻。


http://www.youmaker.com/

音頻:萬古天門開

聽眾朋友們,今天我為您介紹一首以唐朝風格為基礎的、優美而又氣勢磅礡的樂曲《萬古天門開》。

《萬古天門開》這首樂曲不是一般的敘事寫景或人間冷暖的情感抒發,是一首曠古紀實曲,記述了一件自久遠年代前即已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我們知道,天上的神佛慈悲人間眾生,想把世人救度到天堂不再受苦受難。那麼,要想度人,神佛必須以普通人之身,才能來到人間。然後,經過修煉開啟他們先天之所有,方可開始做度人之事。因此天神們有的派自己的兒子下凡度人,比如耶和華的兒子耶穌,有的發願要親自把世人度到美好的佛國世界去,我們知道的是釋迦牟尼佛。

何止是耶穌釋迦牟尼,在久遠久遠的年代之前,天上有一個偉大的聖明,我們稱他為「主佛」,要到人世間救度所有的眾生,這時普天同向,很多天神紛紛發願要隨主佛下凡人間救度眾生。《萬古天門開》描述的正是這一曠古歷史事件。

萬古何時天門開?神佛隨主下凡來!
何時天門門再開?神佛歸去門再開!

北宋邵雍寫的預言《梅花詩》中的第一句即是:「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這首曲子是以漸進遞增的手法開始,樂曲開始的聲聲洪鐘表現出層層天門次地開,眾神一步一步的從蒼穹下到人間,想把落入凡塵千萬載的眾生接回到美妙的家園。

由琵琶領奏的一段是描述神女下凡,撥弦弄樂傳洪音,把慈悲祥和灑向人間。

由笙笛領奏的一段是描述天神護法下凡,莊嚴、雄壯、威震十方。

這段合唱表達了他們下世時的悲壯場面,因為眾神們是冒著天險下凡的,是冒著從一個偉大的神佛在瞬間變為渺小世人,若不經修煉而迷於世間,就很難再回歸天堂的極度風險下凡的。

本曲也是一首合唱曲,歌詞中寫到:

萬古天門開,人天一線牽,法光燦燦照歸程,洪鐘響天邊。
萬古天門開,眾神下凡間,慈悲救度傳正法,善解遠古緣。

這一段樂曲描述了千萬年裡,慈悲的主佛在人世間找到了這些淪淪為世人的神佛,把他們當做弟子,用佛法啟萌著他們先天的本性,因為只有修煉才能使他們記憶起他們來到人間的使命。

清馨的琵琶獨奏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描述了佛法像甘露一樣滋潤著這些迷失在世間的神佛的心田。弟子們得到了佛法,如饑似渴的學習著。在主佛嘔心瀝血的培育下,弟子們在迷中漸漸甦醒,他們十分慶幸自己得到了佛法,萬分感激主佛的慈悲,同時記憶起自己來到人間的初衷,開始了廣傳佛法,救度世人,履行著自己史前的誓約。

悲壯音樂再起,人間的邪惡全力阻止弟子們的慈悲救度,拚命迫害這些善良的修煉人,無數的弟子被投入黑牢,在殘忍的酷刑下,成千的弟子失去了生命。在撲天蓋地的殘酷迫害中,弟子們端莊祥和,慈悲面世,邪惡在洪大的慈悲中被溶化。

結尾部份,樂聲遠去,預示著主佛的弟子們的圓滿歸去。這一段震撼宇宙的重大事件隨著歷史遠去。從天上到人間,這一萬古流傳的史實將永遠的流傳。

《萬古天門開》的作曲是博學多才的音樂家、現僑居英國的麗莎女士,她本人是在佛法修煉中得到了啟蒙,曲詞幾乎是自動的從心中流淌出來而沒有經過刻意的構思和創作。下面讓我們完整的聽一遍中國民族樂曲《萬古天門開》。由英國洪音樂團演奏。

聽眾朋友,今天的中國古典音樂欣賞節目就播送到這裡,今天我們共同欣賞樂曲《萬古天門開》。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李梅紐約報導)音樂作曲家Jerry Sebesky去年就觀看了2007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他今晚(紐約當地時間2月5日)再次觀賞了2008年華人新年晚會。他說:「我希望從這台晚會中學習中國音樂,我在嘗試把中國樂曲運用到西洋樂器中。我嘗試把這兩種文化合併到一個音樂中,所以,我想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音樂」。
  • 在考古學的研究中,世界上各個民族所最早出現的有律樂器(也就是有音高的樂器),除人聲外,就是管樂器了。這或許是因為取材較容易,樂器的製作也較簡便的緣故。古時的人們,生活是和大自然緊密相關的。當他們聽見風聲吹過竹管,所發出的奇異美妙的聲響,也許就有了想用各式材質的空心管子來製作管樂器的創意了呢!
  • 瑤族的歷史十分悠久,他們大部份散居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山和密林中。瑤族的服飾絢麗多彩,精於藍靛印染,至今還保留著一套完整、天然的服飾印染技術。他們還會在服裝及頭飾上刺繡出天神、日神、山神、雷神等,也表達出了瑤族人民的泛神信仰及與天地和諧互動的生活方式。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充滿力量和柔美,同時有著強烈的音樂對比與強度。在曲式結構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鳴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創新手法也為後來的音樂流派奠定了基礎。音樂開始立即進入的小提琴獨奏、提前寫好而非即興演奏的華彩,以及樂章間的緊密連接以致觀眾幾乎無法鼓掌⋯⋯這些對於當時的觀眾都是很新奇的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