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另類解讀新《西遊記》 悟空也遇中年危機

人氣 1
標籤:

  新版《西遊記》開拍之初,「真實」、「還原」二詞張紀中常掛口中,但這對一部魔幻色彩濃重的巨著來說談何容易。本報記者昨日專訪編劇組組長高大庸,這位寫過《神醫喜來樂》的編劇解讀《西遊記》創作的「另類法則」更是自成一套。

  劇情有增有減尊重原著六到八成

  82版《西遊記》深入人心,談及新舊兩版的區別之處,高大庸說,兩版在製作思路上有很大不同,「老版創作年代較早,對《西遊記》的解讀太過意識形態化。如今新時代講求個性自由,我們改寫劇本時更看重的是孫悟空對自由、尊嚴的渴望,對約束、歧視的反抗。他與天庭的對抗,其實是自由與秩序的衝撞。最終悟空修成正果,天庭維持原有秩序,相互妥協。我想,這才是作者吳承恩的初衷」。

  高大庸介紹說:「原著一百多回,五位編輯合力寫出55集劇本。為保證有足夠的觀賞性,對部份劇情進行修改、壓縮、擴充。比如,『三打白骨精』會將人物進行深化;取經初期唐僧兩個隨從被老虎吃掉的戲碼鬆鬆垮垮,會刪節。保證尊重原著六到八成。」師徒四人與眾妖鬥法是老版《西遊記》著重描寫的地方,但高大庸眼中的《西遊記》卻是典型的倒敘小說,「吳承恩把高潮安排在了開頭,所以我對前段劇本做足了工夫。觀眾將提前看到牛魔王。原著孫悟空學藝歸來立馬就『收拾』了包括牛魔王在內的6個『混世魔王』,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火焰山』一集中,他們已認識300年。」

  角色更人性化孫悟空體現成長

  高大庸聊起孫悟空這個角色,除了「神通廣大」、「武藝超群」等詞彙外,「稚氣」、「自由」、「尊嚴」等人性化的詞語也掛在嘴邊,「雖然是魔幻小說,但最終還是離不開人的觀點,童年時的孫悟空鬧天宮、地府、龍王殿,無法無天,正是兒童任性、驕縱、率真的表現;瞭解到真實『社會』後,五行山下被壓500年,我的理解是『哥們兒被送進私塾嘍』;師父搭救,取經路上經歷重重磨難,孫悟空學著自我成長;最終,『極樂世界』修成正果,這正是人一生的發展經歷。」

高大庸進一步解讀:「原著中一場『小雷音寺』的烏龍秀,如來佛祖座下童子仿冒山寨版『極樂世界』,連精明的孫悟空也誤入圈套,而這不正是中年危機的象徵嗎?壓力造就身體與情緒低谷致使誤入歧途,作者想表達的人生預言十分清晰。」

  融入現代管理思想師徒四人是一個團隊

  將唐僧師徒四人描述成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的成員,這個比方在很多企業管理課程中都可以聽到,但把這一概念引入電視劇中,高大庸恐怕還是第一人,「完美組合,缺一不可。」

  「經理」唐僧:領導者。妖怪眼前作法,只能束手就擒,看似「無能」的他在整個組合中,卻是唯一知道「我們」要什麼,明確並堅定最終的理想和目標的人。

  「精英」孫悟空:愛將。他是為解決組合困難而設計的,他是保證取經順利完成的根本。

  「草包」豬八戒:黏合劑。別看他貪吃好色,可在關鍵時刻,就成了維持團隊團結的「說客」,當「猴哥」與「師父」發生爭執時,他就「糊塗糊塗」這個,「糊塗糊塗」那個,信任危機立即化解。

  「基石」沙僧:任勞任怨。缺乏創造力,但並不是沒有價值,漫漫西行路,行李擔子誰來挑?想想還是沙僧最合適。 實習記者 任奕潔

  四大名著劇成奢侈品

  一套精裝的四大名著多少錢?至少需要100多元,在各種裝幀精美的書籍中真不算太貴。將四大名著搬上電視熒屏需要多少錢?粗略統計一下,正在製作中的四部劇至少需要4.3個億。這些數字讓我們瞠目結舌,原來看電視劇也是消費奢侈品啊!

  四大名著新版劇這兩年接連開拍,導演都喊著要超越前版,雖然從目前曝光的造型照上看,還沒有看出超越在哪裏,但拍攝的成本的確是超過了舊版本,李少紅1億多的預算,還直喊窮。其實投資大能否拍出好劇還沒有定論。有投資巨大口碑一般的電影 《滿城盡帶黃金甲》,也有投資很小收視率很高的 《潛伏》。從這點來看,好的影視作品真還不是錢砸出來的。

  目前四大名著劇都開出了天價,新《紅樓夢》和新《西遊記》都200多萬一集,新《三國》180萬一集,新《水滸》正待價而沽。很多人以為電視劇再貴,買單的是電視台。其實在電視劇市場的消費鏈條上,最終消費的是觀眾。電視台花大價錢買劇為的是提高收視率,高收視率可以讓廣告價格飛漲,讓商家投入廣告費用,而投入的廣告費用轉嫁到了產品中。你說,為電視劇買單的是誰呢?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作者:劉哲 選稿:祁賀

相關新聞
張紀中版《西遊記》主演曝光 黃曉明要演帥悟空
吳樾對新《西遊記》造型滿意 網友評價褒貶不一
新《西遊記》片場出意外 吳樾演美猴王險象環生
伍允龍訪台會影迷 稱「王九」硬氣功不痛最難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