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他出生:李叔同的傳奇人生

作者:秉竹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酌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驪歌一曲送別離, 相顧卻依依……」,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送別》,至今傳唱不衰,就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音樂家、教育家李叔同歌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為久遠的一首樂歌,也李叔同「悲歡交集」人生中的真實寫照,感人至深。

儒雅文人 出身富豪

李叔同祖籍浙江省平湖縣,18801023日出生在天津。父親李世珍是清道光進士,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最大鹽商,還兼營銀號,家財萬貫。母親是李世珍的三姨太,文化素養頗高;李世珍文人與商人的雙重身份,且與官方合辦慈善事業,讓李世珍在桐達的李家,社會名望如日中天。

李叔同天資聰穎,自幼好學,7開始誦讀《玉歷鈔傳》、《百孝圖》、《返性篇》、《格言聯璧》等傳統讀本。當時,他雖不懂這些書的內容,卻常把自己關在書房裡誦讀,絲毫不懈怠,甚且有日誦五百,過目不忘的本領。

年齡稍長後,他開始吟讀唐詩、《古文觀止》等;當李叔同長成青年時,他在詩詞歌賦、詩琴書畫、音樂戲劇等無不精研,且盡善盡美,他還愛好書法和篆刻,也寫得一手很好的篆字。

李叔同天生儒雅的文人性格,雖然沒有延續父親商人的角色,卻繼承了家族的另一半遺產書卷傳統。1897年,18歲的李叔同奉母兄之命與天津芥園大街菜商之女俞氏完婚。

1905年,李叔同25歲,生母病逝,為表達喪母之痛,李叔同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李哀。他不但在家中為母親舉辦追悼會,不讓家人穿白色孝服,全部改穿黑色服裝,拒絕接納喪儀,由弔唁者致悼詞,他自己坐在鋼琴旁,自彈自唱悼歌。

留學東瀛 步入杏壇

1905年秋,李叔同抵達日本東京。19069月,李叔同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同時在東京音樂學校修習鋼琴和作曲。在日本學習音樂的李叔同有感於用音樂喚起民心,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因此在日本出版了我國最早的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且在國內發行。

李叔同是我國第一批赴日學習西洋美術的留學生,他在日本著名戲劇家川上音二郎、藤澤淺二郎的指導和幫助下,與同學曾孝谷等人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因此他也是中國話劇的創始人。

李叔同學成歸國後,先後任教於天津、上海,同時在《太平洋報》任廣告部主任1913年,33歲的李叔同任浙江第一師範音樂、美術教員,並兼任南京高等師範的音樂、美術教學工作。

置身杏壇後,李叔同以長衫布鞋取代西服革履,過著樸素清苦的教師生活。李叔同擁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學養,又具有極高的音樂美術專業素養與敬業精神,在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很多音樂和美術的優秀人才,在我國近代文化史上影響極為深遠,豐子愷、劉質平、吳夢非、李鴻梁、潘天壽、曹聚仁等音樂家、美術家和作家,都是李叔同的得意門生。

豐子愷回顧恩師,無盡的思念溢於言表。他說:「先生從不威脅學生,而學生見他自生敬畏;從不嚴責學生,而學生自會用功;他是實行人格感化的大教育家。」

皈依佛門 尋求超脫

除了教學外,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創作上,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送別》之外,他自己作詞、作曲的作品有《軍歌》、《出軍歌》等,同時他還寫了不少二部和三部合唱歌曲,如《留別》(二部合唱)、《春遊》(三部合唱),都是採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寫成的最早的合唱歌曲,他所編創的歌曲大部都編入了1958年豐子愷所編的《李叔同歌曲集》中。

李叔同的作品從詞的意境出發,並使詞語的音調與曲調、節奏緊密配合,達到詞、曲感情相一致。

1916年,36歲的李叔同悄然來到大慈山虎跑定慧寺斷食,此後開始茹素誦經,並皈依佛門,法號弘一。李叔同的出家之舉,在當時曾震驚了整個知識界,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謎。即便最摯愛的誠子欲見出家後的李叔同,但最終李叔同卻選擇了不見所有親屬,尋求徹底超脫。

弘一法師終其一生,在俗三十九年,在佛二十四年,一生充滿離奇,1942年病逝於福建泉州開元寺,享年63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第一名嘴塔克·卡爾森因敢言遭封殺;前美國之音總監之子成保守派媒體鬥士;聯手川普馬斯克堅守媒體真相陣地。
  • 陳雲裳福慧雙全、進退自如的一生,既有雲霞蒸蔚的絢麗多姿,又有光風霽月的明淨清爽……是遠比娛樂圈的緋聞婚變更適宜年輕姑娘眺望的風景。
  •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迪士尼改編成頗具女權色彩、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英雄。而神州千古傳頌的木蘭則是忠孝節義、智勇雙全、賢淑高潔的化身。雖然戰功赫赫、封為尚書郎,木蘭還是辭官隱退,回歸傳統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一知識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聰。他小時候跑去看過槍斃「反革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種場面,「回來吃不下飯。」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 ── 夏濟安、夏志清 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小鹿斑比》迪士尼經典動畫片幕後英雄、華裔動畫家黃齊耀2016年以106高齡去世。今天是他108歲的誕辰,谷歌搜尋引擎的網站首頁特別以簡短的動畫向他致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