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 滿載指紋的歷史書

陳霆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幾乎每天都會使用到各式各樣的紙幣,有些人更巴不得能將大把大把的鈔票塞進錢包中。然而我們又對這些皺巴巴的小紙張,了解多少呢?其實在許多的人眼中,這些小紙片,都是一本本無數指紋交織而成的歷史書呢!

世界最早的紙幣

在看世界最早的紙幣前,我們先來看看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從當時歐洲貨幣最發達的威尼斯來到元朝時,對於「中國紙幣」的描寫。

據馬可波羅說,當時大汗用樹皮造紙通行全國,紙幣的購物與純金無異。因為當時歐洲還沒有紙幣的概念,馬可波羅對此大為驚奇,在遊記中作了許多敘述。 那個時候大約是13世紀晚期,而中國紙幣的起源,可是遠早於此。

中國紙幣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2世紀的漢武帝時期。當時是作為王侯朝覲之用,發行的「彩繪鹿皮幣」,每張價值40萬錢,已帶有紙幣的性質。到唐代,更出現了一種稱作「飛錢」的文牒,類似今天的匯票。它被史家認為是紙幣的濫觴。

宋代交子、會子

 

 

北宋交子票。(維基百科)

現代兌換券性質的紙幣,則產生於10世紀時,北宋在四川地區的「交子」票。交子票比元代紙幣要早200多年,宋代經濟繁榮發達,需要輕便貨幣取代體重值小的鐵錢。

「交子」是四川的方言,是核券取錢的意思。起初,交子由個別商戶單獨發行,客商根據交易的需要,把現錢存在商戶,商戶為存款人出具的收據就是「交子」。它既可兌現,也可流通。

最初「交子」只有密碼、花押間錯(類似於今日的防偽標籤),金額都是臨時填寫的。後來,由16戶富商聯合開設「交子鋪」,票面裝飾了屋舍人物等圖案,當時大概已開始銅版印刷。這種交子不僅在世界貨幣史上有很高的價值,而且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到了南宋,政府則開始印行紙幣「會子」。會子跟現代的紙幣基本上沒有性質的差異,可以廣泛用於納稅、買賣,上面有標明發行機構、貨幣名稱、號碼等,從此紙幣在歷代雖有不同的名稱,但都是廣泛運用的貨幣了。

紙幣中的歷史

紙幣有輕便、易攜帶的特性,因此發行紙幣是一種貿易繁榮的特色。而紙幣印行的精美度、裝飾、防偽性圖樣等,更可以呈現一個國家的文化特色與總體國力表現,因此,甚至有人認為,紙幣是國家的名片。因此,翻開一張張老舊的紙幣,就像翻開一本豐富的歷史百科。

比如,因為紙幣在兌換過程中,同時具有收斂民生物資的功能,因此在大戰期間,往往軍閥間會各自發行自己的紙幣,面額不定,從中卻意外的保存了對軍閥實力的資料。

又例如,在二戰結束後,中國因為通貨嚴重膨脹,曾經在新疆省銀行發行過一種面額60億圓的紙幣,這種紙幣在當時值百分之一塊銀元,而根據當時上海130金圓能買到一粒米的市值來換算,這60億圓的紙幣,只能買到77粒米。這就是當時著名的「金圓券」風波。◇

南宋會子,已具備現代紙鈔性質。(維基百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錢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多姿多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 唐以前,從春秋戰國至秦漢錢文的讀法基本依漢字書寫習慣,由右向左讀,如「半兩」、「五銖」等,也有一些特殊的讀法,比如從左至右、傳形、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讀。這種情況下雙字錢文一般不容易誤讀。最容易讀錯的是多字錢文圜錢,大多依圓隨形,按順時針方向旋讀。如「漆垣一釿」、「銖重一兩 · 十二」等。
  • 唐以前,從春秋戰國至秦漢錢文的讀法基本依漢字書寫習慣,由右向左讀,如「半兩」、「五銖」等,也有一些特殊的讀法,比如從左至右、傳形、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讀。這種情況下雙字錢文一般不容易誤讀。最容易讀錯的是多字錢文圜錢,大多依圓隨形,按順時針方向旋讀。如「漆垣一釿」、「銖重一兩 . 十二」等。
  •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研究發現,在中國,每逢大規模叛亂發生或王朝末期,就會出現含鐵量較高的劣質銅幣。他們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執政者下令重新鑄造減去銅含量的錢幣,以此將差額轉用於戰爭開支或土木工程等建設。
  • 圜錢是一種圓形圓孔的貨幣。部分圜錢幣面上,有「西周」、「東周」、「長垣一釿」等字樣。史載春秋末期,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是為西周桓公。其後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於鞏,稱為東周公..............
  • 秦始皇征服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在錢幣制度上推行「半兩錢」,半兩錢是一種圓形方孔的銅錢,錢面上有「半兩」二字,亦即後來「孔方兄」的最初面貌。
  • 刀幣的使用,在戰國時代的燕齊兩國及其鄰近地區最為普遍。刀幣中的「明刀」,在幣面上有日月的圖案,是在是戰國時代的燕國所鑄造,出土數量相當多。
  • 唐朝建立以後,於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發行「開元通寶」(或讀作「開通元寶」),這是中國以「通寶」、「元寶」命名錢幣的開端。
  • 「布幣」流通於戰國時期的中國北方,可分為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釿布四大類。尖足布主要在趙國一帶通行,魏國部分地區也可以使用。
  • 唐玄宗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唐肅宗即位後,為了籌措討平叛亂的軍費,於乾元元年(758),發行了「乾元重寶」當十錢,又鑄造「乾元重寶重輪錢」當五十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